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弦动我心 [复制链接]

查看: 7199|回复: 21
1#
最近一直在听的曲子是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奏鸣曲。这倒不是因为前一阵子穆特在上海的演奏会,而是接连搞到了两张唱片。勃拉姆斯并不是一名以旋律见长的作曲家,但是他的旋律却是特别容易被人记住,至少对于我是这样。我可以特容易地哼起他的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或者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或者他的大提琴奏鸣曲的第一号。但是如果问我莫扎特的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是什么调子,我可答不上来,虽然从旋律来说,后者更为优美明快。




说回到这首小提琴奏鸣曲,特别是第一号,真是百啭千洄,撩动心弦。想不到勃拉姆斯竟然能把这么多的柔情蜜意揉进音符里去。最近搞到的是一张穆特的唱片,是她“早年”间和维森伯格在EMI录的。可能是数码录音的缘故吧,穆特的琴声显得特别明艳,非常适合这首曲子的风格。我不是特别喜欢穆特(说实在的,小提琴家我除了柯岗之外,好像还没有对哪一位有特别的偏好。最近收了好多Kremer,但那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罢了),但是这张唱片还是非常对我的胃口的。美中不足是这个封面,太不内敛。穆特应该再胖点,有点杨贵妃美人出浴的劲就更好。而维森伯格的那张老脸是必须要去掉的,太不文艺了。





这张封面美人的脸是对的,但是演奏者却是位男子,来自韩国的Yong Uck Kim,应该是姓金的,中文名字查不到,音乐家词典里只说他曾和马友友合作过三重奏。他在DGG里还有一张唱片,是Bruch的小提琴协奏曲,看来DG认为他比较适合走抒情路线。这张唱片演绎得也不错,封面也很漂亮,只可惜晚生了几年,没赶上大禾花的年代,否则以这种生僻的室内乐曲目,会成为一张抢手盘的。





这是我第一套勃拉姆斯小奏的合集,巴伦伯依姆和祖克曼联手,又加上少见的中提琴奏鸣曲。不过这个封面的设计真的是不怎么样,搞得两人像黑社会来的。买了之后有两年我就没动过。巴伦伯依姆自己录音的唱片从来没有被追捧过,和他同期的阿什肯那其和帕尔曼也是一样。他在EBAY上的尖货都是借杜普蕾的光的。所以说唱片收藏这种事里到底有多少理性,真是值得好好琢磨一下的。





这里只有勃拉姆斯小奏的第三号,但是这张片子也是实在了得,主要是因为这两位主角实在是名气太大,而且他们两个专门合作的小提琴奏鸣曲,我现在想得起来的也只有这么一张。大卫王的贝小奏,在PHILIPS的是他的钢琴伴奏奥伯林;Eurodisk出的莫扎特小奏是的搭档是后辈斯柯达,而里赫特和老罗合作过贝大奏,和Kogaan合作过贝小奏。这两人凑起来的录音估计还是在苏联境内的为多。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10-05-09 00:24:4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5/19 23:49:4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特别喜欢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作品,这些都很抽象,但又很耐听。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要快九十点钟了,这时候不可能听大规模的乐队作品,怕吵到邻居,但是听些小提琴大提琴什么的还是没问题,这时候听勃拉姆斯最好,他的作品,没有那么高昂激荡的调子,不吵人,最典型的是他的大提琴奏鸣曲第一号。










我有好些版本的勃大奏,应该不只这几张。这个曲目的名家录音很多,比勃小奏的录音多得多,可能是因为小提琴奏鸣曲的好曲子太多了罢。现在最想得到的是Heolscher/Demus在DG的早期立体声录音,但是谈何容易呢,这种片子,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想要。







TOP
3#

这两人有不少小奏录音~
巴托克、贝多芬、勃拉姆斯第二号、弗朗克、普罗科菲耶夫、老肖、舒伯特
有些曲目还录了几次~在萨拉兹堡和巴黎都有录音留下~

印象比较深的是有次听他们两人melodiya的bartok~
当时正好拿szigeti和bartok合作的版本做对比~
那感觉……人家是水乳交融,这两人是分道扬镳……
Richter的钢琴抢风头到一定程度了~大卫也是不服软的主~
听得我都笑了~呵呵~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0-5-9 0:23:00 发表
这里只有勃拉姆斯小奏的第三号,但是这张片子也是实在了得,主要是因为这两位主角实在是名气太大,而且他们两个专门合作的小提琴奏鸣曲,我现在想得起来的也只有这么一张。大卫王的贝小奏,在PHILIPS的是他的钢琴伴奏奥伯林;Eurodisk出的莫扎特小奏是的搭档是后辈斯柯达,而里赫特和老罗合作过贝大奏,和Kogaan合作过贝小奏。这两人凑起来的录音估计还是在苏联境内的为多。
TOP
4#

勃拉姆斯是室内乐大师。其室内乐作品风格醇厚凝练,且歌唱性极强。前两年我在另一个网站贴过一篇帖子谈他的钢琴四重奏听感,若有兴趣,下面是我那帖子的连接,欢迎批评指教。


http://1home.hainan.net/techforum/Content/138/524858.shtml
TOP
5#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0-5-9 0:34:00 发表
来自韩国的Yong Uck Kim,应该是姓金的,中文名字查不到,

[si


金永玉,昙花一现的人物。小时候听他的唱片,倒是觉得是女性小提琴家,原来是男性。
超级歌剧迷
TOP
6#

增加两枚吧。

超级歌剧迷
TOP
7#

上面那张schneiderhan的勃小奏是张好片子,我一直在等一张红头的。
TOP
8#

想谈谈Op34, 钢琴五重奏,觉得无从谈起。很羡慕梁一群、李杭育这些作者,能就莫扎特圆号三重奏,或者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这样的作品洋洋洒洒讲一大篇。比如就是这首Op.34, 梁先生写道:“某种意义来说,勃拉姆斯的魅力就在于他的遣词造句似乎不过是倾吐感怀而已,然而他营造出来的却往往是一个气势恢弘的殿堂。这位作曲家好像天生就有一种宏盛的理念构筑在心中,他的思绪表达因而也不能不带有这一特色。即以F小调钢琴五重奏op34为例,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特点,使勃拉姆斯这部作于他21岁那年的作品立时具有了某种开阔的气息和立意高远的深刻性。”我必须承认,梁先生的汉语言能力实在是高超,他对于这部作品应该也会有自己深刻的认识,但是我不能同意他对音乐的这种解构,也不会像他一样试图把自己的理解加以它人。好在我没有编写CD指导书的任务,我只要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就可以了。
这是一部好听的作品。一是很有旋律性,更重要的是平易近人。这是与他的弦乐四重奏第一号相比而言的,在那部作品里,我听到了太多弦乐的高频,对我来说,那代表着压抑后的反弹。但是在这部五重奏中,唱主角的是钢琴和大提琴,因此就是高而不亢,悲而不伤。这种无标题的室内乐作品,是高度抽象的,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幅现代派的画作来欣赏,试图从线条、色彩中感受气氛,而不是解读它描绘的是什么形象。对于音乐来说,这就是旋律、节奏、对比,乐器之间的对话,听听作曲家怎样把一个乐思一点点地发展,一点点推向高潮,再一步步变奏,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







这曲子我有三张唱片,两张好的一张坏的。第三张A面开头不能放,很可惜,因为那段旋律实在是不错。但看在是黄白黄加红标的面子上,还是收着并大模大样地贴出来。另两张都是好片子,可能不值几个钱,但是都是可以好好听听的。
TOP
9#

真巧,正好在听克莱默和伯恩斯坦的勃小协就看到这贴~~~~
音乐与生活

TOP
10#

好贴要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