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制一个压镇道具,与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查看: 7746|回复: 36
11#

首先,把压镇放在CD机上。
以《母亲教我的歌》为试听软件,在加上和取下间反复对比。
在这张碟中听到的最大区别是:
1.背景干净,毛躁感降低。
2.钢琴伴奏的形体感增强,更为宽大、饱满。
3.高把位时的小提琴更显得温润。
结论是:加持压镇后是正面有效的。
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9/2 10:33:25 上传)

2.JPG

TOP
12#

似乎试验成功了?!可是我还是有点不敢相信,因为深怕受心理暗示影响,自欺其人是可耻的!
于是,又换上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集来印证初步的评判。这次,我依然感受到了压镇带来的改善:
1.人声的厚度和形体感都有增强。
2.琴声更加凝聚,和弦部分不再若隐若现,主旋律更为凸显。
3.进一步加强了音场的纵深度。
3.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9/2 10:41:43 上传)

3.JPG

TOP
13#

用这个试一试
TOP
14#

实验做到这里,我希望能把结论做以推广。
也就是说,把压镇换到其他位置还会有效吗?于是我选择了后级的顶盖,重新再做对比。
为了避免反复的钝化效应,这次选择了《云南回忆》做为测试碟。
我仍旧听到了“改变”,然而仅仅只是改变。变成什么样了呢?
1.加上压镇后,高频得到了加强,细碎的打击乐器声音变的明显。
2.加上压镇后,背景的宁静度并没有得到提升。
3.加上压镇后,整体的平衡度遭受破坏。
这次试验以失败告终。怎么会成这样?我有以下猜测作为结论:大概是机器外壳材料、构造不同造成的吧!
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9/2 11:00:59 上传)

4.JPG

TOP
15#

原帖由 星座2号 于 2010-9-2 11:01:00 发表
用这个试一试

哈哈,还别说!后来我真的试了“板砖”。且待我慢慢道来。。。。。
TOP
16#

上面有朋友戏谑改用“板砖”,这个我也想到了。
我当时在思考,究竟是在机壳上压上了重物起到了作用呢?还是重物内的“阻尼结构”起到了作用?
于是我开始了另外一个实验:用普通并具一定重量的东西和自制的压镇作对比,这里我选择了两类物质:一种是软质的重物、一种是硬质物质(类似板砖)。
首先使用软质重物在CD机上做对比,以《Drum&Track Disc》为测试软件,结果如下:
1.加上普通软质重物后,声音被一定程度的柔化,音场较为平面。
2.加上自制压镇后,音场深度增加,鼓声更加饱满、有力,弹性有所增强。
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9/2 11:30:19 上传)

6.JPG

TOP
17#

接下来改为硬质重物与自制压镇做以对比,试听软件为《爵士红伶6》,摆放位置仍旧在CD机上。结果如下:
1.两者都能产生共同的变化:声音均变的更为凝聚,口型得到收敛。
2.普通硬质重物偏于明亮,较自制压镇而言缺少细节与层次。
3.在自制压镇的加持下,产生出明显的强弱对比,一曲《The very thought of you》,歌者的气息转承,尾韵变换显得格外清晰。
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0/9/2 11:45:39 上传)

5.JPG

TOP
18#

楼主是个有心之人。支持!!!
TOP
19#

佩服楼主,有很强动手能力,工艺太棒了
TOP
20#

佩服兄弟的动手能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