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对马友友“丝路乐团”的非议 [复制链接]

1#
絲路迷航
載  自/聯合晚報
「…很抱歉我沒有和你說再見。身為蘇格蘭人,我無法忍受『英語破壞版』的『Auld Lang Syne』,所以國歌唱完就走了…」接到這封電郵,我不禁笑了起來——雖然是苦笑。 英國「逍遙音樂節」的「最後一夜」(The Last Night) ,最後一定以經典愛國歌曲結束,包括「統治呀!大不列顛!」(Rule , Britannia)、「耶路撒冷」(Jerusalem)、「希望與榮耀的國度」(Land of Hope and Glory ,由艾爾加《第一號威風凜凜進行曲》中段旋律配詞)以及國歌「天佑吾王」。當音樂會結束,指揮和樂團都離場後,全場觀眾竟會手牽手高唱驪歌「Auld Lang Syne」,相約明年再見……這是「逍遙音樂節」最感人的畫面,也是最迷人的場景——只是對這位蘇格蘭老太太而言,把蘇格蘭歌「Auld Lang Syne」改成英文來唱,著實令她無法忍受。即使參加「逍遙音樂節」近四十年,她從來沒留到驪歌,總在之前匆匆離去。 我完全能夠體會她的感受,特別因為前一天我們才聽了馬友友的「絲路樂團」。原本抱著好奇與期待,但當我聽完他們最後一曲「十面埋伏」,我只能說我實在深以身為華人而感到羞愧——這樣既無水準又無格調的改編,就像是把花椰菜、豆腐、葡萄乾淋上醬油作成披薩,還在西方人面前硬叫這個披薩「中國菜」一般。有這樣的演出,誰還會尊敬華人音樂家與音樂? 如果不是馬友友,大概不會有那麼多人在晚上十點來聽「絲路樂團」,但他的演出實在令人錯愕與心碎。如果「絲路樂團」所演奏的「十面埋伏」是對這首琵琶古曲的諷刺嘲弄倒還情有可原,也自成一類藝術。但從解說到表演,「絲路樂團」顯然並無此意。為什麼馬友友,一位具有豐厚音樂知識和精湛演出技巧的音樂家,竟會容許自己演奏水準這樣差的音樂? 「…我想你能夠體諒我的處境,特別是我知道你對馬友友『絲路』的感受,雖然後者的破壞性似乎更大…」的確,我很想和老太太說,英語版的「Auld Lang Syne」只是改了歌詞,曲調仍是蘇格蘭傳統五聲旋律,在倫敦被一群英格蘭聽眾演唱。而馬友友的「十面埋伏」,卻是一位華人音樂家,在舞台上以東方音樂之名糟蹋東方音樂和自己的名聲。這不只難以忍受,更令人痛心。 錯誤若無法更正,就該立刻停止;願「絲路樂團」是馬友友最後一個錯誤。

说实话,马友友的碟大都听过,不知道那张能算是经典?我常觉得,要问他何以能出名,是极考人智力的问题。
分享 转发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2#

尽管我们喜欢把马友友作为东方人、著名华人而骄傲。
其实他并没有中国国籍的,他也不是在中国出生的,他对我国文化了解如何并不清楚。
就像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一样,他18岁就去美国了,
他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一直是备受争议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非主流音乐和非主流派乐评及非主流派建筑评论。
超级歌剧迷
TOP
4#

《香山饭店》在我国建筑界曾经引起很大范围的争论,主要是民族风格、传统建筑和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的结合问题,也因为贝聿铭这个作品的风格在改革开放之后在我国是首创。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香山饭店当时最大的问题是选址.
现在看来反方是对的, 那个地方不适合建立一个五星酒店, 没有配套, 对环境也是极大的破坏.
饭店本身的设计也有很多的弊端, 有些错误跟贝老的名气极其不符.

而且耗费很大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 最终这家饭店彻底的没落.

不过没有他那时候的尝试, 估计也没有今天潘石屹的长城下的公社.


联合晚报对马友友的批评就纯粹是个吐口水的无聊谩骂.
二流明星也是明星啊. 你不喜欢, 有喜欢的人.
TOP
6#

所以马友友的名声比林昭亮大很多呢~·~~~~
挚爱科瓦塞维奇
TOP
7#

原帖由 尘灰 于 2009-9-27 11:43:00 发表
香山饭店当时最大的问题是选址.
现在看来反方是对的, 那个地方不适合建立一个五星酒店, 没有配套, 对环境也是极大的破坏.
饭店本身的设计也有很多的弊端, 有些错误跟贝老的名气极其不符.

而且耗费很大的财力, ......
感觉承孝相的理念还是很有道理的。另外,贝聿铭的特长是在艺术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9#

因为血缘关系,马友友拥有东方人的特质:我们可以时刻在马友友的音乐中感觉到来自古朴东方传统气质——优雅,含蓄,儒雅,却不失浪漫风趣。马友友的巴赫大无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尽管缺乏一点力度。他的演绎非常流畅,谦虚笃实,温厚和善,浪漫优雅而不过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血统里面到底有多少可以遗传,我不相信DNA有那么大的携带信息的能力,马友友就是个美国人,就像内田光子是个奥地利人一样。
TOP
11#

很多时候听马友友演奏,有种观元人倪云林山水的轻巧感,一种轻巧中的含蓄深远。
超级歌剧迷
TOP
12#

又:我是建筑门外汉,在诸位建筑设计师面前班门弄斧了。
纵观此次上海世博会众多建筑中,中国的主题馆应该是最大的败笔了,那个红色大屋顶不伦不类,头重脚轻,活似大头娃娃,没有一种轻盈向上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和精神,反而显得笨重、不合时宜的浓妆艳抹、弄巧成拙,与整个世博会建筑群的现代主题、未来建筑摆在一起,显得格格不入。
应该被评为世博会有史以来最丑陋建筑!
欢迎挨砖。
超级歌剧迷
TOP
13#

上个“红屋顶”的图。http://www.chjiarily.com/pic/2009730195028.jpg
超级歌剧迷
TOP
14#

国家大剧院的巨蛋

就是法国人的报复。贝聿铭在罗浮宫前整那么个水晶宫。。。。。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15#

原帖由 书架箱 于 2009-9-27 21:16:00 发表
看“马友友在檀格坞”这张DVD能更多的了解他。

拉“罗可可主题变奏”,名动莫斯科,俄罗斯人明显被折服。这样个人物怎么不是大师?

“贬人轻巧识人难”。马勒那个贴子也反映出这样的倾向!


您说得不错,我也正在尝试认识周杰伦的艺术成就,好有文化哟,好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哟。
EMT 982
JBL K2 S9800
ARYE K 1XE
DANIEL HERTZ M5
TOP
16#

把古典音乐非传统化或者流行化往往会招致一些非议,正常的,可是听听马友友的LALO,超级淡定的感觉,有啥不好呢,有一次看DVD 友友和JAMES TAYLOR合作的六十年代民谣 HARD TIME, 一样的清新,无论流行或是古典,或许不该这么分,友友是从容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