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国淘碟之旅之收碟要趁早 [复制链接]

1#
德国的碟市到罗掘俱穷的地步,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我6月20日到慕尼黑,想趁着周末去看看,结果是异常失望。Musik und Buch店里什么破烂东西都敢标到15、20欧元。边上的Best也是一样,一堆破碟,翻来翻去没什么兴趣。原来隔几个街区还有一家的,但是前一段时间老板不再收古典了。倒是在边上的一家只卖Pop和Jazz的店里,找到了一套格鲁米欧的莫小协盒装,虽然是PHILIPS德国压片,总还是聊胜于无。
没办法,找到了一个认识的Ebay卖家,相约到他家里去看。这哥们天天开着BMW5到处搜碟,只要店里有点好东西,总是第一个到。去年我曾经和他打过一次交道,花20欧元一张买他收的肯普夫、梅纽因贝多芬小奏。即使这样,今年还得找他,现在好碟只有这种人才有的。
在他家里又买了几张。其中之一的阿格里奇、克莱默的舒曼小奏本来是老徐拍的,但他让给我了。


另一张也是Gidon Kremer的,和伯恩斯坦合的勃拉姆斯小协,DGG数码版的。现在大禾花,特别是红头大禾花越来越少见了,所以小花的东西也开始稀罕起来。


这次收了很多Kremer的东西,这个以后再表。

纽伦堡也有一家Musik und Buch的分店,我在哪消磨了快两个小时,把存货翻了个底朝上,还是什么也找不到。看到一张Electrola白金标的勃二钢协,朱里尼和阿劳的,封面破得要命,盘也伤痕累累,还标20欧。听了一下,录音真叫个棒。遂下定决心不买。这种好碟一定要买张品相好的,价格贵点也无所谓。
好在我的腿勤,在电话黄页上查到还有另外一家店。这店里以爵士为主,古典只扔在角落里,摆在货架下。我又把唱片拖进拖出,好在还算找到几张可买的东西。


这个店搞得很整齐。老板是爵士、POP、古典,CD、LP、DVD,什么都卖。他告诉我说仓库里还有一些古典的存货,可惜只有一个人看店,脱不开身带我去。

搞到一套Nyffenegger的大提琴协奏曲,Pfitzner和海顿的。老板不懂Nyffenegger是何许人也,对我挑的另一张库贝利克的德八倒是标个高价,可能他看那个是大禾花标。这张盘很有意思,因为是纽伦堡交响乐团伴奏的,属于本地的土产。


这张阿劳也是我费了好大劲找出来的。PHILIPS的金线版最近好像是很火。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7/6 23:39:3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不错,期待贴图。
TOP
3#

港"怂"儿 台巴上个世纪在英伦和欧陆刮过一阵旋风,哪知今次陆风甚猛,极品处女碟所抬价格水涨船高;虽其价格暴炒程度远逊于紫檀 黄花梨木,翡翠,冬虫夏草,和田玉,藏獒 青花瓷 亦或古近代大师真迹等等不一而足。唯现代油画作品先掉头向下没有收复失地,让人忆起当年邮品普洱之狂风凋零。
TOP
4#

EBAY上的东西明显就是比店里来的高一个档次。下面几张,有的是我在EBAY上淘的,有的是人家送给我的,都算得上是值得一看的东西。


这是在EBAY高价拍来的,福特文格勒在战后德国复出的第二场录音。我之前有一个二版,现在看到了头版是一定要收的。


这次在莱比锡还搞了一个ETERNA的版本。买的时候一心以为是ETERNA从MELODIA拿的福特的战时录音,结果回来一查书,发现就是DGG的那个录音。



这张贝五钢协我也有一个贝塔斯曼的版本了,Foldes也不是我喜欢的艺术家。这次拍下来主要是冲着那个红签去的。虚荣啊。
下面这三张都有故事,慢慢说吧。






这次我们跑了两千多公里,逛了四五家大店,我和李大师一致的感觉就是好碟越来越难找了。在汉堡那家店里,那仓库真是侯门深似海,但是老板告诉我们说前一段时间韩国人来了两次,搬了六千多张古典片子走,两个集装箱。给我们能剩下什么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这是我们到目前为止见过的最大的唱片仓库。
唱片仓库2.jpg (, 下载次数:8)

jpg(2009/7/6 23:47:12 上传)

唱片仓库2.jpg

TOP
5#

柏林的Horenstein是一家只卖古典黑胶的专门店,这种特对咱们路子的店在世界上不多。东京有一家,伦敦有一家,莱比锡有一家。也许别地儿还有吧,我希望。但他在店里明面儿上摆着的也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

看这两张红头,应该都是歌剧选段,或者女高音专辑,不算是什么稀罕东西。





这张虽然是红头贴纸,但最后也没拿,主要是曲目没什么意思。




老板早年是个音乐评论员,听过无数的现场,和音乐圈子中人也有来往。他店里的墙上就挂着Suitner的像,还有他的签名。





在这家店里我们留连了大半天。这里我06年来过一次,那次老板拿出来Fournier/Kempff的贝大奏合集,还有小克的勃四数码录音,等等,这次好像没有那么强烈的印象。我收了不少,但代价也算不菲吧。



这是吃中饭时路过的一个中学,老板告诉我们说,战后的一段时间,由于没有专门的音乐厅,柏林爱乐就在这里排练。
TOP
6#

古典黑胶在市面上完全绝迹应该是95年前后,现在已经过去快十五年了。当年买红头大禾花的那一代人,现在都快死光了。来自民间的片源一旦枯竭,那廉价找到好东西的几率就为零。剩下的就全在收藏者和dealer之间流通。所以,淘碟要趁早。看到好东西,觉得价格合适的,就拿下,要不然就没了。
TOP
7#

哇,真幸福,可以亲临德国,感受气氛。。。

应该找机会听现场的。。。
多建一间学校,就少建一间监狱。
TOP
8#

那架钢琴应该比黑胶更有意思,如果能搬回来就好鸟。。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9#

看老范的帖子,感觉去德国淘碟没多大价值了,在香港和广州也足够了,虽然价钱可能稍高一点,但减去路费、唱片运费恐怕也相差无几了。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10#

德国唱片店内的气氛真不错.随意中的整洁.刻意中的凌乱.
最后编辑铁血十字 最后编辑于 2009-07-07 08:12:51
TOP
11#

下面这三张都有故事,慢慢说吧。
期待^_^
TOP
12#

原帖由 我爱LP 于 2009-7-7 1:50:00 发表
看老范的帖子,感觉去德国淘碟没多大价值了,在香港和广州也足够了,虽然价钱可能稍高一点,但减去路费、唱片运费恐怕也相差无几了。


看怎么说了。我自己是在香港买片子的,英版的DG,一百HKD,合人民币80多块,一次买个几张,还行。上次在香港买了一张Electrola红白金的贝多芬三重协奏曲,220HKD, 那和德国一样了。问题是德国的片源必竟丰富得多,像ETERNA的片子,除了东德,连慕尼黑都见不到。而且大量购买还是可以和店主商量打折的。
TOP
13#

老范,我看你还是早点到纽约来一趟吧。这一带还有一家二手店,古典藏量极大,我大致估计一下不少于十万张,就是价格比较贵,门可罗雀,但也就是你在德国得手的价格的一半吧。比如格吕米约和阿劳合作的春天和克罗策,标价八美元。
TOP
14#

请教各为LP老手,

近期准备开始集(LP)邮,  准备专扫DG, EMI, DECCA, RCA的, 用人海战术, 全收( 折实0.6美元一张), 然后再整理,
丢弃不好的, 不知道这毛主席的策略是否对头?

本人不追求保值, 只是觉得以这个价格, 收4到5千张就可以囊括大多数曲目

希望一开始的策略比较对,

BTW, CBS的这里讨论好象比教少, 但本地量大, 不知道是否值得收
最后编辑hopeman 最后编辑于 2009-07-07 12:21:22
TOP
15#

曾经在2年前,让一位去德国公干的朋友,横扫了一家店铺的DG,200张,折合每张25元人民币,进关走了绿色通道,呵呵。。。。
TOP
16#

唱片公司怎么搞的?!把LP母版拿出来猛印就行了。。。
TOP
17#

原帖由 hopeman 于 2009-7-7 12:20:00 发表
请教各为LP老手,

近期准备开始集(LP)邮,  准备专扫DG, EMI, DECCA, RCA的, 用人海战术, 全收( 折实0.6美元一张), 然后再整理,
丢弃不好的, 不知道这毛主席的策略是否对头?

本人不追求保值, 只是觉得以这个价......


看来你在美国,建议多收RCA、CBS、Westerminter, EPICS、Mecury等本地品牌。我是不喜欢要Angel的东西,不过这个见仁见智了。
TOP
18#

原帖由 qsyd 于 2009-7-7 12:07:00 发表
老范,我看你还是早点到纽约来一趟吧。这一带还有一家二手店,古典藏量极大,我大致估计一下不少于十万张,就是价格比较贵,门可罗雀,但也就是你在德国得手的价格的一半吧。比如格吕米约和阿劳合作的春天和克罗策,标价八美元。


美国是一定要去的,但得等几年了。怕的是两年后美国碟也肯定贵起来了。黑胶这种东西,卖一张少一张。
这次在小李那里看到了一整套的格罗夫音乐大辞典。这种东西还是只能在美国去淘了。
TOP
19#

回复 16# mzl 的帖子

可以在前东欧,比较理想的是,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EU内不必出现版权问题),建一个改进技术的黑胶复刻基地,专门定制经过数字化修复的绝版或少版的模拟母带。定制客户对象面向日韩台香港,大陆可经由香港代理,避免版权纠纷。封面生产广东本地的印刷技术富富有余。卖黑胶的别拍我,我乱想呢,呵呵,估计分成协议就过不了
TOP
20#

原帖由 老范 于 2009-7-7 14:05:00 发表
原帖由 qsyd 于 2009-7-7 12:07:00 发表
老范,我看你还是早点到纽约来一趟吧。这一带还有一家二手店,古典藏量极大,我大致估计一下不少于十万张,就是价格比较贵,门可罗雀,但也就是你在德国得手的价格的一半吧。比如格吕米约和阿劳合作的春天和克罗策,标价八美元。


美国是一定要去的,但得等几年了。怕的是两年后美国碟也肯定贵起来了。


请问兄台.黑胶.唱片为什么买一张小一只呢?难道现在复黑的质量不是很好吗?

谢谢.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