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张 老柴《弦乐小夜曲》录音怎么听着这么闷??? [复制链接]

1#
卡拉扬的这张,感觉录音效果听着“闷”的很,一点都不通透。
是我耳朵的问题,还是录音质量本来就不算上佳?
分享 转发
Bach      Beethoven      Chopin      Tchailkovsky      Paganini
TOP
2#

没听过几遍,不过我一直觉得新版的封面有问题,提琴的光泽已经是绿色了,印刷好像蛮烂的
潜水是王道,王道未必是正道.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
TOP
3#

原帖由 maninov 于 2009-2-17 22:20:00 发表
没听过几遍,不过我一直觉得新版的封面有问题,提琴的光泽已经是绿色了,印刷好像蛮烂的

是这张图的问题,实物提琴是金黄色的。
Bach      Beethoven      Chopin      Tchailkovsky      Paganini
TOP
4#

这张录音不错,密纹和CD我都有。卡爷还有一版模拟录音的老柴小夜曲,录音更好(我只有密纹)。
TOP
5#

我听着也觉得闷,不通透。其实这个版本还有更好的选择:马里纳指挥圣马丁的DECCA版。
TOP
6#

我也觉得声音不舒服
TOP
7#

我推荐马连拿的Philips金线版!
TOP
8#

卡拉扬80年代录音就这样~~
TOP
9#

也感觉有点差,对不起正价的价格,不知有没更好的推荐?
TOP
10#

不喜欢 小夜曲呵呵
TOP
11#

录音确实一般,第一次听时我也很失望
TOP
12#

这张欧洲室内乐团的版本不错,同cd弗罗伦萨的回忆也不错。。。。
1.jpg (, 下载次数:3)

jpg(2009/7/22 6:34:53 上传)

1.jpg

TOP
13#

俺坦白俺也是慕名购入,听了一遍觉得是很闷,觉得自己的落地箱变成了50年前制作的小书架箱。。。
家电论坛\丹拿党
TOP
14#

这张卡拉扬还是正价的呢!
早知道就买马里那的decca版了。。。
TOP
15#

DG的录音诟病的人很多,想要通透的就少买这个牌子的,不过话说回来不会每一张DG的都这样,只是概率很高罢了。
TOP
16#

这张唱片怎么会闷呢?这虽然是DG1981年的早期数码录音,但绝对是一流水准。觉得闷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口味问题,有人喜欢薄如蝉翼和极度透明的声音,而有人喜欢丰厚饱满的声音,这张唱片属于后者。卡拉扬无意把这两首小夜曲作为室内乐来演奏,不去追求那种晴空万里的透明度,而是有着浑厚而丰沛的音响构成,那种华丽张扬的厚重音色虽然绵密,但在光泽的均匀与织体的层次方面仍然值得称道。其实柴可夫斯基在小夜曲总谱上加注,要求“人员愈多愈妙”的弦乐组,卡拉扬对此自然是心领神会。二是觉得闷也有可能是音响的低频解析力不够,DG的唱片一向很考验系统的,在平衡的系统中播放,此碟虽然浓厚但弦乐依然细密如丝。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17#

回复 16# chopin 的帖子

楼上说得透彻
TOP
18#

录音很好呀
另外boston的munch版也很好
TOP
19#

这个贴,我是第一个回帖说录音不错的,当时没再听一下,是根据以前的印象回答的。看到后来的跟贴这么多人说录音不好,发闷,难道是我记错了?昨天再次拿密纹和CD出来听。可以说,录音非常好,声音精致高贵,定位和层次清楚,音场的深阔和混声适度。

DG的数码录音,的确有个系统适配的问题。个人觉得中低档英国箱,放不好。速度快的功放加声音中性、音染少的音箱,放得非常好。其它例子比如卡爷八十年代版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原来用猛牌音箱听,声音很不堪,碟子没留。最近低价淘回,丹拿上听,大放异彩。听DG数码版歌剧也是如此,原来声音不舒服,几乎不收DG数码版歌剧CD,现在大收特收。最近收的西诺波利版《莎乐美》,声音即可细腻雅致又可波澜壮丽,忍不住每晚听一遍。
最后编辑qsyd 最后编辑于 2009-07-26 21:45:59
TOP
20#

很多朋友不喜欢DG,但俺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这10年来收的DG,比其它古典CD总合还多。不过这张碟LP转CD应该是有问题的,不光不通透,音场、层次、离箱感都有问题,俺也是丹拿落地。。。
家电论坛\丹拿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