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红旗颂》一点感想 [复制链接]

查看: 8174|回复: 43
11#

原帖由 yueminglou 于 2010-2-19 21:09:00 发表
今晚再次听了《红旗颂》,很优秀的音乐,虽然很民族化,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换句话说,自己民族都不珍惜的,还能指望别人去喜欢吗。。。。。。由此想到,这么优秀的音乐确实需要我们的乐团去推广,我听的是余隆和中国爱乐的版本,基本也就是市面上能见到的唯一版本了,看到《芬兰颂》那么多版本,真是心有戚戚。也许有人说这是民族主义作祟,那又如何呢,就算咱的作曲技巧差、意境浅薄(这个我不是专业人士,没有发言权),但其中
0e7b708beab0e8fefc1f103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2/20 13:13:20 上传)

0e7b708beab0e8fefc1f1039.jpg

7e2870266af028038a82a1c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2/20 13:18:11 上传)

7e2870266af028038a82a1c7.jpg

9c0a75d6e012b43906088b6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2/20 13:26:55 上传)

9c0a75d6e012b43906088b62.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10-02-20 13:26:55
TOP
12#

回复 10# THRONES 的帖子

哪总不能只在芬兰国庆日演《芬兰颂》吧,呵呵。。。。。。
TOP
13#

回复 11# burt5177 的帖子

这个雨果的哪有卖啊
TOP
14#

原帖由 yueminglou 于 2010-2-20 13:22:00 发表
这个雨果的哪有卖啊

我记得是在北京的外文书店买的。
TOP
15#

回复 14# burt5177 的帖子

好,一会儿就去看看,但愿有
TOP
16#

    这首序曲的艺术价值和对民族音乐的提升都是里程碑式的。把国歌、国际歌及极富民族特色的主题那么自然、和谐地揉在一起,激越、抒情、回首、奋起、辉煌的结束,在短短的一首序曲中,极合逻辑地铺展。精品、经典呀!

  听音乐还老想着政冶背景,真是中毒太深了吧。怀具呀怀具。

  常常惊诧“红旗颂”中那段主题的深远,深情,又宽广的美质。近六十年了,仍在激荡着我们。而且不只是老一辈的过来人。惊喜地看到今天年轻人中也有知音。甚是欣慰。

   可惜的是,民族的好东西还有不少,但看上的人没有能力把这些精品精作。还是要感谢爱乐弄了一盘。

   巴托克一生都在收集民歌。是这位世界级大师的民族政冶热情太高了吗。
在G弦上……
TOP
17#

正在寻找“红旗颂”的黑胶,黄河和梁祝已购到
TOP
18#

原帖由 ADWS 于 2010-2-20 19:27:00 发表
正在寻找“红旗颂”的黑胶,黄河和梁祝已购到
201002205987.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0/2/20 21:38:35 上传)

201002205987.jpg

TOP
19#

回复 16# 万众 的帖子

"这首序曲的艺术价值和对民族音乐的提升都是里程碑式的。把国歌、国际歌及极富民族特色的主题那么自然、和谐地揉在一起,激越、抒情、回首、奋起、辉煌的结束,在短短的一首序曲中,极合逻辑地铺展。精品、经典呀!"
这说出了我想说的,也是心中真实的感想,肺腑之言!
TOP
20#

回复 16# 万众 的帖子

民族的精品得到精心发掘整理的确是太少了,常以为憾。

春节期间听雨果87年录音的《吴门琴韵》,乐曲真是美极了,录音也好,是我今年春节听得最享受的一张碟。吴老先生的弹奏意境清雅高洁,深得古琴之妙旨,至此方领略到古琴韵致的美妙。也明白了以前买的古琴唱片听不进去的原因(或许运气不好都没买到精品),制作粗糙,现代的演奏者多浮躁,录音太差,所以唱片才让人听不下去。只要精心制作,民族艺术中会发掘出很多瑰宝,都是极美的作品。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初五雨后的清晨,听着古琴曲《阳关三叠》,脑中浮现的是这句旧诗。音乐,文学,雨,雨水洗过的大地,湿的绿树,一切都静默着,一切是如此的和谐,如此美,年初五的早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