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4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漫谈 [复制链接]

查看: 362966|回复: 1449
1#
大家都知道黑胶的TAS榜单,如果在国内买这些唱片,一般价格都比较高昂。有时我认为是不大划算的,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为什么在黑胶领域,TAS那么火爆(但CD并不是太受欢迎),这是因为黑胶的优点决定的,黑胶的动态非常大,低频弹跳力非常鲜活,声音非常舒服,所以很多玩黑胶的朋友都很喜欢TAS,有很多朋友就是喜欢那种爆棚的效果,其实听音乐也是寻求刺激,只是有时大家喜欢的刺激不大一样。TAS的CD不是太受欢迎,主要是因为CD的低频听起来可能还不如LP,CD的低频要生硬一些。但TAS的头版LP非常昂贵。我听过一段时间黑胶,对唱片也大致了解。其实除了TAS发烧,很多迪卡名盘也很发烧。甚至经常被大家所误解的DG唱片,就是有很多非常发烧的烧片的,我简单举了几个例子,随便发了三张图,这三张唱片不一定非常细腻,但非常发烧是肯定无疑的,最关键的是价钱非常可观,一般就80元。那张行星,我见过在某网站卖几百元,但我在深圳买时是80元。不过别人那张是头版也有可能。普罗科菲耶夫、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等现代作曲家经常有这种非常发烧的烧片。我其实想说:要听烧片,不一定一定要找水星或者RCA,有时烧片就在你身边。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你的黑胶系统不能太差。

照片 239.jpg (, 下载次数:15)

jpg(2010/1/30 14:43:56 上传)

照片 239.jpg

照片 240.jpg (, 下载次数:8)

jpg(2010/1/30 14:43:56 上传)

照片 240.jpg

照片 241.jpg (, 下载次数:7)

jpg(2010/1/30 14:43:56 上传)

照片 241.jpg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0-02-01 07:18:1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3/14 0:19: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烧片常在我身边。不需要任何条件,哈哈哈、、、

顶S大师、、、
TOP
3#

原帖由 干股 于 2010-1-30 17:05:00 发表
烧片常在我身边。不需要任何条件,哈哈哈、、、

顶S大师、、、

可能是闲得无聊,又写了一段,仅供大家参考。560年代的黑胶贵有多种原因,物以稀为贵是一个原因,有些音质很好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你想听音质特别好的黑胶,我认为不只是560年代的头版好,其实780年代也有音质很好的而且价格很便宜的黑胶,因为发行数量太大,自然就不值钱了,而并不是因为它音质或者演绎不行。所以,如果要领略好音质,不一定要买很昂贵的唱片的,关键是你会不会买。其实560年代很多黑胶很贵还与当时有许多大师有关,起码名气在那里。至于与后来的大师相比那是另一个问题了。但因为560年代流传到今天的好黑胶不多,因此头版有收藏价值也是早期黑胶贵的原因。如果是780年代推出的黑胶,因为数量太大,自然就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比如DG70年代米尔斯坦那套巴赫小无公认演绎很好,但因为数量大,所以并不贵的。而米尔斯坦早期单声道那套巴赫小无则贵得离谱。原因估计是物以稀为贵。所以,黑胶的贵与便宜是有许多原因的。如果你了解这些规律,买黑胶就不会吃大亏。总之,买黑胶不一定非要买价格很贵的。说得不一定对,请大家指正。这只是我买黑胶的经验,与论坛卖黑胶的朋友无关的,我也经常在168买黑胶的。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0-01-30 18:32:1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都有了....纯观望
欢迎交流,Blog:http://hi.baidu.com/pipi1003
TOP
5#

多学习,有道理
发烧新兵,CD尚未玩好,又开始折腾LP
TOP
6#

这几张不是唱片录得烧,而是曲子本身就烧、就爆棚,讨巧而已。这都算不得“烧片儿”。相同曲目,都各自有录音发烧级的评定,象《罗密欧·埃·纠丽叶》肯定是Maazel/Decca的绝对胜出;《春之祭》、《行星》那就更是不一而足了。DG不以发烧录音见长,DG也不追求这个。
超级歌剧迷
TOP
7#

Y兄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比如哥伦比亚的伯恩斯坦马勒、菲利普的萨洛宁的1812、EMI的穆迪的三角帽
都录得不发烧的。
你说DG的伯恩斯坦马勒那么贵,会不会与发烧有关呢?
我觉得DG是一家很稳定、很认真的唱片公司。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LS的Y兄说得很正确,经常对比不同公司LP的朋友都知道,DG录音的长处不在于"烧"或者"爆棚",但DG处理如:乐曲中的弦乐群时也是有他一套的,如卡拉扬62年的贝9,那杀死人的牛筋一出,有谁不会心动呢,另外巴伦博依姆与祖克曼的一张绿袖子;里面的弦乐有如潮水般汹涌,却暖意非常,等等这种可以称之为"烧"的元素,在DG的LP中也是能够体会的.建议听DG录音就别听他的动态或着定位鼓之类了,听弦乐却是挺好的.
欢迎交流,Blog:http://hi.baidu.com/pipi1003
TOP
9#

老Y的话是有道理。我也不是说DG的都很发烧。
DG唱片不是刻意追求发烧的,但制作比较正规。
如果说到发烧,当然是TAS和很多大迪卡发烧。
但价钱你们也知道。
而DG只要80元,只要你听过我举例这几张唱片,
其实可以说性价比无敌。
这几张唱片为什么价格上不去,发行量大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至于弦乐,这本来就是黑胶的特长。
确实,听那张行星,弦乐群是一片一片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没错,有时候后期的数字录音黑胶的确很棒,SHINELB兄,我也隆重推荐DENON的PCM录音,很棒的,前两天淘了一张苏克的三重奏,很棒!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