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吹水公的系统能把人声技巧及过程表达到那么高一个高度,碗口大小变化的口形,一张一合,稳稳的扎在那附近,充满密度感、实体感、连人声这个频段都有重量感,歌手演唱的技巧完全暴露在自己面前,甚至能感受到整个腹腔、胸腔、喉咙、口腔、鼻腔那种从未听到过的气息变化转化过程,重要的是能那么真实和10足的人情味。好像自己瞬间成了行家一样竟然听得出这么多演唱技巧,立刻问水公,他身边有很NB的录音师朋友,问他真实的人声与现在这个重播好听吗?那时是在听王菲《天空》,那种感觉无与伦比,那么矜持又那么个性,那种我行我素...一一展现眼前。他说(我总结大致是这样):录音师会凭借经验添加或者说渲染一些,但是是弥补自身不足或者突出更重点的更能人性化的一面,录音剪辑都很辛苦,需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然后在每一句歌词中的每1个字从每一次录音中去拼凑,为了追求那种自己对音乐和对歌手的信任的感觉,有时会比真实更美,一般高水平录音师水平和耳朵都非常了得,添加的痕迹不容易被发现甚至很完美。你想流行音乐这种态度不可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