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德克的3.2落地箱开声没有,怎样? [复制链接]

查看: 5491|回复: 34
21#

劲少兄是否可详细谈谈你的声源,转盘加解码多钱,音响性怎样?横向对比过吗?谢谢
TOP
22#

原帖由 三色剑 于 2010-9-16 11:02:00 发表
价格嘛够高了,不知在同价位里面是否脱颖而出。反正新德克的东西在价格上已经完全可与洋货叫板了,呵呵



但是指南针3.2自然真实的(现场)乐器质感和优秀的音乐旋律感的确很有魅力。用家也觉得很超值。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3#

看介绍为了好声分频器用上了铜箔电感,“凌氏(防止音程失真)旋律网络”,还有是多只摩罗利小电容并联以提高微动态和瞬变,提高听感上的自然度真实感。看来成本也不低。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4#

感觉对新德克的东西,还是首先关心音响性如何,现在是否有点矫枉过正,忽略了音响性。再者我觉得,对现场的还原这种提法是否应该分别以下。1.录音棚的。2.音乐厅的.3.毫无电声的。也就是不插电现场。没有经过特别处理的空间甚至就是露天。前两种没人否认,第三种是否算呢?如果一个音响设计师不是将以上三种情况都熟知,那还原哪个现场呢?
这是我想到艺术家的于大胡子。他是涉足了演奏、录音、音响设计多领域的,这在中国也不很多。且产品被多数肯定,真不知道艺术家的旋律感如何?音响性应该是基本达标了,难道老于还不懂旋律感吗?以上两家的东西放在一起打打擂台会是什么结果呢?相信烧友们没有不感兴趣的。其实展览上面的不能为准的,虽没去过也能想象出人心浮躁,满眼是花那能不花眼?往往谁的刺激就好干强烈些了。所以静下来对比会更能找到精微不同,领略优点。
TOP
25#

这是个有趣的事情。我也很有兴趣做这样的对比试听,但是本地代理没有艺术家的扩音机,如果有非常有兴趣做个对比。

发烧应该有个理念和追求。个人对现场的概念,或者叫对现场的理解应该首先是不插电的乐器质感的真实和自然;其次是对音乐的生命和灵魂的感觉和把握。
个人的理解和追求是两方面同时去努力,努力在各种现场的音乐包括一些练习和排练的现场上去掌握正确的自然真实的乐器质感,再就是用心灵和思想去欣赏音乐的艺术性,去领悟艺术的感染。
谈到录音,在国内的雨林或者瑞鸣、雨果、包括一些比较老的中唱的录音等等,个人比较欣赏老的中唱的录音,尤其是老的戏曲录音,和雨果的民乐录音。录音一定与录音师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有关系吧。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6#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4473.aspx这里比较肤浅谈到一些录音方面的话题,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有意义的话题参加讨论。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7#

和胡大师探讨一下:俺觉得“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这话有点片面了,所谓旋律俺想就是低音能下的来高音能上的去,对于音乐的表达,旋律当然很重要。但是,音色也很重要,大家一般都是通过音色来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声音用辉煌来形容,俺想指的就是音色吧。另外,声音在不同频率的响度变化对于声音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指响度的变化吧。
所以俺觉得啊,对音乐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旋律+音色+响度,可能还有其它的内容。俺们说的音响的音乐性指的不外乎这些东西吧。
说的器材的表现,应该是音响系统的综合表现,俺想器材具备一定的HIFI性,对于重播音乐也很重要,这也是重播好音乐的基础,比如音场3D空间的表达、乐器的定位和形体感、声音线条的粗细、声音的密度感和规模感等等,音响系统没有一定的HIFI性,要重播好音乐我想是不可能的。
俺认为音响系统的作用就是对音乐介质的声音还原,对音响系统的评价最根本的就是评价系统对声音还原能力的强弱,也就是对系统HIFI性和音乐性的综合评价。
俺烧了十多年,也没烧什么好的器材,一直以来也没有深入研究有关系统的诸多问题,时间都用在了胡乱听音乐上了,所以俺的观点,实际上也称不上观点,感悟更合适一点,可能是错误的,请胡大师不吝指正。
TOP
28#

千万别称大师,担当不起啊。这是很好的讨论。个人感觉器材的HIFI性不难做好,只要是专业的厂家都能够很好地完成。难的是器材对音乐的生命与灵魂的表达能力。器材之间的完全一致的技术指标并不代表完全一样的音乐性。在器材的校声上更多的是要涉及到调校者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把握能力,以及熟练运用技术和硬件去为艺术服务。
在录音时也有这个问题。所以优秀的录音师与纯粹技术性的录音师之间的录音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29#

俺想说的是:音乐性(也可以说是歌唱性吧)是器材的生命,也是器材的灵魂。
音乐性中并不仅仅包含旋律感,还有其它同等重要的元素存在。
器材的音乐性建立在音响性的基础之上。
和胡大师观点不同的是,器材的音响性很难做到好,当然音乐性同样难以做好。怎么办?妥协吧。
不同厂家对器材追求的目标不同,提高了系统搭配的难度,因此一套西装可能更容易达到听音要求,比如瑞宝,比如cell,再比如新德克。
有点较真了,自我批评一下,胡大师,不好意思,莫怪。
最后编辑hv4 最后编辑于 2010-09-17 11:42:21
TOP
30#

很好的讨论,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嘛。
可能是理解上的不同吧。但是只要我们是共同喜欢音乐的就没有根本的区别。这是很好的前提。
个人也是一直在音乐与音响这个爱好上思索着,努力着。为着器材尽可能地去完美再现音乐的艺术之美,让听者感受到艺术的感染。把握住了这个方向就有希望,就不会“瞎折腾”。
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器材的灵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