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冬日论剑REVEL SALON (PASS X350.5 VS CODA 33.0 VS 天进M211) [复制链接]

查看: 103965|回复: 461
11#

既然来了, 总得将带来的机器认真听听. 因此我提议将天进M211分体后级接上, 热机几分钟后开开始试听刚才听过的几首曲目.

P1010707 II.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17 22:53:51 上传)

P1010707 II.JPG

P1010709 II.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17 22:53:51 上传)

P1010709 II.JPG

TOP
12#

夜冷先睡, 明天继续讲故事。
TOP
13#

关于广州天进新推出的M211分体211单端后级(兼合并机), 我两周前刚入手, 详细的情况就不多介绍了, 大致是采用了无负反馈, 牛偶合, 牛推动高压胆211等比较独特的技术, 以其13瓦纯甲输出推动我的TAD2402有着不错的音色和良好的驱动力和控制力,特别在外接自家的SN3008前级的情况下, 相比作为合并机使用, 控制力更强, 音场更开阔, 音色更委婉细致. 也听说广东有玩家用这一套前后级驱动劲浪乌托邦和ROCKPORT九寸ETON低音的SYZYGY, 都有着全面的表现. 但REVAL SALON只有86DB的灵敏度, 除了高音,中低都是金属单元,而三只8寸低音并联的设计更是对扩大机输出电流的巨大考验. 因为这次活动的中CODA后级是”正房”, 天进M211只是”偏室”大家本来没有抱很大期望, 又因为CODA因为跳空开无法开机, 无奈只能先把M211接到系统.
TOP
14#

开机几分钟后, 先放一段女声热热身, 是<童丽>的<君在来>II第三轨<山茶花>, 人声一出, 我明显的感到和PASS后级相比, 是完全不同的声音, 首先女声变得更加娇艳粉嫩, 水灵灵的,高频段萦绕着丰富的空气, 歌者的口型变得更凝聚, 结像也高出一截, 由于分体设计, 音场更为清晰, 乐器的分离度更好, 高频飘逸灵动, 中频润泽, 低频下潜良好, 而量感则偏少一些. 相比之下, PASS后级则稍显直接, 有些粗枝大叶. 听<雨果梁祝>小提琴, 有着丝丝甜美顺滑的音色,线条感细致,能清楚的听出弓弦摩擦的细节. 听老虎鱼的ALLAN TAYLOR, 男声的醇厚饱满, 沧桑中带有一种清甜, 很难说这中声音是否准确真实, 但对于好胆的我来说, 确实是非常优美让人陶醉, 甚至迷醉.
TOP
15#

最后换上蒋兄比较喜欢的帕瓦罗第和提芭而第的歌剧片段, 在大动态的伴奏乐器高潮阶段, 则显示出M211由于输出功率不足表现出的控制不足, 低频欠缺重量感, 音场无法完整撑开, 甚至出现轻微的过载失真. 在随后的交响片段的重放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论音色, M211非常细致优美, 同时又宽松润泽, 高频的表现尤其出彩, 能提供毫不逊色于单端300B的飘逸, 空灵和洋溢的空气感. 可惜在它面前的不是高灵敏度的号角箱, 而是单元和分频设计复杂, 对电流索求无穷无尽的大企鹅. 大家基本同意, 对付REVAL SALON, 10几瓦的单端211还是力不能逮, 无法提供全面的表现, M211更适合灵敏度在90DB以上的高效率箱子.
TOP
16#

听完了M211, 大家继续讨论如何能让CODA后级正常开机. 已经是第二次发生这样的情况, 大家都非常失望, 加之CODA后级十分沉重, 寒舍和蒋府相距甚远, 每次来回大家都是累出一身汗. 幸好徕卡兄是电力工程出身, 对电路步线等非常熟悉, 经过排查分析, 基本可以认定蒋兄进户的触电保护开关过于灵敏, CODA的开机瞬时电流非常高, 导致频频跳闸. 大家决定从进户重新拉一路电线, 绕过触保开关直驳音响专线, 虽然这是临时之举, 导致家里其他线路的电器无法使用, 但为了能一听CODA开声, 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P1010723 II.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2/18 10:52:19 上传)

P1010723 II.JPG

TOP
17#

经过徕卡兄亲自上柜操作, 以类似”心脏搭桥”方式另外开辟了一路音响专线, 插上电源线, 小心翼翼的按动CODA后面板的电源开关, 终于没有再听见以前频繁跳闸的”啪嗒”声, 而是看到了CODA明亮的的开机指示灯, 终于可以开机了!大家非常兴奋, 然而随着CODA330.0接通喇叭, 我们发现新的问题又来了.
TOP
18#

刚才在试听PASS 350.5和天进M211后级时, 喇叭的声音都是正常, 贴近高音单元只能听到轻微的’丝”声, 而现在当CODA后级开机后,坐在三米开外的皇帝位上都能听到喇叭单元明显的电流声. 在徕卡兄提醒下,我们把前后级信号线断开, 重新开机, 情况依旧, 询问蒋兄, 发现他的转盘,解码,前级和后级所插的面板都采用了接地, 这样当然非常安全, 但同时也可能因为所有器材的地线形成回路而导致喇叭产生噪音. 关于电源线接地各大论坛都有相关的帖子讨论,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音响发烧站的版主LDH大哥所倡导的”一点接地”,既一般是采用一台机器接地:
TOP
19#

“或者是CD机或者是前级。即系统“一点接地”。 这样其他器材就通过信号线链接接地了,不必再通过电源线接地,否则就形成“接地环”了,即: 前级--信号线--后级--后级电源线--插座--前级电源线--前级。形成一个闭合的环状电路,在这个环状电路中的一个环节就是前级链接后级的信号线的地线中中会产生“地环流”,而耦合进相挨在一起的传输音乐信号的芯线中,从而产生噪音,影响系统的信噪比,以及背景的安静度,慎重影响到高频的还原质量。”
TOP
20#

根据徕卡兄的建议我们将前级的地线跳开,重新开机,发现电流声已经基本消除,虽然凑近高音单元仍有轻微的”嗡嗡”声, 但坐在皇帝位已经听不到任何喇叭噪声了.我相信如果把转盘和解码的地线也跳开,仅仅保留后级一路地线,会进一步降低噪音. 不过目前的情况已经对听音没有任何影响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