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谈音乐的理解和共鸣 [复制链接]

查看: 6019|回复: 37
11#

原帖由 clk 于 2009-9-9 18:31:00 发表
好音乐让人产生共鸣
我觉得不一定要“好”音乐,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09-9-9 22:27:00 发表
我觉得音乐的最终目的是"本真","美"是附加给心灵的琼浆甘露.
公子谈谈什么是“美”,不能逃避,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原帖由 keli 于 2009-9-9 22:51:00 发表
施兄所言极有道理。听音乐最重要的是找到共鸣和感受。有人对文字的艺术有很高的才能,但对音乐却不一定,因为音乐表达的内涵是文字无法表达的,所以听音乐从理解入手就不是听音乐了。但是人们在谈论音乐时也常用“理解”这个词,我觉得那是因为这时的理解是对感受的提升处理。对一部作品,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感受或理解。对演奏家来说,就产生了风格差异很大的不同演绎。对听众来说,就产生了不同的人对不同版本的偏爱。
兄台很明白我的意思。如果没有感受和共鸣,理解其实是没用的。对不同版本的喜爱源于不同的感受和共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能让聆听者靠本能而并非理解进入角色的就可称之为美的。我相信人生没有过多大风大浪经历的朋友欣赏音乐大多是从美开始的。
TOP
15#

原帖由 若飞公子 于 2009-9-10 8:30:00 发表
能让聆听者靠本能而并非理解进入角色的就可称之为美的。我相信人生没有过多大风大浪经历的朋友欣赏音乐大多是从美开始的。
其实“什么叫美”一直是艺术和哲学领域的一大悬案,至今没有肯定的答案。象康德和叔本华对“美”都有不同的解释。。。。。大家如果有闲心,不妨找他们的著作来看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贝多芬是自为之美,莫扎特是自在之美
TOP
17#

原帖由 jshakszx 于 2009-9-10 9:27:00 发表
贝多芬是自为之美,莫扎特是自在之美
黑格尔这套用在这里好像还是对头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回复 1# shinelb 的帖子

“再谈理解,又回到那个古老的做菜问题。我们在品尝美食的时候,是不用了解这些美食是怎样做出来的,也就是理解做菜过程,其实是没必要的,但我们可以品尝出菜做得怎么样,是好还是坏?这就是感受,如果很合自己的口味,可以说很奇妙。所以说:如果我们品尝不出菜的好坏,光是懂得怎么做菜,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而在音乐里,如果我们只是知道一部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也就是这部作品的结构是怎样的,但如果我们没能产生共鸣,没有有意义的感受,自然,这部作品对自己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自己对这部作品没有感觉,实际上是没有收获。所以光是理解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自己听了有共鸣、有感悟,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
妙哉斯言!
不求甚解,不拘小节
TOP
19#

兄台过奖,反正是娱乐。
谈到黑格尔,我觉得我可以用黑格尔的思想来解释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和音乐自身的发展。反正是闹着玩的,大家不必太认真。按照黑格尔的思想,他是强调一种事物是通过不断自我否定而发展的。我模仿一下,大家别见笑,基本上是生搬硬套。哈哈。
1、对音乐首先是主观认识;
2、这种认识逐渐发展而成为一种客观认识和理念;
3、最终这两种认识合二为一,返回到音乐自身,但这种回归是更高一个层次的。
4、音乐就是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发展上去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人本身的心率、血液流动、情绪的高低起伏是与生俱来的节奏和旋律,音乐动听、打动你,是那个音乐本身锲合了你自己的身心的节奏。
音乐本不变,变化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节奏,所以音乐的共鸣与理解是非常主观、唯心的,别人好听的,你不一定爱听;打动你的音乐不一定别人喜欢。
共鸣的是人与音乐的节奏、韵律,与乐理、历史背景等关系不大。
最后编辑时光车间 最后编辑于 2009-09-10 12:45:0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