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游记——体验鹦鹉螺(第8页详细听感) [复制链接]

查看: 26840|回复: 79
11#

时节尚早,公园里的花还未露脸,含苞待放

偶遇摄影发烧友


他在拍这花


小蜜蜂


花特写
TOP
12#

风雨桥风景

风雨桥上


风雨桥侧


风雨桥两旁的风景


34 风雨桥两旁的风景.jpg (, 下载次数:590)

jpg(2009/2/24 12:21:53 上传)

34 风雨桥两旁的风景.jpg

35 风雨桥两旁的风景.jpg (, 下载次数:585)

jpg(2009/2/24 12:21:53 上传)

35 风雨桥两旁的风景.jpg

TOP
13#

没有按原路返回番禺是顺道去岑溪探望一位朋友,他也是一位音响发烧友,烧得也不轻,看看他的器材,音箱是鹦鹉螺的弟弟800D,功放是PASS LABS顶级型号,EMM的CD机











本来计划从岑溪返回梧州沿原路线返回番禺,咋知在岑溪偶遇了信宜的朋友,热情难却,最终绕道信宜,共聚午餐后,踏上归途。

唉,回来两个多星期了,毒素还未消除,亲身体现到什么叫绕梁三日。
TOP
14#

原帖由 skywalker 于 2009-2-24 0:17:00 发表
pass xa 系列与x系列灵敏度要差好几个分贝,LZ是怎么调整的?

鹦鹉螺是电子分频的,且这套器材在较早前已购置,
TOP
15#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9-2-23 23:47:00 发表
据说那儿有“鹦鹉螺”,在“红光桥”北面。

鹦鹉螺现时在高新区啦,
TOP
16#

原帖由 天神 于 2009-2-24 14:45:00 发表
鹦鹉螺的摆位可以说说吗?多大环境和长宽比例?为什么把箱子挨到近乎墙角那里呢?一般正常的环境极少这样摆布的,请赐教。

原建筑面积约36平方米,完成后约30平方米,摆位是房间混响半径决定的,
请参考: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4443.aspx
TOP
17#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2-24 20:48:00 发表
这样的摆位,鹦鹉螺的障板又那么微不足道,差不多和扬声器单元口径大小差不多,估计350hz以下的中低频会有非常明显的“加强”,“加强”程度最大可以达到8~9db吧,350hz附近中频还可能形成明显梳状频谱曲线(界面反射引起),高低聚焦定位怎样?左右前后聚焦定位往往比较容易获得,只有高低(上下)聚焦定位同时出来了,才叫双声道立体声。
个人观点,不一定对,说错了多多包涵哦。

呵呵,鹦鹉螺的设计不太懂,外观上有稍微向后倾斜,实际聆听时不存在这个情况,有机会相约去听听啦,
TOP
18#

原帖由 MYRYADAE 于 2009-2-24 22:10:00 发表
不知道用来听流行歌是否合适?

适合听各类型的音乐,包行流行歌,
TOP
19#

原帖由 6n6l 于 2009-2-25 8:44:00 发表
原来楼主是冯兄的朋友,可惜未能见上一面。

是啊,
在岑溪较匆忙,下次有机会见面聊一聊。
TOP
20#

原帖由 天神 于 2009-2-25 12:07:00 发表
原帖由 凯韵鸣 于 2009-2-24 15:26:00 发表

原建筑面积约36平方米,完成后约30平方米,摆位是房间混响半径决定的,
请参考:[url=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4443
谢谢赐教,我去参考一下。

从音箱的方形脚座可以知道其实鹦鹉螺并不很靠近后墙,因为鹦鹉螺从正面的单元到后面的尾巴距离有1.1米,视觉上好像整个箱体很贴紧后墙而已。
房间做声学处理的宗旨是尽量减少房间的声染色对器材的影响,使器材尽可能发挥她自身的性能。这个房间的侧墙是木龙骨墙,并非原来建筑的砖墙,与我的听音室类似的构造方式。
在混响半径内听到的声音都是直达声,可以听到器材的真实声音,以及节目源的真实录音,包括优劣都可以分辨出来。
提示:每个房间的混响半径都不一样,所以,每个房间的摆位都不一样。
有趣的:即使坐在混响半径的中心点(即皇帝位)聆听时,每人都可能会左右、上下调整自己最佳的聆听位置,这是由于每个人耳朵的灵敏度不一样所致,这涉及人耳听觉的另一范畴的研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