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日的沪上数码和模拟交流会 [复制链接]

查看: 26890|回复: 125
11#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4-10 19:17:00 发表
郑先生已打电话给以上聚会朋友,说随时可以带机上门,但遭到拒绝。


蓄意歪曲事实,LPD吸引眼球的手段,弄得自己好像可怜兮兮的。
在郑先生提出带“波霸”参加之前,我已安排了G08、数字录音机和若飞公子的CD机三台音源,PMC LB1和ELAC BS602两对音箱,耳机系统一套。要在一个下午把这些都听完,时间已经是非常紧张了。考虑到宁缺毋滥,我通过Kevin兄给郑先生的答复是,我们下次安排时间试听“波霸”,这也叫遭到拒绝?
TOP
12#

PMC LB1,有些岁数的箱子了,ATL口上黑色的海绵已经都烂掉了
LB1.jpg (, 下载次数:4)

jpg(2009/4/11 8:27:13 上传)

LB1.jpg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9-04-11 08:28:07
TOP
13#

不过LB1的声音还是不错的
DSC_331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09/4/11 8:31:00 上传)

DSC_3317.jpg

TOP
14#

原帖由 jeff 于 2009-4-11 8:28:00 发表
PMC不错呀,期待


可以让小吴了解一下Audionet推PMC的情况
TOP
15#

经过偶家与G08的对比和沈摄影师家与Wadia 25的对比,基本了解了若飞带来的机器的特点,今天比较忙,晚上上点听感。
TOP
16#

若飞公子和他朋友带来的机器(后称DIY机)与G08都是采用DVD-ROM和开关电源,两者对比是比较对路的。

我的评价如下:
高频方面,G08细节更多一些,因此在表现泛音较丰富的乐器时G08有优势,比如小提琴高把位是G08的音色变化更丰富一些,钢琴大字二组之上的音段空气感更好一些,还原更完整。
中频方面,DIY机细节多一些,人声嗓音变化更清晰一些,活生感好,因此中频的表现是DIY机胜出。
低频方面,G08低频密度规模感更好,DIY的低频分量感偏轻,最明显的就是播放Kevin Kern那张片子第三首钢琴的低音部分。
声场方面,DIY机的声场深度胜出,前后层次分明,G08的声场较靠前,略有些平面化,但声场宽度和高度是G08明显胜出,DIY有些缩在后面。
速度方面,两台机器的速度感差不多。

DIY机的风格让我想起了90年代非常有名的音源品牌:Micromega米格,它就是以中频细节丰富,声音自然流畅而成为当时数码音源的顶尖产品,但米格音源的两头就有一定的妥协(顶级型号除外),与此DIY机类似。


对于沈摄影师家的试听,我所要提醒的一点是单拿1.3SE书架箱已经成为还原交响乐低频的瓶颈,毕竟只有1个6.5的中低音。在我这里能够很明显听出G08与DIY机低频方面的不同,而在沈摄影师家的系统中,这种不同被805推1.3SE缩小了。不过,DIY机相对沈摄影师家的Wadia 25来说低频更自然,响应更平直,Wadia 25有些偏硬且低频某一点有隆起,从而影响了低频70Hz左右的质感表现。中频方面两机的细节都很丰富,DIY机比Wadia更富有感情。高频方面Wadia和DIY机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DIY机的高频细节有所缺失,三角铁的泛音不够完整。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9-04-13 12:31:51
TOP
17#

我想,最好不要用能打败多少钱的CD机来做评价,不公平。做成商品不但要考虑声音,还有外观设计、品牌、营销、售后等等一些列问题。

如果只说声音,我认为DIY机在中频的细节和乐感上的确能达到3-4万CD机的最高水平,但如果把高低频考虑进去,那就达不到了。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供大家做参考。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9-04-13 12:34:23
TOP
18#

个人观点,如果一套系统的功放到位,音源差一些问题不大。因为好的功放和差的功放之间的差距,远大于好的音源和差的音源。

就拿沈摄影师家的系统,单端805推丹拿1.3SE,可以说功放的推理和控制力完全到位,就算你用三五千块的CD机,与沈摄影师的Wadia 25在播放交响乐上的差距顶多只有30-40%。周日对比若非公子的DIY机和Wadia 25,播放交响乐上的差距也就是高频细节少一些,低频密度低一些而已。但如果功放不到位,用三五千块的国产胆机去推1.3SE,那声音差距就太巨大了,根本就没有低频和声场可言。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9-04-13 09:28:53
TOP
19#

原帖由 egg7887 于 2009-4-13 9:38:00 发表
现在的新的器材感觉音染都很严重了,声音很讨巧。
回头再去听听7,80年代的器材,完全是两种感受,总觉得现在的HIFI路越走越远了。
高价机器尤其是。
顺便问一下,SMERT兄弟是否可以公布下当时测试器材的名单,这样便于判定。


我家:
音源:Meridian G08
功放:Audionet Sam V2
音箱:ELAC BS602 X-JET

沈摄影师家:
音源:Sony X5000转盘+Wadia 25解码
功放:大摩改机换管版单端805
音箱:Dynaduio 1.3 SE

我的看法相反,80-90年代的机器多数乐感好,现在的机器都比较追求分析力和透明度,反而忽略了听感。当时我从米格T-DAC解码器换成G08的时候,最无法忍受的就是中频缺失一些细节和活生感。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9-04-13 10:00:34
TOP
20#

原帖由 徕卡 于 2009-4-13 10:14:00 发表
单反拍S0NY X5000后面宽前面窄变形了,呵呵…


沈大师,快把你的佳能移轴镜头拿来拍一张,杀鸡有时候还是要用牛刀的,呵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