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051525354555657» / 7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交有什么深刻的呀?! [复制链接]

查看: 75126|回复: 763
531#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3 15:14:00 发表
他的清明、恬静和死亡、哀叹纠缠不清,悲叹之歌望文生意嘛,特别是九,好像是平静的告别,其实是念念不忘、割舍不掉、依恋太多,心中好像有许多未了之愿,对于马勒的强烈情感到也符合逻辑。他有好多美妙的段落不可否认,但他动不动就把伤口扒开给大家看,谁不知道人活的累、活的苦,小莫怎天看着达官贵人的脸色行事,巴赫写作是为了养家糊口(没计划生育i),小莫高明处在于他的情感藏起来了,给大家看到的都是阳光的一面,化掉了,巴赫更是,他总认为人是渺小的,在上帝面前(泛神论的),站的比较高,谦逊,不过我从没否认过马勒的热情和爱,但总感觉他没有跳出自我的小圈圈。对于生死问题,庄子说的很透澈,生为头死为尾,生死一体。俗人说何处黄土不埋人?!马勒的生死观呢?

“没有跳出自我的小圈圈”,一语中的。如此,就是局限,就会狭隘,就要浅薄,就小家子气,就走不出来。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32#

回复 531# 亚河 的帖子

马勒死前高喊“莫杂特”我想他知道自己的局限性,还是莫杂特浑然天成,没有斧凿之功。
TOP
533#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3 12:36:00 发表

民工里一样有成佛得道的,例如小木匠李瑞环

俺见过小木匠当官儿后打的全套家具,手艺不错。不过,可能不如朱由校。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34#

呵呵,朱由校是谁?
TOP
535#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3 17:27:00 发表
马勒死前高喊“莫杂特”我想他知道自己的局限性,还是莫杂特浑然天成,没有斧凿之功。

说明他还是真诚的,但境界、能力等不济啊。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36#

我感觉他是动真感情的,话说回来,拿马勒和莫杂特比,对他不公平,时代不一样,马勒之所以成为马勒,不是第二个莫扎特和世纪末的情绪有关,那是的文艺都这个德性,哈哈
TOP
537#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3 17:32:00 发表
呵呵,朱由校是谁?

朱由校师傅是中国最有名的木匠师傅(名气大约仅次于鲁班),他的一份兼职则是明朝天启皇帝。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38#

回复 537# 亚河 的帖子

哈哈皇帝木匠,涨见识
TOP
539#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3 17:40:00 发表
我感觉他是动真感情的,话说回来,拿马勒和莫杂特比,对他不公平,时代不一样,马勒之所以成为马勒,不是第二个莫扎特和世纪末的情绪有关,那是的文艺都这个德性,哈哈

对。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540#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23 17:45:00 发表
哈哈皇帝木匠,涨见识

网文:
       朱由校师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师傅(名气大约仅次于鲁班),他的木制品绝对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珍品。
  朱师傅的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丽,在雕刻上尤其见工夫,独具匠心,出人意表。
  朱师傅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样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有艺术价值。据说他曾造过一座微缩小宫殿,四尺来高,玲珑巧妙,鬼斧神工。
  朱师傅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工作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制成一件作品后,满意的会反复赏玩自得其乐;不满意的,会扔了重做,孜孜不倦。
                      


  只有这么制造的木器作品,才能是“奢侈品”,其他木匠所做的不过是“日用品”。朱由校是他所在的那个时代里,唯一一位做木工只为爱好不为稻粱谋的木匠。
  他的那个时代是明代,距今约380年。
  他有一份兼职是——皇帝。
  他正是天启皇帝陛下。
  据说这位仁兄在治国方面比较不行,不过那是历史学家的事,就留给他们去头痛吧,兄弟我就不操那份心了。
  我只想说,朱师傅在治木方面,那绝对不能叫行家里手,那称得上精英翘楚巨擘。
  这位皇帝的寝宫里堆满了各种木料,以及锛、凿、斧、锯、刨等木匠工具,做起木工活来,可以日以继夜废寝忘食。
  他喜欢天天和一群木匠在一起,跟他们切磋技艺,并亲自动手刨削打磨。
  做了那么多精美的木器,朱师傅自己并不用,只是一味地做,享受的是做木匠活的过程。
  有时,他也叫小太监把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卖,不是为了卖钱,只是给自己的作品找个识货的主。卖得好了,他就很有成就感。有时候,他自认某件作品属于“得意之作”,就会叮嘱小太监,御制之物,价须多少多少以上。要是真卖了好价钱,则“熹宗大悦”。熹宗便是我们这位兢兢业业的朱由校师傅。《诗经》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这12个字来形容朱师傅的工作态度和他所打造的木器作品的气质,是非常贴切的。
  如今,明式黄花梨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是中国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艺术收藏热点,天启皇帝的率先垂范开一代奢侈木器之先河的伟大实践居功至伟。
  所以,明式家具的收藏者应当缅怀朱由校师傅。这真是,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朱木匠。
  堂堂皇帝不爱管军国大事,整天埋首在木匠活上,这是为什么?
  他的异母弟弟、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的一句话或可为注解。
  熹宗死后,朱由检入继大统。见到先帝留下的一座沉香假山,上面池台林馆悉具,灯屏、香几精美依旧,崇祯轻声叹息说:“亦一时精神之所寄也”。
  一句话道尽了天启皇帝的家国辛酸,也点出了奢侈品的另一种精神功能:帝国风雨飘摇中,聊作一丝慰藉。
      文/程鹤麟
在出世与入世的边界徜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