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 贵丰 Gryphon ELEKTRA-L 前级 [复制链接]

查看: 1830|回复: 16
1#
出 贵丰 Gryphon ELEKTRA-L 前级GRYPHON ELEKTRA-L A类放大 醇厚 饱满,模拟味足 耐听  换口味出 没修磨 随机2条电源  
线,20000大元, 可小刀, 有意请电:13316310831, 要看图的请留电邮地址, 机器在广东顺德, 欢迎上门试机,提货
分享 转发
TOP
2#

Gryphon Elektra-L規格:頻率響應DC-5MHz±1dB,總諧波失真<0.01%,S/N比100dB,聲  
道分離度100dB,輸入阻抗10K歐姆,輸出阻抗22歐姆,重量30公斤(含包裝)。  
售價:295,000元
器材評論/劉漢盛  
永遠的Gryphon Elektra/Reference One  
圖203:Gryphon這一套新的旗盤前後級大概要四五名壯漢才能搬得動,你現在看到的只有  
一部單聲道後級。  
圖205:Reference One後級可以說就是單聲道DM-100,你很難在其他擴大機上看到這麼壯  
觀的陣仗了。  
Gryphon Elektra規格:頻率響應DC-5MHz±1dB,總諧波失真<0.01%,S/N比100dB,聲道  
分離度100dB,輸入阻抗10K歐姆,輸出阻抗22歐姆,重量30公斤(含包裝)。售價:295,  
000元。  
Gryphon Reference One後級規格:輸出功率純A類150瓦/8歐姆,200瓦/4歐姆,一歐姆  
時有1200瓦AB類輸出。頻率響應10-350KHz,輸入阻抗10K歐姆,總諧波失真0.01%,每部  
重90公斤。售價:860,000元。代理商:怡眾。  
聲音特色:控制力可說動靜皆在彈指間,音色香醇濃美。低頻厚重沈穩,中頻飽滿有力,  
但不至於太濃,高頻堅實飄逸兼而有之。  
  在寫這篇評論之前,我把「音響論壇」第十五期與第四十一期再找出來重讀了一次。  
除了溫Gryphon前、後級之故之外,也順便花了一些時間將整本書瀏覽過一次。老實說,
我  
的感觸很深。第十五期是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出刊,第四十一期是民國八十一年一月出  
版。現在,這篇評論是刊登在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出刊的第七十四期。第十五期當時,正是  
台灣音響業最蓬勃的時候,也是第一屆台灣Hi-End Hi-Hi音響展在希爾頓開展那一年。而  
第四十一期正是台灣發燒唱片方興未艾之時。現在呢?台灣的音響界與唱片界正進入最大  
跌幅中。在從十月開始的年未旺季中,音響與唱片能否拔地而起?或原地盤整?甚至往下  
探底呢?  
高價的極致在哪裡?  
  面對著Gryphon的Elektra前級與Reference One後級,我看到的不僅是一家高級器材
製  
造商的前進軌跡;我也看到了台灣音響迷追求極致而不惜付出昂貴代價的習性。其實,近  
幾年台灣高價商品銷售量不降反昇的現象正好與音響界高價品好賣的現象不謀而合,我們  
可以說音響業的消費走勢其實只是反應整個社會的消費傾向而已。但是,高價的極致在哪  
裡?什麼時候會出現像華國股自拉自抬到下不了台時的崩盤情景呢?  
  在第十五期,許宏基與胡永固合寫的是帶有Phono放大的Gryphon前級,後來,我曾寫  
過限量生產版的LE前級與XT前級。四十一期,我寫了XT前級與DM-100後級。現在,與  
Elektra前級與Reference One後級印證起來,我可以歸納出這些產品許多共同點。第一、  
所有的前級都是電源分離的。第二、前級的左右聲道也是完全分離的。第三、前級的功能  
開關與音量控制都是用瑞士Elma制品。第四、前級的面板上都只有功能開關與音量控制。  
而後級呢?如果以DM-100為中心,M-100可說是DM-100的細胞分裂,Reference One則是二  
部DM-100。從這些事實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Gryphon的設計者從頭到尾根本就是「吾
道  
一以貫之」。他只認定他的那些作法是對的,所以不論型號為了因就市場需求而怎麼改,  
其內部的中心思想是從來不變的。看到這裡,我想許多Gryphon的愛用者都很開心,因為
無  
論您是什麼時候買的、買的是什麼型號,都是一樣的設計理念與一樣的高品質。換句話  
說,您的Gryphon永遠不落伍。  
前後級的重量驚人  
  好了,閒話表過,我們從Elektra前級看起吧。一樣的壓克力面版,電源與線路本身
分  
離,而電源與線路本身又各分為獨立的二個盒子,可說是徹徹底底的左右聲道分離。在  
此,我要打賭您如果想拆開這套前級,一下子會不知從何下手,因為左右聲道二個盒子之  
間有金黃色的圓柱連著。我自己就拿著六角扳手在那裡想了五分鐘。您自己試試看要想多  
久吧!打開機箱,前級里整整齊齊的擺著三十三個小電容。這可不是創新,而是從一開始  
Gryphon就這麼做。使用小電容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要讓反應的速度更快。再來仔細看看
線  
路板,雖然在設計佈線上稍有不同,不過所使用的零件廠牌與以前差不多。音量控制器同  
是瑞士Elma,不過級進電阻的安排也稍有不同。訊號輸出輸入的端子也是直接焊在線路板  
上,並沒有使用配線。整體而言,我認為Elektra最大的不同就是改為平衡式線路,具有
平  
衡式輸出。老實說,這也解決了DM-100後級只有平衡式輸入端子的問題。至於電源箱方  
面,現在的前級與以前所使用的變壓器與電容稍有不同。不過我想那不能說是改革吧(頂  
多能說是小幅度改進)!  
  再來看看Reference One後級。這部後級長得當然與DM-100不一樣。但是,如果您打
開  
頂蓋,就會發現每聲道與DM-100一樣有二個大環型變壓器,變壓器連大小、擺法都是一  
樣。然後也可以看道那四個白色Rifa大電容。電晶體也與DM-100一樣,使用Sankan電晶  
體。在電晶體旁邊也有整排十幾個美國Sprague方形小電容直接供電給功率晶體。喇叭端
子  
與濾波電容負極的連接也都是鍍金扁型銅棒。所不同的是Reference One每聲道可接二組
喇  
叭,而且喇叭端子內連接功率晶體的連線也改扁銅棒。在面板,除了那個三角開關之外,  
不有四個按鈕,這是DM-100所無的。其中一個是Mute,一個是Idle(也就是50%A類狀態下  
的Stand By),一個是75%A類,最後是100%A類。其實,用過DM-100的人就知道這50%  
70%100%的調整DM-100是放在背板上的,所以說起來二者還是相同的。其他當然還有一
些  
小處不同,不過那已經是枝微末節了,總之,如果我們看的是主幹,那麼Refeence One的  
一個聲道與DM-100應該是相同的。  
翱翔在空中的老鷹  
  DM-100每聲道100瓦,而Reference One每道就一定要再加一部才行嗎?這其中又會有  
什麼差異呢?以我自己使用過DM-100與Reference One的經驗來看,如果要在一個機箱裡
做  
成純A類150瓦,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要設計成平衡式。所以Reference One非設計成
二  
件頭不可,而在聽感上這多加50瓦、多一部機箱有什麼不同?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控制力。  
請不要小看這控制力三個字。如果擴大機對於喇叭的控制力增強,幾乎每表現都會因此而  
提升。例如低頻的向下延伸能力會增強,低頻的質感會更好,高頻更不會搶耳失真,解析  
力會更強等等。尤其是在遇到阻抗會低到二歐姆一歐姆的喇叭時,這種控制力更形重要。  
這就好像汽車的扭力,在相同的引擎轉速下差個幾公斤,可能就要多花費您幾十萬甚至上  
百萬才能買得到。而這多出的的扭力有什麼用?等您開車遇到「危急存亡」時您就會了解  
它有什麼用。  
  聽Elektra,我還是感受到那種精確的解析力與醇醇音質、音色的混合體;我也不自
主  
的會把Elektra想像成翱翔在空中的老鷹,牠就用著那銳利的眼光掃描著大地,銳利到似
乎  
連一條蚯蚓都逃不過牠的眼光。不過,請不要誤會Elektra因為有了這種解析力而變成硬
調  
子。不會的,Elektra就像好的鏡頭,解析力雖然超強,不過拍出來的相片調子並不會
硬。  
  聽Reference One呢?我可以這麼說:在聽感的舒適性上,它像歐洲高級大房車,內
部  
空間寬敞,內裝高級。過彎不晃,遇坑遇縫懸吊觸感結實而平穩。在聲音的控制力上,它  
像是加Turbo的高扭力車,還裝了ABS與自動循跡控制。跑的路上感覺有源源不絕的扭力隨  
時供你使用,遇有緊急狀況時,輕踩煞車微轉方向盤變過了。或許將Reference One比喻
成  
汽車離題太遠,換成音響用語,我可以這麼說:它的音質鬆軟與堅實共存共生。它的音色  
香醇濃美。它的低頻厚重沈穩,但同時擁有靈巧的優點;它的中頻飽滿有力,但不至於太  
濃;它的高頻堅實飄逸兼而有之。它的透明感不像水晶那麼的白,而是像琥珀那麼的美。  
它的驅動能力紮實而有力,但並不兇猛(像Benz S320跑在路上給人的那種感覺)。它的控
制  
力可說動靜皆在彈指間(有如Jaguar趴伏在高速公路上奔馳的那種態勢)。  
抉擇取決於屬性  
還有嗎?對於Elektra與Reference的讚詞,我當然還有,但是我實在不想再說下去。而對  
於它們的貶語呢?記得我在寫Jeff Rowland Model 9時的寫法嗎?面對這麼貴的擴大機,  
我如果用「音響二十要」來寫它並與其它擴大機做比較,就好像我在細數勞斯萊斯或
Benz  
600等車裡有沒有裝恆溫控制、皮椅、電動後視鏡等的庸俗與多餘。唯有March 、
Corsa、  
Civic等車在面對競爭對手時才需要像流水帳似的去相互比配備以較長短。此外,不要說
勞  
斯萊斯了,就說會買Benz S320的人好了,我認為不管有沒有安全氣囊ABS(假設),他還是  
會買,因為他的屬性就在那裡。同樣的,在台灣會買Gryphon或Jeff Rowland百萬後級的
人  
已經不多,他們的屬性也早已各有所屬。喜歡Jeff Rowland的人可能會看Gryphon不順
眼;  
而迷上Gryphon的人也會嫌Jeff Rowland。  
  最後,我有一句公道話要告訴讀者:從第十五期到現在,Gryphon的前級倒沒漲多少  
(雖然代理商不同)。而後級的定價雖貴,但也差不多是二部DM-100的錢。所以,它們昂貴  
與否完全取決於您的屬性在哪裡。至於值不值得您用同樣的Gryphon去換機?如果您執意
想  
用全平衡方式,那麼值得換前級。如果您的DM-100推不動喇叭而想用Reference One,那
也  
值得。否則,用您原來的Gryphon XT/DM-100也已經夠好了。■
TOP
3#

up!!!!!!!!
TOP
4#

up!!!
TOP
5#

DING!
TOP
6#

up!!!
TOP
7#

UP!!!
TOP
8#

顶上!
TOP
9#

顶呀!
TOP
10#

u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