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年头店里面还能买到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18082|回复: 78
21#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0-3-7 16:43: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0-3-7 16:34:00 发表
所有马勒交响曲的片子都不常见,连库贝利克和卡拉扬的也是店里的好货。原因很简单,60年代马勒还远没现在这么热门。1967年DG的目录上,只有一张库贝利克的马九,然后是大地之歌什么的。阿巴多在DGG录的马勒,后期的盒子,包括马二在内,在EBAY上还是能卖出个几十美元的。这个单张的是不贵,但我这张好像就已经10欧

美国和欧洲情况不一样,我曾经让老Q帮忙从纽约搞来几张马勒,Horeinstein, Tennstedt, Rittal,一美元一张。
DGG的片子看得多了,稀罕货一眼就能认出来,当然贵不贵是另外一回事,那和市场的追捧有关系。比如这张,就不常见,我只在老徐的地窖里见过一次。
TOP
22#


谢霖与鲁宾斯坦的贝多芬春天、克罗采。当然原版是Living Stereo的,但是德国版听起来也挺好,又便宜。

这张的Ebay价也不便宜。


大提琴,永远都是好东西,而且还是数码录音,还是老罗和塞金。这个我有一张了,但是角上有一点撕白,这次搞一个品相好的。这个是最后从另一堆里拿的,就算是店主送我的了吧。


哈,Janigro和Jean Fournier,即使是再版的,这种片子也难找吧。

另一张勃拉姆斯双重协奏曲,这可是从网上拍的,Kremer和Maisky又星照月。这张片子我是第一次见到。
TOP
23#



匈牙利人Vasary, 也算得上是一个大腕了,要不然DG不会在60年代一段时间内大力捧他,要知道那时候DGG固定的签约钢琴家也就那几个人,头牌是Kempff, Anda就弹弹莫扎特,阿格里奇只是新秀,里赫特是客串。Vasary在DG签约的时间很长,到了数码时代还有他的Rachmaninov.
但是这张肖邦第二,真的是不太行。上周在老徐家我们把几个肖邦第二都搬出来,听了一下午,结果是邓泰松,还有另一个得了肖邦银奖的女孩子是不相上下。Askenase(不是Askenazy)就差一些劲。相比起来,Vasary的感情没那么充沛,断句也觉得不清楚,在几个版本里是比较差的一个。这个肖二大比拼我听得是意犹未尽,回家还在iPod上把陈萨最近的录音听了一次,真的没什么感觉。要说她也是什么都弹到了,感情、速度好像也都有,但就是对着那么漂亮一个脸蛋让我动不起心来。

这张盘还有一个红头的封面,我这次也看到的,但因为手里已经有一张普通大禾花了,也就算了。这第二张封面可是漂亮得多了。
TOP
24#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0-3-7 17:26:00 发表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0-3-7 17:14:00 发表

谢霖与鲁宾斯坦的贝多芬春天、克罗采。当然原版是Living Stereo的,但是德国版听起来也挺好,又便宜。

这张美国阴影狗一般300多。不过这种大众曲目一般没必要买太多。


是大众还是非大众,有必要还是没有必要,这些都是个人主观上的东西,不好绝对化。
TOP
25#



这个也是本次一个惊喜之一。Hoelscher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据说是这个曲目最好的演绎之一,立体声头版要卖到500多美金以上。我这个是再版封面外加蓝标,应该是60年代中后期的再版,但是听起来已经是很好了。对于有些曲目,不可能每种都追求头版,像这样的正价再版就是很好的选择。在店里能碰到这种片子,能亲手挑出来看品相,是很幸运的事。



同样,这张Fournier和Backhaus的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也是很好的片子,对于听室内乐来说,是不是立体声关系并不大。录音录得好的大提琴唱片,单声道反而效果好。这张英国DECCA是头版,我这个是德国压片的。



这个封面才叫“云破月来花弄影”,当我把她从架子里抽出来时,真的是心都快跳出来了。但是,真的是可惜,小花盘。但也算是很难得了,总算封面是大花的。这个录音我之前听过,不喜欢Fournier对Arpeggione的演绎,总觉得他拉得像大兵跑操,一点韵味都没有。这张我是绝对不会花高价去搞头版的,而且头版也是真贵啊。现在很便宜地搞一个二版来,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Schneiderhan的小提琴室内乐录音。这下子应该除了几张贝多芬小奏之外,就收齐了。这是很少见的唱片,就是在网上也很少见。



这次从瑞士拍来一张红头的贝小奏,品相不错,价格也当然很好。


还有一张单声道的春天,10寸盘。我对这种“大众化”的曲目真的是很喜欢。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10-03-07 18:06:20
TOP
26#



切利比达奇的唱片?这人不是不允许出唱片吗?我是第一次在店里见到他的片子。这是一张60年的现场录音,立体声。但是效果一般。唱片本身是80年代出版的。
这个意大利品牌是专门出历史老录音的,我有一次想拍这个牌子的一个朱里尼、米开郞基利的早期钢琴协奏曲,结果没得手。


这个片子应该是老Q贴过一次,说是效果很好。于是我就买来听听。我很少听歌曲的。也算拓一下听乐范围。


现在我算是迷上Kremer了,那个女孩子应该是他的姐姐或者妹妹吧。这个专辑中很多曲目都没听过,很吸引人。





现在是Kremer迷过了头,见了就买,结果后来发现这两张买重了。
我看Kremer这个阶段都是穿着那个灰西装外套,真是艺术家气质。



这个莫扎特小奏的盒子是在纽伦堡的一家店里买的,管他常见不常见,看到小提琴奏鸣曲就拿下啊。



这是本次旅行之中我拿下的最后一张盘,3月1日购于纽伦堡。经过了两个多礼拜的淘碟,真的是有点腻了。所以,这张正宗英国EMI真的是很有吸引力。在德国,很少见到ASD打头的片子,我也怀疑德国Electrola会不会引进英国佬的这种东西。同样,上次在维也纳碰到的那个英国人也告诉我,Electrola的有一些录音在英国也没有。看来这还真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TOP
27#

还有一些片子是最近在网上买的,或者朋友送的。看看差距吧。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福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是并肩的两位大师,那为什么现在福特的唱片贵得要死,而老托的片子很平易近人呢?我这张也是英国HMV的头版红金狗,是从英国Ebay上拍来的,没几个钱。





终于给我搞到了一张Du Pre的三重奏,看看这三张脸,这是古典音乐曾经有过的青春。







我的第一张HiFi Stereo, 里外都是。



这是本次的一大收获,这是我向把Kremer收齐的目标迈的一大步。



封面好看吧,而且是大提琴作品。这种都算得上是中等的精品,是大藏家看不上,小藏家没得有的。



这套的身价可比大卫的那套高得多了,演绎得怎么样还没比过。
TOP
28#



内田光子莫扎特系列,金线版,这是一个巨大挑战的第一步。







我现在也是越来越迷Rita Streich了,她有些单声道盘还是不贵,完全可以承受。




这张盘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请看左上方,伯姆的亲笔签名! 这是份好礼。



Vaughan Williams的作品,我大老远从英国买来的。



最后,以一张DGG的老片子结束今天一天的贴片。这个应该贴的其它是盘花,这也是我买这张片子的唯一目的。
TOP
29#

总结一下吧。

这次跑了慕尼黑的两个店、纽伦堡的两个店、萨尔茨堡一个、维也纳两个。在其它地方拿到手的东西很一般,除了在维也纳的那个店之外,那也是因为店主最近进了一个5000张的收藏。所以,如果不是特别逛店有瘾的话,专门为买碟,实在是不值得。

也许美国还是一片乐土,但是欧洲实在是碟情暗淡。在店里如果能看到张DG的全价版盘,就好像是好货一样。老板们都听了太多的EBAY神话,以为他们不认识的每一张盘都可以被亚洲商人卖到100美元以上。像DGG红头,或者Electrola白金标这种著名的好货,价格是绝对下不来的。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唱片,特别是DG和PHILIPS晚期的数码,才有可能逃出老板的注意。

如果收藏以升值为主,主要是收那些贵盘的,坐在家里上EBAY就好了。如果想多收一些曲目,而不太顾及版本或者录音,逛店可能会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毕竟在店里可以直接看品相。EBAY上最近的陷阱实在是太多了。
TOP
30#

原帖由 qsyd 于 2010-3-7 22:43:00 发表
阿巴多的孔雀版马勒,密纹应当出全了。除了第八,其他我都有。小范来时可以那些走,三五六七九我似乎都收了两套。

[quote]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10-3-7 16:1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0-3-7 0:34:00 发表
这套阿巴多的马勒就算不错。
店里同时还有一张马勒第二,也是阿巴多的,盒装,一共两张,里面都有


哇,你这是囤积居奇啊。是准备一张听坏了再听另一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