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那年…那月…那些音符“之1” [复制链接]

查看: 37684|回复: 288
11#

与万众兄异,我不大喜欢《红旗颂》,再者,我个人对梁祝的艺术水准的估量也比较低。

我比较喜欢思乡曲,但是我又陷入另一个困惑:同样是流亡艺术家,马思聪的成就跟俄罗斯那些人相比的确太小了。
TOP
12#

原帖由 乐韵飘飘 于 2009-10-12 10:58:00 发表
好像陈丹青也说过新中国不可能出什么艺术大师。


不用怕,我们拥有大量先进文学工作者、先进美术工作者、先进音乐工作者、先进哲学工作者、先进xx工作者,前赴后继,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走进新时代,因此,不要悲观。
TOP
13#

假如我到一棵树下,拿出一张大网,网住树叶子,说这是我的树。然后,这棵树每天成长,都是我的功劳吗?
TOP
14#

然后,我厚颜无耻地说,我改变了世界。
TOP
15#

加上一个题外话:为什么狗比主子更凶恶?这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中国特色?

10月8日,有网友在天涯社区发帖“史上最牛的团长夫人莫高窟前丑陋一幕现形记”,揭露新疆某建设兵团某团长妇人在游览莫高窟时候,因触摸一千年前的西夏壁画时被讲解员制止后大动肝火,其随行人员动手打了讲解员两记耳光,该妇人以“不堪入耳”语言加以辱骂。网友还曝光该夫人以团长身份自居,不配合调查,在警方有利的证据面前依然不向讲解员诚恳道歉。面对该夫人在四辆豪华轿车簇拥之下离去,该网友感叹“好牛的团长,好牛的夫人,好牛的警车”。
TOP
16#

假如说施过肥,那么,本来应该施的是钾肥,但是为了某种目的,施了磷肥。

今日创造力之匮乏便是那一系列不利于树木生长的禁囿所致。
今日之果,昨日之因。
最后编辑上山砍柴 最后编辑于 2009-10-13 12:27:22
TOP
17#

原帖由 雷笑天 于 2009-10-13 13:00:00 发表

把“今日创造力之匮乏”之因一味地怪罪于那“十年”,似乎也不公平、公正。
其实,老万开此贴的意思,仅仅是回忆那个岁月的音乐艺


没有扫万兄兴的意思。
万兄回忆自己的岁月,与我对这段时间的文艺政策的看法无关啊。
我肯定那些艺术,怀疑那种环境。在我理解这不矛盾。
如果有更好的环境,万兄必定有更大的成就。
就如我前面说的,这是对个人青春的怀念和尊重。
TOP
18#

我更尊重那些默默工作的艺术家,他们失去自己的创作自由,被捆绑到“集体”中来。幸好,这集体创作还是创作出一些好作品。肯定这些作品,不等同于肯定这种创作模式;怀疑这种创作模式,不等于要否定艺术家的才华和劳动。
TOP
19#

当然,怀疑那时候的环境,并非居于肯定目前的环境。
目前虽然相对有一定空间,但是却遭到前所未有的物质冲击和艺术虚无主义的冲击。

最适合描述这段时间的艺术尤其是文学的一个词是,伪现实主义。
说到音乐,如雷兄提到的小提琴《新疆之春》、《牧歌》、《梁祝》等,这些当然是影响很大的作品。但是从音乐创作来讲,陈其钢不可能再像陈钢那样写作。陈钢的写作是独立的,脱离一个大环境的独立创作。陈其钢则不是,陈其钢的写作,自觉地将自己定位在一个21世纪的大环境中,他的写作是在巴托克之后写作,是在梅西安之后写作,因此他写的东西是这样子的。大家都知道,现代音乐是很难想贝多芬作品那样深入大众的。但是作为陈其刚这样的作者,他只能将自放到整个音乐发展史当中来写作,观念与技术与世界大体同步。这与闭关锁国时期的陈钢绝然不同。因此,也不可能有梁祝那样的出现。这个主能从音乐史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TOP
20#

雷兄,伪现实主义说的主要是指文学。打个比方,一部农村题材小说,说到县长下田地视察,被一农民愤怒扇耳光。县长不动声色。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实。这就是伪现实主义。愚蠢的作者,去巴结zf,非常可怜。不惜歪曲现实,迎合所谓的z旋律。

万兄说50年后依然有人听梁祝,未必有人听陈其钢。我觉得很可能。
但是,陈其钢、陈钢两人,哪个是马勒,哪个是周杰伦就不好说。我觉得陈钢还不如周杰伦,周杰伦至少能代表华人流行音乐的潮流,陈钢只不过侥幸加入一个创作组,有了一部冠名于己的作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