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熊猫和倍耐力谁的声音更中性? [复制链接]

查看: 5756|回复: 19
11#

除非从发电厂拉一路倍耐力过来,否则仅家里用倍耐力,很难有提升
TOP
12#

原帖由 wowman 于 2010-9-2 19:43:00 发表
除非从发电厂拉一路倍耐力过来,否则仅家里用倍耐力,很难有提升

请亲自操作后在回帖,谢谢
TOP
13#

我看到有朋友在用太阳牌单枝线,对比派拉利能量更强,但偏粗声了。可派拉利又觉得低频偏软了些
TOP
14#

原帖由 scfan 于 2009-4-22 0:01:00 发表
多芯线的电流传导面积更大(电流走的是每股线的表面而非中心)



集肤效应在频率高的时候明显,低频率根本体现不出,电源线上谈集肤效应纯属无稽之谈。


集肤效应 亦称为趋肤效应

   趋肤效应课件

交变电流(alternating electric current, AC)通过导体时,由于感应作用引起导体截面上电流分布不均匀,愈近导体表面电流密度越大。这种现象称“趋肤效应”。趋肤效应使导体的有效电阻增加。频率越高,趋肤效应越显著。当频率很高的电流通过导线时,可以认为电流只在导线表面上很薄的一层中流过,这等效于导线的截面减小,电阻增大。既然导线的中心部分几乎没有电流通过,就可以把这中心部分除去以节约材料。因此,在高频电路中可以采用空心导线代替实心导线。此外,为了削弱趋肤效应,在高频电路中也往往使用多股相互绝缘细导线编织成束来代替同样截面积的粗导线,这种多股线束称为辫线。
TOP
15#

re

有条件就上好的,没条件就凑合的用,改善是肯定的,关键您不一定能听的出,就算听得出,过两天就没有感觉了,没有说的那么炫,谁用谁知道。
TOP
16#

原帖由 haha3333 于 2010-9-3 9:17:00 发表
我看到有朋友在用太阳牌单枝线,对比派拉利能量更强,但偏粗声了。可派拉利又觉得低频偏软了些

你說的太陽牌沒用過,但用派拉利我的感覺剛好跟你相反。
最后编辑李尋歡 最后编辑于 2010-09-03 10:55:24
手如柔荑 膚如凝脂 領如蝤蠐 齒如瓠犀 螓首峨嵋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TOP
17#

单支铜芯导线型号为BV;多支为BVR,差别不是源于导电性能,而是线径大了以后,单支的很硬不便敷设,所以一般大于4平方的铜芯导线多采用多支BVR型。
若作为控制线而非电力供电使用的导线,一般都用软线或绞线,软线型号为RV,芯数比BVR线更多更细;若是两股软线绞在一起,名为双色绞线,型号为RVS。
音响上若作为电源线,选用BV或BVR;若作为信号线,宜先用RV或RVS。
这只是线型的差别,基本常识,别往玄学的深渊去跳。
TOP
18#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0-9-3 11:33:00 发表
单支铜芯导线型号为BV;多支为BVR,差别不是源于导电性能,而是线径大了以后,单支的很硬不便敷设,所以一般大于4平方的铜芯导线多采用多支BVR型。
若作为控制线而非电力供电使用的导线,一般都用软线或绞线,软线型号为RV,芯数比BVR线更多更细;若是两股软线绞在一起,名为双色绞线,型号为RVS。
音响上若作为电源线,选用BV或BVR;若作为信号线,宜先用RV或RVS。
这只是线型的差别,基本常

对世界万物的解读有多种角度,“科学”只是其中一种,“玄学“也是其中一种。把非自己领域的一切都打成错误的,这个”科学“是不是太霸道了?
除却西电不是线!http://shop34851791.taobao.com/
TOP
19#

原帖由 zunertel 于 2010-9-2 20:11:00 发表
原帖由 wowman 于 2010-9-2 19:43:00 发表
除非从发电厂拉一路倍耐力过来,否则仅家里用倍耐力,很难有提升

请亲自操作后在回帖,谢谢
--------恩 我也请楼楼上的你操作后再回贴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最后编辑sattv1244 最后编辑于 2010-09-03 14:01:24
TOP
20#

原帖由 sattv1244 于 2010-9-3 13:58:00 发表
原帖由 zunertel 于 2010-9-2 20:1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wowman 于 2010-9-2 19:43:00 发表
除非从发电厂拉一路倍耐力过来,否则仅家里用倍耐力,很难有提升

请亲自操作后在回......

看来你真的没操作过
我说的话没有错,只是对你来说太超前了,因为你还没玩到这个层次,不急,慢慢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