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個比ECM 更ECM 的瑞士精品現身中港臺!! [复制链接]

1#
HAT HUT http://www.hathut.com/
瑞士頂級爵士精品
音响絕佳試金石
HatOLOGY 657
< Soft Lights And Sweet Music> (Irving Berlin Songbook)
Clusone 3 三重奏團
*特別提醒!! 務請閣下堅持經歷特為聽覺與音响系統的洗禮(Track#1開聲後的315),也因此您將享受無比美味之爵士果實與絕佳音場效果



HatOLOGY 661
<玩轉羅西尼>
Westbrook銅管七重奏團精彩颠覆義大利古典樂大師;包括<塞爾維亞理髮師>(Track#6)<威廉泰爾序曲>(Track#12)…12首名作
hatOLOGY 657.JPG (, 下载次数:196)

jpg(2009/2/26 17:09:45 上传)

hatOLOGY 657.JPG

hatOLOGY 661.JPG (, 下载次数:197)

jpg(2009/2/26 17:09:45 上传)

hatOLOGY 661.JPG

分享 转发
TOP
2#

(EDIT FROM http://blog.roodo.com/wisconsin/archives/450588.html)
<HAT HUT 品牌小故事>
說來有趣,就台灣的聽眾分佈來說,如果唱片行有賣前衛爵士樂的 CD ,通常部分會被放在屬於年輕族群的搖滾區(或是被細分出來的前衛搖滾區),說明了大部分的爵士樂迷似乎對前衛爵士敬謝不敏。前衛爵士是什麼?它真的如大家所說,那麼的抽象難懂嗎?就音樂性而言,前衛爵士究竟有沒有條理或脈絡可循?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筆者想先引用法國作家修伯理(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在「小王子」一書中,曾經說過的真實故事。

修伯理年幼時,曾經讀過一本名為『自然實錄』的書,他看到書中有一張畫,是一條大蟒蛇吞吃動物的樣子。書上寫著:「大蟒蛇將獵物整個吞下去,不咀嚼。這一來牠們都不能動,要六個月才能消化,便足睡了六個月。」

修伯理被書中描繪的意象震懾住了。他默想著森林中發生的殘酷紀實,一邊完成了生平第一張畫,試圖捕捉「蛇吞象」的畫面。完成之後,修伯理把作品拿給大人看,問他們看到這張畫,會不會覺得恐怖,有沒有被嚇到?

然而,出乎修伯理意料之外,大人們一派輕鬆,瞅了一下這張圖畫,淡淡地說:『嚇著?怎麼會有人被帽子嚇著呢?』
修伯理自忖,他明明畫的是大蟒蛇吞下大象的情景,無奈大人們好像看不懂。不死心的他又畫了一張,這次他刻意畫了大蟒蛇肚子裡的東西,希望大人能夠更清楚他所描繪的意思。

這回大人的反應,並不是恍然大悟,而是對修伯理的執著覺得不解,轉而勸他擱下這些無聊的玩意兒,專心讀書,作一些大人世界中所認為有用的事情。如果修伯理生在台灣的話,大概就會被鼓勵去念醫科吧?就這樣,修伯理的繪畫生涯至此中斷,他心灰意冷的在「小王子」一書說:「大人自己從不瞭解什麼,小孩子得經常向他們解釋,永遠解釋個沒完,真累人。」

修伯理講的這個故事,其實是一段精彩的藝術教育的引言。台灣早已邁入資訊社會,各種影像,聲音與文字,透過大眾媒體,充斥於我們生活的周圍。在這個強調商品消費的社會中,快速的吸收消化資訊變成一種強迫性學習,大部分的人都已習於觀察事物的表面,而非好整以暇地,讓自己有更多時間,深入挖掘事物背後的意涵。

我們的感知系統負責感受事物的表象,而我們的腦袋則負責思考,如何將那些對事物的感受,轉化為一套可以理解的符號,進而透視表層之下的深層意涵?我們思考著:見山真的是山,見水真的是水嗎?如果是聽音樂的話,我們又如何聽出「弦外之音」?其實,就像修伯理的童年畫作一樣,「象」由心生,正因為人類有多元化的思維,才能提供更有趣的詮釋啊!

「小王子」作者修伯理提到的蛇吞象以及被誤認為帽子的故事,正是以出品前衛即興音樂聞名的瑞士廠牌 Hat Hut 名稱及其 logo 的由來。一九七五年,瑞士爵士樂迷,同時也是企業老闆的 Werner X. Uehlinger 因為喜愛美國樂手 Joe McPhee (小號,次中音與中音薩克斯風)的作品,常向 Joe McPhee 郵購 LP's ,興起為他喜愛的樂手創設廠牌的構想。為求節省製作經費, Hat Hut 唱片公司創設初期的四張專輯都是 Joe McPhee 現場錄音(以 Joe McPhee 的 Black Magic Man 為編號之首),後來才開始邀請樂手進錄音室錄音,當時在歐洲發展的爵士樂手 Steve Lacy 也曾加入 Hat Hut ,錄製了不少經典專輯如 Clinkers ,目前已經重發。

出於對爵士樂的熱愛而成立廠牌, Werner X. Uehlinger 並不是第一人。 Verve 的創始人 Norman Granz 還是 UCLA 學生時,在洛杉磯的酒館看了不少精彩的表演,興起了他自創廠牌的構想,從而締造了輝煌的 Verve 王國。然而,「殺頭生意有人作,賠錢生意沒人作」,願意出資發行冷門的前衛爵士音樂, Werner X. Uehlinger 還真是一個異數。他年少時住在瑞士與德國邊界,適逢二次戰後美軍進駐德國,帶來了美軍電台廣播,成天播送著包括爵士樂在內的美國流行音樂, Werner X. Uehlinger 耳濡目染,與爵士樂結下不解之緣。第一張個人蒐藏是薩克斯風手 Charlie Parker 在 Dial 廠牌的十吋盤。

Hat Hut 創設至今已經三十週年,發行了三百多張專輯。而 Joe McPhee 後來也開始擔任 Hat Hut 的音樂總監,為更多優秀但未獲重視的樂手製作專輯。許多年輕有為的爵士樂手,如鋼琴手 Myra Melford 或 Matthew Shipp ,更因此重新獲得美國樂壇的矚目,回到自己的國家去發行專輯。然而,最尊重樂手創作的,仍非 Hat Hut 莫屬。由於聽眾市場並不大, Hat Hut 每一張專輯均以限量(目前約為三千至五千張)發行,平均每年發行二十幾張新專輯。而部分口碑甚佳的經典專輯,也已經有重新包裝的再發行。 Hat Hut 廠牌的特色包括:

• 環保的薄紙殼包裝
• 以攝影作品為主,具品味的封面設計(需注意重發的專輯已經改頭換面,封面與首發盤已經不同)
• 自由、多元、開放的音樂製作態度

公元兩千年,瑞士銀行集團 UBS 結束了對於 Hat Hut 長達十五年的贊助( Hat Hut 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曾經被銀行贊助過的前衛音樂唱片公司)。
TOP
3#

原帖由 ANDRE 于 2009-2-26 17:16:00 发表
(EDIT FROM http://blog.roodo.com/wisconsin/archives/450588.html)
<HAT HUT 品牌小故事>
說來有趣,就台灣的聽眾分佈來說,如果唱片行有賣前衛爵士樂的 CD ,通常部分會被放在屬於年輕族群的搖滾區(或是被細分出來的前衛搖滾區),說明了大部分的爵士樂迷似乎對前衛爵士敬謝不敏。前衛爵士是什麼?

蛮有意思的品牌標誌
hathut-logo-black.jpg (, 下载次数:175)

jpg(2009/2/26 17:21:32 上传)

hathut-logo-black.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