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920212223242526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电影原声、音乐剧等视觉音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16934|回复: 389
211#

布朗五兄妹
The 5 Browns
        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来自古典乐坛第一家庭的五位钢琴演奏家在08-09音乐季开始之初,为支持他们的最新专辑《蓝色绮想》(Browns In Blue),在完成全国范围的美国巡演之后,又成功举行了第二次日本巡演。他们的成就表现出他们在古典和爵士钢琴演奏方面卓越的艺术鉴别力,技术精湛的表演将五个20多岁的兄弟姐妹——Ryan,Melody, Gregory, Deondra and Desirae——推至美国古典音乐排行榜的顶点。他们曾于2005年凭借首张专辑《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荣登Billboard古典音乐排行榜榜首8周,2006年凭借第二张专辑《音乐无国界》(No Boundaries)荣登Billboard古典音乐排行榜榜首21周之久。
    随着《蓝色绮想》(Browns in Blue)专辑的推出,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在钢琴演奏上的造诣不论从个人发挥上看还是集体配合上看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古典音乐的理解通过拉赫玛尼诺夫、勃拉姆斯、肖邦、德彪西、圣?桑等作曲家的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还演奏乔治?格什温、W.C.海蒂、皮亚佐拉等作曲家的爵士音乐作品,并和极具个性的小提琴演奏家吉尔?沙汉姆(Gil Shaham)、特邀小号演奏家克里斯?波蒂(Chris Botti)合作演出。在新专辑《蓝色绮想》(Browns in Blue)中,布朗五兄妹将演奏特约作曲家约翰?诺瓦切克(John Novacek)创作的由五架钢琴演奏的新作品,五兄妹指尖下的音乐将在新作品中更加丰富充实。
    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通过向他们所能寻找到的最广大、最令人兴奋的观众群体介绍古典音乐来传递他们唤醒古典音乐的梦想。2008年夏天的演出包括在洛杉矶戴维斯交响音乐厅(Davies Symphony Hall)、俄勒冈巴赫音乐节(the Oregon Bach Festival)、拉维尼亚音乐节(Ravinia Festival)。08-09音乐季的音乐会包括日本巡演、中国巡演以及美国十余个城市的巡演。在此同时,布朗五兄妹刚刚完成了一本自传,并将于2009年年初出版。
    无论是独奏还是其它形式的组合演奏,包括复杂的五重奏,布朗五兄妹的音乐都精力充沛、动力十足,并显示出他们之间天衣无缝的配合。
    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Ryan, Melody, Gregory, Deondra 和 Desirae的父母是来自犹他州的布朗夫妇Keith和Lisa,他们信奉摩门教,并希望自己的孩子终生与音乐相伴,成为五个优秀的人。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不仅完成了父母的愿望,还成为了杰出的钢琴家。他们在3岁左右时就分别显现出在钢琴表演方面的杰出天赋,并对钢琴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当父母为他们介绍其他乐器时,他们的热情总是集中在钢琴上。演奏就如吃饭和睡觉一样自然地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刚满九岁他们就已经分别和美国主要交响乐团举行首演——这是他们刻苦练习和整个家庭无私奉献的成果。
    当Desirae开始计划她的大学生涯时,比她小一岁的妹妹Deondra决定加速完成自己的学业,以便和姐姐一起步入大学校门。于是,布朗家开始搜寻有关音乐学院和奖学金的信息,并最终决定选择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一年后,当Ryan, Melody, Gregory也被朱利亚音乐学院录取后,他们成为了第一个全家(包括五位年轻钢琴家)全部被朱利亚音乐学院同时录取的家庭。整个布朗家庭连同他们的五家钢琴从犹他州搬到了纽约。
    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第一次享受评论界如潮般的好评是在2002年2月,《人民》杂志(People)把他们称为“最优秀的五个人”。与此同时,他们作为主要嘉宾做客美国著名黑人脱口秀主持人奥普莱?温弗瑞的节目(Oprah)和老牌新闻访谈类节目《60分钟》(60 Minutes)。之后不久,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与索尼博德曼公司(Sony BMG Masterworks)签约,2005年他们的首张专辑《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通过RCA红印鉴发行,他们的成功之路也就此开始。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称:“一个家庭,五架钢琴,五十根手指,将掀起多年来古典乐坛的巨大轰动!当这些孩子演奏拉赫玛尼诺夫时,他们将使你忘记Marshall音箱。”2005年底,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已成为当年最著名的古典音乐家之一。
    在音乐界,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的表演形式前所未有且极具吸引力:一个由五位世界级音乐会演奏家组成的钢琴五重奏,在五架钢琴上演奏并和不同的演奏或演唱团体结合,专注于把古典音乐传播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了更真实地表现音乐,他们不仅关注音乐内容,更通过他们的描述来表达音乐内涵。因此,您将不会看到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在演出过程中身着晚礼服、燕尾服或正式礼服。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用两种不同的音乐会形式,突出了对舞台的驾驭能力,无论穿着华丽正式的音乐会礼服还是潇洒随意的牛仔裤,都可以自由演奏。
    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备受媒体关注,参加了大量访谈节目,积累了许多新闻资料。其中包括:杰?莱诺《今晚秀》(Tonight Show with Jay Leno)、《观点》(The View)、《玛莎?斯图尔特秀》(The Martha Stewart Show)、得克萨斯州广播电台《今天的演出》栏目(Public Radio’s Performance Today),《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游行》(Parade)、《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周日伦敦电报》( Sunday London Telegraph)、《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等。《娱乐周刊》(Entertainment Weekly)称:“五个年轻的摩门教徒激情澎湃地演奏着五架斯坦威钢琴,如雷鸣般气势汹涌。他们相貌俊俏并且气质脱俗。”随后,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和达拉斯交响乐团同台演出,达拉斯早间新闻(The Dallas Morning News)报道:“把他们送到学校,从此岸到彼岸,老师就在身边,古典音乐的未来充满光明……布朗五兄妹证明了古典音乐可以触及年轻人的心灵,即使不故作姿态或使之变得粗俗。”
    在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的艺术生涯中,多次在学校、礼堂等公众聚集场所举办音乐会,而不仅是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 )、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等高雅的艺术殿堂。在这种场所举办音乐会,票价较低,观众可以全家共享音乐盛宴(有时一家三代一起来听音乐会),经常一票难求。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受到观众热情追捧,乐迷队伍越来越庞大。在最近的一次巡演中,一些年轻乐迷兴奋得在过道中手舞足蹈,亚利桑那州2500名中小学生甚至在异常拥挤的音乐厅里呼喊、尖叫,几乎将演奏家推倒在地!在爱荷华州的一个大学篮球馆里,就连看不到场地的座位都坐满了人,4000名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掌声再次席卷全场。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发现在他们的观众中,有三分之一很少甚至从未听过古典音乐会,还有三分之一是大学生和更年轻的小观众。对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来说,拥有年轻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耐心等待索取签名照片并在大厅问候他们是十分重要并且珍贵的回报。
    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观众也为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的出现惊异不已,他们在观众面前并不做作,而是展示真实的自我:他们是拥有时尚外表的年轻人,喜爱流行时装、运动、电子游戏、舞蹈和不同种类的音乐,当然最钟爱的还是古典音乐。观众们(尤其是孩子)总会为他们的演奏而沉醉其中。当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坐在五架斯坦威三角钢琴前演奏时,他们轻闭双眼,无声的讯号在他们中间传递。瞬间,他们从普通年轻人转变成音乐发电器。他们一次又一次用完美无暇的技术细节、跌宕起伏的情感波动使挑剔的评论家震惊,并让那些认为古典音乐高深莫测的人改变了固有的看法。
  “一个古典音乐家真的难以置信自己站在舞台上被如潮般的大学生追捧,他们呼喊、尖叫,仿佛我们是最后的组合!”Melody这样说道,“我从没想过我会为这么多我的同龄人演奏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并且我发现他们真的很喜欢!这证明了古典音乐并不只是成年人才喜欢,它可以在音乐厅、体育场、起居室等各种地方被演奏,其效果是一样的——这种音乐胜于一切!”
    布朗五兄妹(The 5 Browns)是斯坦威独家代言艺术家(Steinway Artists)。
the 5 browns. jpg.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8/24 19:52:41 上传)

the 5 browns. jpg.jpg

TOP
212#

Apocalyptica(金属启示录)
1993年由4位毕业于芬兰西贝流士音乐学院(Sibelius Academy)的四位大提琴手,突发奇想之下组成了这个团体,并开始以四把大提琴改编翻奏一些曾为Thrash Metal龙头乐团Metallica的经典作品。 1995年底,Apocalyptica受邀至赫尔辛基的一间重金属俱乐部Teatro做演出,这也是Apocalyptica首次正式地完整演出Metallica的作品,包括Master of Puppets和Creeping Death,而Apocalyptica的演出不但引起轰动,也立即吸引到芬兰当地厂牌Zen Garden Records的注意,并很快地为Apocalyptica带来一纸唱片合约!
1996年Apocalyptica发表了首张专辑《Plays Metallica By Four Cellos》,正如专辑之名,这张专辑仅以四把大提琴翻“拉”了8首取自于Metallica专辑《Ride The Lightning》、《Master of Puppets》、《...And Justice For All》及《Metallica》的经典名曲,令人意想不到的,这张专辑竟获到极佳的销售成绩,全世界的销量共达到了35万张! 96至98年期间,Apocalyptica展开了全欧洲的巡回演出,甚至也参与了多场的金属Festival。
Apocalyptica .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8/24 19:55:40 上传)

Apocalyptica .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24 19:55:40
TOP
213#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8-25 6:44:00 发表
B老师:关于《猫》的黑胶的故事很多,因为论坛无法搜索,所以我一下子找不到。先看一段:
对于很多发烧友来说,收藏唱片主要是用来欣赏,不是为了待价而沽。但很多投资者都认为,与现时一蹶不振的股市相比,黑胶唱片确实是一只“超长线的蓝筹股”。一名发烧友自称,他曾经从香港鸭鹩街淘到经典唱片,用总价5港元买了两张《猫》的音乐剧黑胶唱片,后来在广州竟卖至400元。

我的两套黑胶大约三百元买的,淘宝一套美国邓一套.我最喜欢的录音是DVD的那套,可是没有买到CD
猫的版本太多收不齐,日本语演唱的<猫>很有意思每次上课同学们听完都被逗乐了,什么时候能有中文演唱的<猫>?
TOP
214#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无极》一部真称得上“叫座不叫好,市场骂声不绝,但商业表现不坏的影片”。
《无极》的广告费用将近1亿元,创造了中国百年电影的纪录。
电影营销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无极》的事件营销实在太多了,粗略统计就有:
(1)“从《定军山》到《无极》百年电影再创辉煌”主题邮票的发售; 
(2)戛纳电影节推介会一掷千金;  
(3)《无极》官方网站高调启动;  
(4)演员造型全面亮相; 
(5)代表中国电影出征奥斯卡;  
(6)成都首映安检严密;  
(7)小说改编权花落郭敬明;  
(8)反盗版维权誓师会;  
(9)举办慈善拍卖,谢霆锋、陈红竞拍陈凯歌导演的腕表;  
(10)由超女总导演王平挂帅、“海选”影迷免票的首映式,等等。
 
“无极”是Kluse Badelt制作过的最庞大、最精良的电影,通常好莱坞电影的音乐制作素材只需要80分钟,而“无极”的音乐素材却长达2个小时,与影片长度一致,而这也是制作本片配乐的最大挑战”。一直是陈凯歌导演影迷的德国籍作曲家克劳斯·巴代特 (Kluse Badelt),一口答应了为“无极”打造电影配乐的重任。导演陈凯歌说:“我先要让你爱上中国,你才能创作出最美的音乐”。所以克劳斯巴代特时而在杭州西湖边工作,时而前往云南观看民俗歌舞,放空先前的编曲经验,先让编曲基调融入中国的感性之中。 “无极”的音乐制作动用了100多人的中国交响乐团,克劳斯在制作配乐前,用心地先将“无极”全片看过,电影里的音乐除了交响乐以外,还包括由李心草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搭配中国民间乐器。巴代特说:“音乐风格并不特别侧重于东方或西方,而是在一个‘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特色,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创作出中国音乐,但是我在电影音乐中加入了二胡、古筝等中国乐器的使用。陈凯歌导演是我之前合作过的导演中给我最大创作空间的导演,我们制作前讨论许久,他对我完全没有任何限制,全力信任我让我发挥所长,我们的交流非常多,但从不谈及影片的具体内容,而是藉由各自的人生经历和对人生的理解上交谈激荡出对于影片的概念与想法。所以,我不敢说自己创作的音乐是最好的,但是《无极》的水准已经超过了我所合作过的所有好莱坞电影。”
DSC_10011.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8/25 11:41:54 上传)

DSC_10011.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25 12:39:30
TOP
215#

作为宫崎骏曾经号称的封山之作,幽灵公主在故事人物上都体现了宫眼中与梦中的世界:一方面作为现实中生存的人,敬鬼神而远之努力生存;一方面神祗妖精无所不在,接受了为世俗所不容的人,成了幽灵公主。这部倾注大师心血作品的衍生CD也有三种之多:幽灵公主原声集、幽灵公主交响组曲(捷克爱乐乐团 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和这幽灵公主印象集。其中共33首的原声集流传最广,相信大家也已经很熟悉了。印象集其实是在原声中挑选富有特色的曲目加以新的演绎,加入一些其它的乐器例如二胡,或是像第四首主题曲改为幼生演唱等等。在长度上则比原声要长一些,一般有4~5分钟,将短小的原声变成完整的歌曲。总体感觉更有神采,更像纯音乐一些。
  其实出印象集已经是吉卜力动画CD的传统了。从商业角度考虑,无疑是很聪明。而且每次的CD质量又都很高,叫好又叫座。而这部幽灵公主印象集大概是名气最响的了——她几乎成了宫崎骏动画音乐的绝唱。
  在《幽灵公主》印象集image album(包括声乐、器乐等对影片加以诠释的音乐作品集,与原声集original sound track略有差异),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精彩描绘了影片的悲剧气质,而交响组曲在对悲剧气息的体现上又是另一番造化。因为二胡的独特音色,使得交响乐很难接近这种独特的东方音韵,于是组曲避悲戚而择悲壮,况味固然有异,精神却是统一,同样相当出彩。
原声版



交响组曲


印象集


三张唱片才是完整的——幽灵公主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25 13:42:00
TOP
216#

感受千与千寻带给大家的感动...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年度最佳作品《千与千寻》,播出之后随即在日本及台湾掀起了一阵千与千寻旋风,感人的故事、逗趣的人物再加上搭配情境的配乐及最佳主题曲完美的配合,成就了这一部让人会想一看再看的感人动画电影《千与千寻》。
200908234769.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8/25 13:48:58 上传)

200908234769.jpg

TOP
217#

《风之谷》 
1984年出品的剧场动画作品《风之谷》中,久石让第一次为宫崎骏担当配乐。虽然当时已经决定了“风之谷”的作曲是另一位有名的音乐家,但宫崎骏和高畑勋还是强烈推荐久石让,因此当时不太有名的久石让受到了公众的注目。而这一步,成了之后久石让音乐生涯的转折点。的确,是宫崎骏发掘了久石让,也是宫崎骏让大家了解了久石让。
《风之谷》是部极具环保省思的动画。也是宫崎峻最重要的成名作,原作来自他在德间书店长达十年的漫画连载。
  故事中看似死亡森林的腐海及居住在腐海中的巨大昆虫以及群虫之王“王虫”皆是为了使污染的大地复元而生。而主角娜乌西卡从小生长的地方“风之谷”则象征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处女大地。
  人类文明因为战争“火之七日”而崩毁的千年之后,荒芜的大地被放出有毒瘴气的菌类森林“腐海”所覆盖,那里居住着巨大昆虫,是一座死寂的森林。
  某夜,运输着自培吉特市挖出的巨神兵的多尔梅吉亚大型运输船坠落在风之谷,翌日,风之谷遭到欲取回巨神兵的多尔梅吉亚军占领,族长基尔被杀。
  司令官库夏娜,带着人质娜乌西卡,在前往培吉特市的路上,遭到阿斯贝尔驾史的炮艇袭击。
  趁机逃出的娜乌西卡,为了救阿斯贝尔而深入腐海,郄意外地发现了腐海底下竟充满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于是两人明白了“腐海”的秘密,是为了使污染的大地复元而存在,而虫群则是为了保护腐海而生的。
  另一方面,培吉特市民为了抢回巨神兵,将虫群引至风之谷。得知此消息的娜乌西卡被关入帆艇中,但后来得到阿斯贝尔等人的帮助而逃脱,同时帆船郄遭到冬尔梅吉亚军的攻击……
200908254780.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8/25 14:15:49 上传)

200908254780.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25 14:15:49
TOP
218#

200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
由于乐队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饰)就此失业。他和妻子美香(广末凉子饰)一起离开东京回到了老家山形县。然而即使在山形,没有实用一技之长的大悟还是很难找到工作。
  “年龄不限,高薪保证,实际劳动时间极短。诚聘旅程助理。”一张条件惹眼的招聘广告吸引了大悟,不料当他拿着广告兴冲冲跑到NK事务所应征时却得知——“啊,那个是误导,我们要找人给去那个世界的人当助理。”事务所老板佐佐木(山崎努饰)向大悟说明了工作性质,所谓的“旅程助理”其实就是入殓师,负责将遗体放入棺木并为之化妆。
  大悟踌躇良久,但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他含糊其辞地对美香说自己当的是婚葬仪式助理,让她误以为是婚礼助理。
  人妖青年、舍下幼女去世的母亲、带着无数吻痕寿终正寝的老爷爷,在各式各样的死别中,大悟渐渐喜欢上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然而美香知道真相后,和他吵了起来……

  在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角逐中,几乎没人看好的日本影片《入殓师》最终胜出,成为本届奥斯卡奖中最大的黑马,这也是日本电影继1950年代三度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后的首度获奖。

  “我想演入殓师” 缘起于一个执念的电影

  说来有趣,本片的诞生缘起自本木雅弘的一个愿望——“我想演入殓师”。个性出位的本木雅弘是第十六届日本学院奖的影帝,曾经参演过《间谍佐尔格》、《双生儿》等众多名作。他和事务所的社长谈起了自己的这个愿望以博取支持,在中泽敏明制片人的协助之下,有关入殓师的电影进入了筹备期。中泽找到了着名的综艺节目编排人小山薰堂,请他来撰写剧本。小山薰堂本不是专职编剧,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广受电视观众喜爱的烹调对抗赛节目《料理铁人》,曾偶尔玩票为电视剧《东京奇妙酒店》写过剧本。最初,小山由于题材关系拒绝了。后来,本木打听到同事务所的竹中直人的经济人和小山是大学同学,便托了关系前来说情。小山被制作方的诚意所动,于是决定放手一试。小山走访了寺庙的主持、葬礼会场的工作人员,了解相关知识,还对两位专业入殓师进行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采访。最后根据这些材料写成了剧本
  本木雅弘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苦练大提琴,在山形县拍外景时,每天晚上都在自己的房间里练琴。最初制作方安排广末凉子出演主人公妻子的同学,后来为了增加她的戏份改成了演妻子美香,为了这个变动,编剧小山薰堂特地重写了剧本。小山薰堂写作时爱听音乐。在为本片写剧本时候他听的是《马友友演奏莫里康》这张CD,受此影响,他将主人公原来的职业设定成了大提琴手

  本片会聚了一批实力派演员。除了本木雅弘之外,片中的老入殓师由演技不凡、存在感强烈的山崎努饰演,大悟的妻子美香则由如今已经脱去偶像气质的广末凉子出演,老牌名配角余贵美子、《武士的一分》中的笹野高史等也前来加盟。他们以多彩的演技出色地诠释出这个深厚动人的故事。

  音乐大师久石让也为本片增色不少。他为影片谱写了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背景音乐。琴音时而激越、时而温柔,仿佛主人公本木雅弘内心的情感之流。这样的配乐与电影的舞台——山形县庄内平野相得益彰,充满自然气息的四季风景在琴音的烘托下,显得抒情怡人、格外美好。

  每个人都会成为送别之人和被送别之人。这是一部描绘生死这一普遍性主题的电影,它诉说着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工作的自豪,给人带来笑、带来泪,带来一份别具一格的感动。
200908254789.jpg (, 下载次数:2)

jpg(2009/8/25 14:24:22 上传)

200908254789.jpg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25 14:24:22
TOP
219#

原帖由 松风 于 2009-8-25 17:49:00 发表
本帖渐渐地有点跑题了。
现在感觉上是“以电影原声、音乐剧等视觉音乐为主的我的收藏”。
盼楼主严格一下选片的标准。
另外如果能有些自己的文字就更好。
总之还是十分支持的!

电影原声我遇到什么就买什么,我觉得视觉音乐是音乐院校一个空白,有很大的市场。
TOP
220#

继续努力
最后编辑burt5177 最后编辑于 2009-08-25 21:42:1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