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笔记本电脑都是好转盘!!! [复制链接]

查看: 118484|回复: 312
11#

LPD想讨论量子力学么。。。一家又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光盘本身并不参与任何能量的转换,它仅仅只是一个稳定的个体而已,它唯一的用途就是反射光。贴膜能屏蔽什么?光碟机的结构表明,它上房没有任何线路,而机壳本身就是屏蔽电磁的。至于机器内部的电磁,贴在那个位置真能屏蔽的了么?那个位置恐怕还会起到反射电磁波的作用。
TOP
12#

lv的蛇皮口袋7000一个,和民工用的一个款式,买的人也不是傻瓜。
别说玻璃cd盘,连玻璃硬盘都有过,难道还能改善读写环境?
TOP
13#

算了,不讨论了,没人从道理上来说明,都是在说‘我曾经如何如何,你信不信?’
我当然相信,但是这没意义。毕竟你听到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你听着是,那就肯定是。
我自然也不能反驳,不过既然是讨论,拿出一些证据来才是最好的吧。
【最后再重新说一次,音质和音效是两码事,音质,就是声音质量,是由本身记录的信息决定的,是一种对比性的东西,是不可听的东西,是纯数据的东西。而音效才是现在耳朵听到的东西,别再混为一谈了。】
TOP
14#

我喜欢试验比喻,我不是说差别不存在,而他们听到的究竟是咖啡多还是纯奶多?人的听觉器官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西,有的人对高频敏感,有的人对低频敏感,不同人来说好听的标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所谓的‘通透’‘圆润’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合常理的。做过后期的人都知道,同一首歌录音之后最好要休息一段时间再做后期,因为人的耳朵非常容易因为疲劳而失去敏感度。
【咖啡和奶的试验应该针对有些人提出某个比例的更合适,而你对比例进行调整,来确定他们真是否能够看出细微的差别,你的试验本身就和我们讨论的东西完全不同。】
TOP
15#

空手兄说的有道理,这点我也如此认为,但是看到充斥世面的这种所谓的有了xx就如何如何通透了,这个未免有些诡异了。我的准确意思是说,你听到的音色改变,是否真的是朝着好的方向改变了。因为录音室的原始声音档案都并不好听,这点有经验的同学们应该也知道。所谓保真,准确的定义是你听到的尽量和录音室的第一版文件听到的一致。而不是所谓的增加了xx东西就变的通透了。
经过了种种设备润色的事物,并不是保真的。
想到一个有趣的事情,如果想要没干扰,回旋隧道之中恐怕才是最好的吧。
【另外,我所谓的盲听试验,如果真的增加干扰成份,我的意思是说,换几个推子那种。我估计有人肯定会栽,即便有经验的也是。我想说的是,换来换去的,你想得到的音色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任何设备,最终都是电声学的产物,其中必然是有科学原理的。】
TOP
16#

用几个推子推一推就会好听了???
-------=========---------==========--------
录音的时候,还真的就是用推子推好听的。
TOP
17#

正因为如此,为了这微小的差别一掷千金甚至万金是不是值得才会有争论。
-------=========---------===========---------
因为人潜意识的总是认为昂贵的没有理由会不如廉价的。这是一种心理作用,而盲听会对人的心理造成非常不安定的影响。即便真的有差别也会因为心理的干扰而变的不那么明显。
而另外,那差别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如果不通过和原始数据的对比,没有任何人能够说得清。
另外,人的耳朵其实是非常迟钝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再一个,我始终认为,如果真的是发烧友,与其盲目的追求线材,不如去搞明白不同的选材究竟是如何影响到音色的。
TOP
18#

不不。。我所谓的好换,并非是那种纯粹好坏方面的好坏,而是线材对原始文件的劣化方向的不同,毕竟我们都知道试图百分百重现录音室效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关于耳朵的问题,毕竟人的耳朵是一个复杂的机械传导结构,不过不排除真有能精确到1HZ的高人存在,尽管我还没见过。
我不质疑任何人的实力,不过关于老浦东,他如果真的知道了影响的方式,那么他根本不需要在这里聊天了,因为他会因为数钱抽筋而无法打字。。。
TOP
19#

毕竟对于大多数烧友来说,他们并不在乎是怎么录音的。估计在乎原音重现的也没几个,现在的HIFI已经不是从前的HIFI了。
TOP
20#

HIFI的名词定义是什么。
原音重现一点都不玄,因为任何声音文件都是有数据的,只要数据存在,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而现代很多人追求的HIFI根本就和这个词背道而驰。
而完美播放的定义是什么?我用随便一个100元的cd机都能完美播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