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music listener: A Learned Hobby & A Wonderful Journey [复制链接]

查看: 59437|回复: 291
31#

这是瑞典的一位女艺术家写其与中国古琴的心恋路程,兼杂其对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的感悟及对古琴专业知识的介绍,图书制作极其精美雅致,代表着三联出版社的一惯风格和旨趣,此书为第二次印刷,印数已至15000册,说明好书还是有人买的。此位女士先前已出有一本《汉字王国》,亦由三联社出版。
调整大小 P100025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1 9:35:25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257.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2#

端的一位外国人,对古琴之情愫竟有如此之深,而其对古琴之爱更穿越了时空和地域,她并且把这种眷爱成功地传达给了我们,她于上世纪60年代即来中国学古琴——“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只为音乐、不为其他的人。这是书中插图(我的照片拍得不好):
调整大小 P100025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1 9:45:13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258.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11-01 09:45:13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3#

妙得是书中题记,李白的下列这首诗,先前也读过,放在这里其神韵呼之欲出:

听蜀僧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对古琴知识稍有了解后,我们对这诗的理解就可深入一些,原来“绿绮”是一架名古琴的名字,如果我们不知道这点,我们会问,这位和尚抱着丝绢作什么?或者,我们对这词不会有过多的在意;下一句,和尚往山上跑什么?只是为了风景吗?古琴之演奏是很讲究地点、时间和场合的,山顶弹琴将不只具有风景的意义;“万壑松”是又一部名古琴的名字,在我们没有古琴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这只是实指,"风掠过很多树的树梢”发出的一种声音。在有了古琴知识后,我们体会到这句有了双重意义,也许是说“绿绮”这部琴发出的声音与“万壑松”一样高致,也许没这个意思,只是实指的"万壑松”,但蜀僧的技艺真令我们叹服,他那“一挥手”,也就是用手指划过七根琴弦,“万壑松”的声音立刻就出现了,也许,山顶的松树也真的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也许,“万壑松”的声音是古琴与真实的松树一起发出来的。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11-01 10:11:21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4#

该备点工具书了,下面这套“圣经”估计许多朋友都有,我注意到老范粘的也有这套,只不过他的那套是新版,而我的这套是首版。据说编者是现任《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不知确否?但这事无巨细的浩繁工作真令人敬佩。
调整大小 P100024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1 11:27:59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242.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5#

我那时的一个乐趣,是每听完一个曲子,就赶紧找出这本书,在相应的曲子上划上一条彩线,表明这曲子我已经听过了。巴赫康塔塔那页划的线最多——但现在也没有收全,也不想收全了。而且是,这游戏也早已不玩儿了。
调整大小 P100024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1 11:35:46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244.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6#

回复 69# 670707 的帖子

兄的要求忒高,——我肯定是达不到的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7#

回复 70# burt5177 的帖子

我估计《作曲家论音乐》这本书再版会有市场——多少页?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8#

看到这帖子被置顶,我就忍不住介绍下我读过的真正好书,——这与音乐也有些关系。
调整大小 P100025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11/2 10:04:59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259.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9#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最精彩的书。开篇作者从1945年盟军对德国的轰炸说起,那时他的父亲是轰炸机飞行员,应该有博士学位,——其时他们已收不到德军指挥部的指令,于是他们升空试图接收电波,但是却传来广播中《玫瑰骑士》中的某段圆舞曲,于是他们就飞向维也纳,准备在那里拦截盟军的飞机;但飞到一半的时候,他们觉得不对,于是调头飞向德累斯顿——《玫瑰骑士》首演的城市。我们知道,德累斯顿是遭受轰炸最严重的几个城市之一。我引这段是说德国人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到了何种程度,他们对音乐的敏感又是何种程度。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11-02 10:14:07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0#

说起工具类的书,下面这本《外国音乐辞典》其实是非常不错的,其原文的编译对象是英国的《科林斯音乐辞典》,编译者中有顾连理,校者是钱仁康。其条目写得都很有文采,人物皆有头像,乐器都有素描图,这本其实是我看得最多的,现在也经常翻。另外,这书还有一个好处,不论英语、德语、意语、法语的条目在其中都能找到,反而是汉语的要看后面的索引,其正文的条目安排按各种西语排列,其实是非常实用的。由于封套被我扔掉了,现只有书脊展示了。
调整大小 P100025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11/2 10:49:02 上传)

调整大小 P1000256.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0-11-02 10:49:02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