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近听音小记...(好久没写了) [复制链接]

查看: 6582|回复: 29
11#

阿劳近90岁高龄弹奏的这几首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明显带有一种超脱和冥想的色彩,这一点即使在贝多芬早期的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中也表露无疑。一种历经尘世沧桑而超脱世外的感觉也许多少给这几首钢奏带来了一点忧郁的色彩,但是阿劳清晰的触键让人一丝一毫也感觉不到坐在钢琴边的是一个快90岁高龄的老人,从容的,不紧不慢的,阿劳传达着一种与以往不太一样的严肃传统和厚重积淀...
IMG_3566.jpg (, 下载次数:217)

jpg(2009/3/2 12:44:19 上传)

IMG_3566.jpg

TOP
12#

怎么说呢,不同于专业的音乐人士,作为一个普通的古典音乐爱好者,每次听埃尔加的这首第二交响曲,都会有那么一阵子有些晕晕的。首乐章就具有足够的挑战性,刚开始的主题中大量铜管乐的使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布鲁克纳的交响曲 ,而中段音色的急剧变化又容易让人误认为进入了马勒的领地。作为一部爱德华七世时期的英国风景画,埃尔加倒没有把笔墨过多的投入到色彩的渲染上,而是注重作品带给人的整体感受,听来大气而奔放。海丁克给了该曲非英国本土化的一种全新诠释,加入了那么一点点的色彩感,听起来要比巴比罗利和布尔特的版本更鲜活一些...Parker的录音,Nimbus的压片,效果自不用说...
IMG_3564.jpg (, 下载次数:197)

jpg(2009/3/2 13:01:19 上传)

IMG_3564.jpg

TOP
13#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
TOP
14#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3-2 13:17: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yajia 于 2009-3-2 12:33:00 发表
穆拉文斯基84年版的这套肖五集中体现了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管乐组的实力,尤其是铜管乐组。但是不同于DG那版著名的柴交,铜管组没有那么使劲,而是很恰如其分的穿梭于弦乐组之间,更显得游刃有余。穆拉文斯基明显对慢板乐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细部刻画极为清晰,一副俄罗斯大自然生动的美丽画卷缓缓的铺陈于我们的眼前。可

不是Erato版,是现场版
TOP
15#

卡萨迪絮和和弗兰切斯卡蒂是两位经常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大师,这张唱片多年未听,可能因为它没有包含贝多芬那两首著名的小奏“春天”和“克罗采”吧。总体感觉是弗兰切斯卡蒂在两个人的配合中总是占主导,这样就显得卡萨迪絮有点怯怯生生,因此平衡感不太好。当然,这并不影响两位古董级大师凭着自己对贝多芬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轻松驾驭这几部作品。。第四的小快板处理的极为跳跃,两位老人赋予了它生命跃动般的年轻活力!
IMG_3579.jpg (, 下载次数:200)

jpg(2009/3/3 12:39:44 上传)

IMG_3579.jpg

TOP
16#

老罗在多家唱片公司录过海顿的两首大协,最著名的肯能是与圣马丁合作的EMI版。这张唱片上,布里顿指挥英国室内乐团的协奏听起来非常的“古典注意”,从而使得说服力很强,节奏上也比EMI版稍快一点,比较适合新派一点的欣赏者。这张唱片上最让我惊喜的是塔克维尔演奏的海顿两首圆号协奏曲,绝对是值得推荐的演录俱佳的版本,值得推荐!小号协奏曲就难以让人满意了,独奏者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技巧方面的东西,使得音乐表情比较僵硬....
IMG_3588.jpg (, 下载次数:192)

jpg(2009/3/3 12:54:56 上传)

IMG_3588.jpg

最后编辑hyajia 最后编辑于 2009-03-03 12:58:50
TOP
17#

坎泰利的唱片和所罗门以及克莱兹基一样,都曾经一度是唱片市场上奇货可居的东西。最近一些唱片公司纷纷推出一些相对廉价的套装,满足了乐迷们对这位英年早逝的指挥大师一直以来的孜孜可求。这张1987年由意大利知名蚊型小厂Stradivarius出品的坎泰利指挥纽约爱乐乐团的唱片是成套系列中的第一张,厂家不惜耗资在西德制作和压片(Made in W.Germany by PDO),转录效果极好,细部很清晰。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在结构对比方面颇有几分托斯卡尼尼真传之意,但是对于节奏的掌控以及音色的变化又看出坎泰利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某些细节似乎还能看见富特勃交中的影子...
IMG_3586.JPG (, 下载次数:184)

jpg(2009/3/3 13:09:06 上传)

IMG_3586.JPG

TOP
18#

这张唱片是小日本出品的格鲁米欧Philips录音全集,这是其中的第一张,50年代初期留下的录音。格鲁米欧作为法比学派的绝对代言人,再一次用自己纤柔而灵动的音色雄辩的证明了其在演奏法国小提琴作品方面难以撼动的权威地位。就我个人而言,这一版拉罗的d小调西班牙交响曲绝对堪称完美,格老的音色上并没有刻意追求异域风格但却极具图画感,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俨然一幅西班牙的世俗风情画!肖松的音诗不知为何拉的有些内敛,不似RCA那个名版那么火爆,但听起来浪漫中透露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有着那么几分自我欣赏与陶醉...
IMG_3589.jpg (, 下载次数:178)

jpg(2009/3/3 13:25:23 上传)

IMG_3589.jpg

TOP
19#

原帖由 lesbos 于 2009-3-3 17:5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hyajia 于 2009-3-1 17:04:00 发表
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勃小协并非格老所长,或是法比学派的琴风本就不太适合演奏这一曲目,让这一录音听着总觉得有点萎靡不振...更让人有些沮丧的是,作为一个协奏曲的高手,科林.戴维斯并没有在此曲上展示出任何新意,甚至在末乐章还略微显得有些拖沓。


[/quote
欢迎不同意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