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统计一下,这论坛里有多少自己在玩MAGNEPAN的 [复制链接]

查看: 21893|回复: 123
41#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09-5-14 14:31:00 发表
在客厅能玩好这对箱是运气,可遇不可求。至于功率问题,这还要看是听什么,喜欢多大音量,我还听过用只有几瓦的211胆后级来推1.6,中高频迷人极了。


原帖由 eric 于 2009-5-14 22:50:00 发表
中高频迷人极了。 --------这个非常同意。 [/quote][quote]
有这样的声音还不爽.
我是喜欢人声和室内乐的.
TOP
42#

我的是MG1.6
TOP
43#

原帖由 bennylookli 于 2009-5-15 1:35:00 发表
换跳线 换电阻 换线 都很灵敏 电阻的功力 影响很大 摆位影响也是巨大的 曾经乘老婆在做饭 冒死放在短边(4.5*8) 听了半个小时 清晰很多 低频力度和厚度更好些

够幸福的了,能有4.5M宽.在北京要想搞这么间房间好贵的.
TOP
44#

目前报到的好像有6、7人了,有些用家可能没到168来交流。

这家伙确实让我欢喜让我忧! 但是总体感觉还是很好,就是对功放要求很高。声压要足够才能推出平衡的声音,往往怕影响邻里啊。一般只在晚上9点以前大声压,9点后就换小系统听,那种感觉就是从万里无云的草原跑到了多云的崇山峻岭。会有些不习惯。。。。。
玩hifi的乐趣在于—自己快乐!
能和朋友一起分享更是快乐!
TOP
45#

替你们转一个厂家介绍去研究
在Jim Winey创立Magnepan之时,市场已经是动圈喇叭与号角喇叭的天下,而唯一称得上平
面喇叭的设计,就是英国Quad的ESL静电喇叭。三十多年前的音响市场大型品牌充斥,像是
Altec、Klipshorn都是红极一时的公司,即使提到平面喇叭,Quad ESL早已经是名噪一时的
传奇产品,要想从无到有自创品牌,不仅要有一身好功夫,还要有过人的胆识和破釜沈舟的
决心。
     出生于爱荷华州的Jim Winey,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主修机械工程,1961年毕业时
进入3M公司工作,担任维修工程师,也因工作之故,新婚后他举家搬到明尼苏达州。和大部
分Hi End音响公司的创业者一样,Jim早在读书时就已经是个音响迷,平常喜欢研究功放与
喇叭,搬到明尼苏达州之后,认识了Audio Research的老板William Johnson。那时候
Audio Research还没出现,William Johnson在明尼苏达开音响店,同为音响迷的Jim很快的
就和William成为好朋友,经常一起试听当时最好的音响产品。那时候Jim最喜欢的就是
Quad ESL静电喇叭,于是在自己研究喇叭的过程中,自然往独特的平面喇叭入手。
     在60年代,Jim心里面理想的喇叭设计已经成形,就是大型平面振膜喇叭,但是从想法
到实践,经历了大约七年的时间,才克服重重困难。相较于动圈喇叭,平面振膜要能发出足
够的音压和频宽,庞大的振膜面积是必要的手段,越大的平面振膜,意味着越重的质量,所
以振膜材质要非常轻,同时还要耐用。在3M公司工作的Jim,幸运地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材
料,于是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拿来做实验,设计心中理想的平面喇叭。
     从1961年进入3M公司,到1969年辞职自行创业,七年时间当中,Jim不知道历经多少次
失败。回忆当时的研发过程,Jim说几乎想要放弃了,最初的三年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在车
库里面忙进忙出,却一事无成,时间白白浪费了。直到有一天,他在家里仰望天花板,看着
磁砖排列的线条,引发了他的灵感,突然间他想通了平面喇叭的运作原理,找到「线圈」排
列的方式,研发才真正开始有突破性的进展。
     接着经过几个月的多番实验,Jim想象的大尺寸平面振膜喇叭逐渐成形,不过问题还不
止于此。由于在3M工作,这家公司非常重视知识产权,而所有3M员工在职期间所研究的技
术,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不管员工是在公司作研究,还是在自家车库里搞出名堂来,这些
都是公司投资的财产。不过当时3M虽然知道Jim的研究计划,但Jim在1969年成立公司时,3M
公司并没有采取法律行动,Jim很快地申请专利,Magnepan幸运地生存下来。
     从1969到1971年,整整两年时间,Jim终于把问题多多的原型,变成可以量产的成品。
懂得研发、制作,不代表同时懂得销售,Jim试着把最早的Magnepan喇叭委托明尼苏达地区
的音响店销售,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那时候William Johnson已经创立Audio Research,凭
着多年交情,让Jim决定把Magnepan的销售委托给老朋友,签订了第一款喇叭Tympani的五年
独家销售契约,随着Audio Research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Magnepan也开始在音响市场上崭
露头角。随后推出的MGII喇叭,是Magnepan第一款单片振膜设计的平面喇叭,则由Jim自己
开拓市场,在短短两三年期间,Magnepan的营业额从零到数百万美金,公司快速成长,于是
在1980年正式迁入位于白熊湖的现址。从车库公司迈向量产,Magnepan走了十年,才逐渐站
稳脚步。
     Magnepan喇叭的独特之处,最明显的就是超薄外观,不过与同样是平面振膜发声的静
电喇叭不同之处,Magnepan舍弃了静电喇叭必须的升压器,所以不需要插电,高音单体则采
用超长的铝带振膜(Ribbon Tweeter)。以原厂「专有名词」说明,Magnepan使用的中低音
单体称为「准铝带/磁力平面振膜」(Quasi Ribbon/Plannar-Magnetic Driver),而高音
则是铝带单体(Ribbon Driver),名词听来绕口,但这两大技术是Magnepan的独门功夫,
维系公司产品三十余年来在音响市场历久不衰。
TOP
46#

potrain兄 您好! 有空多交流一下啊,现在在为1.6升级功放发愁呢,想叫些朋友把大功率大电流功放拿来玩一下呢。 原先朋友的哲学H200 推的很好,价格不便宜要2。6w,老婆同意换H200,我自己有点舍不得。 希望比如v8i,AD-2SE,或者3.8能推好就省钱了。 我觉得这箱子主要解决的是低频的驱动,中高频基本不太在意了(自己感觉已经足够的好了),只要声源好,能推好低频就能玩好一阵子了。

关于房间,我是在客厅和餐厅联通一起——客厅是方形的4.5*5的,餐厅3.8*3.5,所以看上去很大,但是听音部分大多在客厅长边也是4.5的,。买得早还能承受。上海房价可能比北京稍低一点,就恨当时身上没钱。应该买复式,专门搞个视听室才好。现在筹谋想换到郊区,搞套复式或连体。。。。。。。哈哈 就爽了
玩hifi的乐趣在于—自己快乐!
能和朋友一起分享更是快乐!
TOP
47#

看来MG老板是听QUAD长大的
可称为QUAD的儿子吧?
TOP
48#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49#

呵呵 会不会青出于蓝而胜与蓝呢? 等待 水公做平板pk 不过G12可能吃亏点 能用1.6会好一些吧 我听国度、马汀都是分开地点的 感觉都不错 放一起pk 一定很过瘾 期待期待
玩hifi的乐趣在于—自己快乐!
能和朋友一起分享更是快乐!
TOP
50#

G12我没听过,不过凭感觉应该是比较弱的东西.
如果以我的个人喜好,在充分发挥系统潜力的情况下,MG12输给QUAD 988 2805是很大可能的,如果上了63就更没什么奇怪的了,不过不知道他们什么听音习惯,如果只拼室内乐,QUAD如果不胜出,调试的因素就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有问题的了.
另外对水公的贵丰感觉.......,没任何恶意,是不是八字不和呀
正在YY中.....
最后编辑potrain 最后编辑于 2009-05-15 10:11:58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