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5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折腾LP黑胶转盘唱臂(P48转盘电源改造更新) [复制链接]

查看: 125781|回复: 553
61#

原帖由 newbie2000 于 2009-6-5 22:57:00 发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6-5 22:04:00 发表
谢谢!既然玩上了,一些工具是不能少。
[siz


不玩那条唱臂好多好多年了,印象中主要是防震功能。还有抑制极低干扰频产生的功能。

谢谢!如果阻尼硅胶油与抑制唱臂振动关系密切,没有它就很难发挥好这支MESIII唱臂了,看来还是不能少。希望价格不要太贵O(∩_∩)O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2#

呵呵 只有学而知知 没有生而知知, 看来好多东西要学啊。。。
TOP
63#

原帖由 guoki8 于 2009-6-6 1:09:00 发表
呵呵 只有学而知知 没有生而知知, 看来好多东西要学啊。。。

顶顶经典语录!

先学先会,后学后会,不学则不会。

先学者可敬,后学仍可贵,就怕人生白白浪费O(∩_∩)O哈哈~!!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5#

我们测量的卡尺大致上都采用Baerwald 所计算的循迹角(66.0 / 120.9 mm), 它的优点是失真在唱片的起点中段和尾段都平匀, 但是Rega 唱臂用的却是Stevenson的计算(60.325 / 117.42 mm), 优点是失真在唱片的尾段最低, 另外还有Loefgren的计算(70.3 / 116.6 mm), 优点是失真在唱针横过整张唱片都减至最少, 但Baerwald和Stevenson的计算却是比较为人所熟悉.
究竟那一种计算最好呢? 这就见仁见智了, 在理论上当然是Loefgren的最好, 但并不代表是能出最好声, 所以结论是自己找出答案, 看那一种最能适合自己个人要求的音色来决定.
另外 SME III早期唱臂的循迹角是60.0 / 117.0mm,后期是66.1 / 120.7mm.
最后编辑KCC123 最后编辑于 2009-06-06 08:15:58
TOP
66#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67#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6-4 23:34:00 发表
回装底板接线开机,O(∩_∩)O哈哈~!三维立体空间声像定位立马找回了原来的感觉,音质音色大幅度提高,其提高的幅度是令人鼓舞的。至此,“接线”问题基本解决,而且相信今后转盘唱臂的任何细微调整将会被较好的反映出来了。如果这个严重的接触不良问题不解决,相信所有的“细微调整”将会被“瓶颈”淹没悼而变得没有意义…………

但是声音表现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得继续折腾O(∩_∩)O。在我看来,解决了上述“接线瓶颈”问题仅仅是能够使后面的折腾变得有意义而已。

折腾过程中,每一项改善都会令人兴奋,这种体会也许每个人都有经历过吧,可是多听几张唱片后,常常又能发现某些不足,…………

系统效果得到改善给人带来的兴奋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认真去“发现不足”,才是继续折腾提高的动力源泉。通常到了最后,你会发现“某些不足”会是由器材先天缺陷决定了的且不能改变,而这些“不足”你又比较或特别注重时,升级器材就成了必然的欲望。这次升级转盘唱臂主要就是因为原来的“垃圾盘”寻迹能力差,当时的感觉就是虽然只是播放二手唱片时“偶尔”跳针,但严重影响欣赏音乐的心情,并相信“寻迹能力不好”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影响效果表现,这就是主要的“升级器材”的源泉动力及欲望。现在才知道,原来跳针严重被“判死刑”的二手唱片是一个“冤案”…………憾!!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8#

马上出发上桂林发烧,回来再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6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7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