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雄的光輝與失落Beethoven Symphony No.3 版本比較(1) [复制链接]

查看: 28946|回复: 147
11#

回复 58# 白玉苦瓜 的帖子

沒有對錯,我的理解可在文章開頭看到。

令外有一詳細綱頁:
www.beethoveneroica.com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2#

實在貝多芬英雄是音樂界最具争議的題目之一,我本人就愛較快流暢的演繹。

第一樂章是Allergro con brio ,是生動的像操兵一樣的,光輝的偏快行板。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3#

[url=http://hk.rd.yahoo.com/blog/mod/art_title/*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article?mid=618]百花齊放的年代Beethoven Symphony No.3 `Eroica' 版本比較[/url]網誌分類:Beethoven |

網誌日期:2009-02-20 22:00
六十到八十年代,經濟起飛,自立體聲發明以後,技術日漸改良,各地樂團也日漸精進,歐洲各國都有出色的樂團,而指揮無論是掌大樂團的Karajan, Solti, Bohm, Bernstein, Jochum Szell還是地方樂團的Sawallish, Sir Colin Davis都不甘後人錄一套甚至多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我也聽過不少,但大多都以`Let music speak for itself' 讓音樂自說自道為主,樂團的質素也十分平均,絕少有走音失拍之事。
當中印象較深有Wand 與NDR 的一套,Wand 是一個謙虛的老派指揮,他的作品絕少加入個人色彩,記憶所及他的「英雄」速度自然,音色厚重,風格近似Klemperer,錄音很出眾。另一套是Clutyens 與Berlin Philharmonic 在EMI 的錄音。Clutyens 的音色較清爽,速度變化也更自由,像一個規矩一點的Furtwangler,只可惜早期立體聲錄音較粗糙。這两套貝多芬交響樂全集都是初聽貝多芬音樂的入門之選,我也身體力行將這兩套分別贈予两位愛樂者,故不能參與今次比較。Blomstedt 其實也是讓音樂自說自道的一員,我找不到缺點,也找不到特點,但只想聽聽Staatskapelle Dresden 的弦樂,可惜在全球一體化下,也聽不出有甚麽特別。
Karajan 共錄四次貝多芬交響樂,我今次抽取他76年錄的英雄以作比對。Karajan 經過近十年的訓練將Berlin Philharmonic 的技術水平大大提升,無論管樂的音準,弦樂的齊一,音量的控制都準確無誤。但我更欣賞他能吸收Toscanini與Furtwangler 的精髓,奏出即精準又感情豐富的音樂。
英雄第一樂章,Karajan 展示何謂Allergro Con Brio ( 有火花有能量的輕快行板),他以具力量的速度把這樂章奏得氣勢迫人,但他的捧下細節一點也不含糊,我所提到的各部份的感情都能一一清晰表達,這歸功於Berliner Philharmonic 超技的表現,與千變萬化的音量控制。
第二樂章一開章的漸強效果也是我聽過最優秀的,很多樂隊根本不能有這一級一級的漸強,這段像是儀仗隊一步步踏近的較果真是發揮得生動。
第三第四樂章也是Berliner Philharmonic 表演的舞台,一切快速樂段對他們來說易如反掌。
綱友說得對,Karajan對結構的掌握也是相當宏觀的,在第一樂章第一和第二主題的音量雖然有抑揚頓挫,但最強音的演奏是在發展部高潮才聽得到,而第一和第二樂章都像為第四樂章全面爆發而編排,實在心思慎密。
唯一在雞疍裹挑骨頭,只可說Karajan 太完美,太精準而少了自然流露的情感,這方面Klemperer 在他1955年的錄音是有一種莫名的魅力。
如果要立體聲大樂隊的「英雄」,我找不到其他,這就是我覺得最好的了。






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Eroica), Op. 55: Marcia funebre, Adagio assai - Karajan, Herbert von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4#

[url=http://hk.rd.yahoo.com/blog/mod/art_title/*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article?mid=621]是最真確還是最不真確Beethoven Symphony No.3 Eroica[/url]網誌分類:Beethoven |

網誌日期:44分鐘前
自八十年代起,「本真運動」(Historical Informed Performance)如火如茶,音樂家從考古學家中得知貝多芬時代的樂器構造,又指出貝多芬的古典時期樂隊人數比較小;他們又批評前一代指揮捧下的貝多芬音色過於厚重,速度過慢,揉弦過多,和貝多芬原意相違。
先是Norrington 一石激起千重浪,以全古代樂器演奏,隨之較出色有Gardiner。到九十年代初,人們對古樂尖酸又無情的演奏感厭倦,Harnoncourt 率先以現代樂器,室樂小樂團的編制,奏出透明輕快的音樂,一時大受歡迎。隨之David Zinman 更進一步,找來全新較正的樂譜演奏,影響所及,Abbado 和Berlin Philharmonic ,Simon Rattle 和Berlin Philharmonic 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也是以此手法演奏。
我選取David Zinman 和蘇黎世音樂廳樂團的版本。由於小樂隊關係,音色清晰透明,聲部對位清晰。速度也驚人地快,樂段風一樣飛過,演奏也很出色,輕重得宜。
雖然David Zinman 想將我們帶回貝多芬的時代,但我實在對這「本真運動」的英雄交響曲有甚多微言。在此高速演奏之下樂曲聽來輕快,但音符背後的深意就忽略,第一三四樂章還可,但第二樂章只用十二分鍾演奏就令人感覺缺乏足夠時間去探索這偉大音樂的深意。是更真確的演繹還是更不真確?還望指揮們反思這問題。
但是Zinman 在貝多芬第一,二,四,七交響曲的表現卻是出色的,真是比Karajan, Klemperer 等聽來輕鬆。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5#

Zinman 的一套是近年佳作,早期交響曲尤佳。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6#

遲些再討論貝多芬第五,真是十分精彩。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7#

遲些再討論貝多芬第五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8#

論壇討論旨在拋磚引玉,相信此帖已達目的。

我的另外一篙文章還在撰寫之中,討論Chopin, Debussy, Rachmaninov, Faure, Sciabin, Alkan 等前奏曲,還望各位多給意見。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6193.aspx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19#

一如以往,我對和音樂無關的帖子一律不回應。
My Blog : http://hk.myblog.yahoo.com/chankaimin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