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富特文格勒作曲的第二交响曲,让我们一起加速下载 [复制链接]

1#
《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

富特文格勒的《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实在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交响曲作品,我不得不承认它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交响曲,虽然我也很喜欢勃拉姆斯贝多芬等大师的。很多国外的人士认为:客观来讲,该交响曲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一部交响曲(有人建议先让听众听完了再猜作曲家,一定猜不着,如果知道是富老作的一定会目瞪口呆;相反,注意力太集中在作为指挥家的富特文格勒上反而会忽略作曲家的活动。)。当初我就是因为这首交响曲才喜欢上富老的音乐的。

这首交响曲的四个乐章都各有所长:第一乐章心灵中的恐惧以及战争带来的大面积的毁坏刻画的淋漓尽致,甚至达到了令人窒息的境界,整个乐章的效果达到了所有调性古典式交响曲的巅峰;第二乐章的柔弱优美的旋律震撼人心,具有无比的歌唱性,像是在做甜蜜的梦,后部雄壮无比,感慨万千;第三乐章像是进攻进行曲,似乎黎明到了,美梦结束,恐怖的战争又开始了,中段像一首摇篮曲,回忆起美好的家园,和现实发生的激烈冲突,最后恐怖的战争又继续;第四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似乎在说:一切的战争,人类的自私与愚蠢,都会过去。在这里,阴暗的西贝柳斯式小调主题,与令一感人的主题交织,发展,并变得辽阔无比,似乎宙斯站在奥林匹斯山上望尽人间的风风雨雨,山山野野;到了中段,似乎每一定音鼓的敲击都是炸弹在不远处爆炸,经过一小段发展,闭上眼睛,似乎整个人都飞到了宇宙中,左可摘星辰,右可揽明月,日月互照,交相辉映,接受神灵们的指点,却以极度的不和谐结尾,似乎是幻觉破灭。又回到了冷峻的主题,一会儿雄壮的主题变缓成为安慰的主题,再次出现。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各个主题都不停的变换形式出现,并对照,不久达到了一种凄凉的境界,又很快转成焦急与不安,不久经过发展再度变成黑暗vs光明,似乎看到了在黎明前的夜空中黑暗的力量与光明的力量在激烈搏斗,惊天地,泣鬼神,战斗的升级,似乎将天崩地裂..... 突然音乐中断,似乎做了镜头切换,安慰的主题再次出现,前面的雄壮的主题放缓,似乎已经疲劳。不久,由疲劳逐渐发展成雄壮,逐渐成为势不可挡。这个浪潮又突然中断。另一个浪潮又起来了,这种中断一开始听确实是感到很突兀,但是这正是反反复复,没有一直胜利的光明,总是在不停斗争的,总是一个浪潮接一个浪潮的,最后才取得胜利的。最后,似乎整个人又飞到了宇宙中,所有光明的力量都汇聚在一起,发起最后的反攻,在势不可挡中唱出了经过改变的“安慰主题”,成为了“胜利的主题”。

我觉得整首作品在精神上与贝多芬是一脉相承的,不过发展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反复,配器更加雄壮,每次听第四乐章精神都为之一振。这是一部积极向上的作品,似乎在最后乐章里和平的呼声势不可挡,融化一切的毁灭,黑暗和不和谐;不像马勒的彻底的神经质;“不像布鲁克的有些交响曲的那乐句乃至旋律的空洞与松散(高保真杂志语)”,配器比史特劳斯要更加雄壮宏伟,笔者个人认为配器达到了所有交响曲的巅峰,不愧是最伟大的指挥家,“所有的乐器都尽最大可能发挥了virtuosity(英国某乐评人士语)”,色彩比西贝柳斯的要更加丰富。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给这首交响曲作品予最高的评价,不过,我仍然对这首交响曲的前途持悲观的估计。

复兴富特文格勒的指挥艺术并非易事,因为富特文格勒的唱片其实销量并没有卡拉扬那么好,而且他去世了那么多年,知道他的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多。我身边好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美国古典音乐爱好者比中国多多了)居然都不知道他。出于财政上的原因,不少富特文格勒协会纷纷倒闭,如瑞典的、英国的前富特文格勒协会,还有前美国富特文格勒协会等等。至于推广富特文格勒的作曲,就更是举步维艰,巴伦勃伊姆录制第二交响曲被称为“labor of love”,而Albrecht录制富特文格勒的三首交响曲是因为身为“富特文格勒全集”项目的主席或称总监,自己一定要表个态。富特文格勒的作品目前还是主要在德国推广,而且一过了几十周年纪念这些日子似乎就一下子没有下文了,只有在纪念的日子中才有机会亮亮相。后人中一直有人不遗余力地支持富特文格勒的作品,但是一直障碍重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必须要考虑听众的感受,富特文格勒的作品一般都是结构宏大,动辄就上一个小时,对听众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最后热爱甚至着迷上富特文格勒作品的听众都坦诚表示:在第一遍听他的某首作品时很难能够坚持下来;但是,当听熟了喜欢上了以后,甚至会有觉得尚嫌他的作品时间太短的错觉,大概这就是“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的道理吧。

其二,富特文格勒的涉及交响乐作品一般配器都是非常复杂,但却是效果非凡的。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他非常清楚怎样使乐器发出最美丽、最辉煌的声音,他非常清楚如何通过配器表达他所想要的效果。他的配器在古典交响乐上的辉煌效果可谓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所以,这对乐团也提出了格外高的要求。以最著名的《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为例,如果说像拉三这样的“最难”还只是针对一个人----钢琴家-----而言,那这首交响曲的挑战,就不是一个人了。既然“每个乐器都达到了一切有可能的virtuosity”,那么每个乐手都将面临挑战;织体的复杂,以及这么强悍的配器,更是对指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里有一个失败的案例,是Macro Polo出品的Walter Alfred指挥BBC交响乐团。BBC整个感觉是非常快,但是原因非常令人怀疑。在这种快的速度下,所有的配器的精巧,全部被掩埋,令我怀疑Alfred Walter是不是想因为无法完全控制该交响曲而心生“混”过去的企图,可能也有来自乐团方面的压力(卡拉扬当年就曾经说在一次演出中过当他觉得某个圆号乐手快没气的时候就赶紧加快速度,不然就露馅了。这里,只要有一个乐手露馅,就全盘皆输,所以为了一个乐手的短板,不得不牺牲整体的交响曲的构思、诠释)。纵观敢于染指该交响乐的,不是世界顶级的超级乐团,如柏林爱乐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就是有几百年历史底蕴雄厚、根红苗正的德国乐团,如德国魏玛歌剧院交响乐团,而非一般的乐团所能望其项背的。一般的乐团如果想要碰这首交响曲,一定会死的很惨,尤其是长达30多分钟的第四乐章,是全曲的巅峰,两个主弦乐声部的融合以及与木管部、铜管部、打击乐部的协调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所以,这一部分也是这首交响曲难以“流行”起来的另一大阻力。

第三个原因,是富特文格勒在世的时候对自己的作品非常小心谨慎,他曾经说“指挥自己的作品就像清纯少女在老色鬼前脱衣”,可见艺术家的敏感。这种艺术家的敏感的另一直接效应就是,很多当时支持富特文格勒作品的人所痛心疾首的,演出富特文格勒的人和作品需要事先征得富特文格勒的同意,但是要征得这个同意富特文格勒必须要先听上数遍预演,觉得满意才认可。举一个例子,富特文格勒被称为是“戴上面纱的交响曲”的《d小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在富特文格勒在世的时候只有一位小提琴家获准演出该曲,还全都是富特文格勒亲自担任钢琴伴奏,可见富特文格勒对自己的作品的要求的严厉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他比勃拉姆斯还要勃拉姆斯,他的钢琴五重奏在脑中酝酿了一生,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构思最终几乎定稿,确是等到死了也没有最终发表,他的作品经常是定稿只有几百页,手稿就有几千页)。这种事先获准才能演出的情况大大得阻碍了他的作品的广为流传,虽然每一次他的作品演出后评论都大加褒奖,但他的作品大多是靠他自己亲历亲为演出,毕竟是十分有限的。这是第三个原因,历史的原因。

第四个原因,还是历史的原因,是富特文格勒始终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与“纳粹”有着挥之不去的联系的阴影。2004年是富特文格勒逝世50周年纪念年,当全世界都在纪念富特文格勒时,法国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件: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与法国富特文格勒协会共同策划的法国首演富特文格勒早期声乐与管弦乐团作品《感恩赞》在演出前不久居然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单方面宣布取消了,原因竟然是:富特文格勒的50周年纪念不在计划日程上。这冠冕堂皇的解释自然站不住脚,有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以及沟通不畅,有不少人提出联合国教科文卫不应该被富特文格勒以及“他的纳粹联系”所“玷污”。因为联合国教科文卫的单方面行动,导致富特文格勒法国协会失去了很多赞助商,陷入了财政困难的地步,全球富特文格勒的爱好者义愤填膺,连富特文格勒的遗孀伊利莎白·富特文格勒都颤颤巍巍站出来,一举搬出了自己珍藏的1000幅富特文格勒的油画,以统一低价卖给全球富特文格勒协会会员。最后,很遗憾,因为时间太紧,到了演出之前还是没有集到充足的资金,演出最后仍然胎死腹中,不得不说是乐坛的一大憾事。


我相信《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不是一部普通的交响曲,它是反映战争年代的,而这种世界性大战是前所未有的(“德累斯顿、亚琛、慕尼黑,柏林,还有魏玛,全都毁了,全都毁了!!!” ————理查德 史特劳斯语),还要加上当时大师逃难在瑞士,衣食无着,天天担心被人抓,在瑞士第二场演出还被当局取消,被当时的报纸骂得狗血淋头,群众也喊他是“纳粹”,群起攻之,自己的作品又长期以来无人关注与承认,所以加起来是一个大爆发,是一部“心灵体验”,体验是怎样的,写出来就是怎样的。富特文格勒并不是非常重技巧的,如果结构像勃拉姆斯那样形式完美反而可能会失去心灵体验这样的深刻与感人心弦。我也喜欢勃拉姆斯的交响曲,但是我觉得他的交响曲体验远远没有富特文格勒这么深,虽然形式很完美,乐句也很动听,就像二战中最真实的体验不一定要以完美的形式体现出来一样————安娜虽然不是小说家,但是她的日记却是最真实的体验;美国的小说家可以根据想象与图片写出关于形式完美,辞藻考究的二战的小说,但是那种给人震撼人心的感觉,那种绝对的体验的真实性,却是无可比拟的。

————林自亦 2008.11.1~9 New York
(上文整理于林自亦先生与我的私人通信,经林先生许可发表于此,特此鸣谢!)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 土行孙 的帖子

中文名称:富特文格勒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
英文名称:Furtwängler Symphony No 2
资源类型:APE
发行时间:2002年
作曲:Furtwängler
指挥:Daniel Barenboim
演出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录音日期:12-15 December 2001, Orchestra Hall, Chicago
CD编号:Teldec 0927 43495 2

富特文格勒指挥的《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版本大多数音质太差了,因为这首交响曲铜管味很浓,而且强度很大,所以肯定以那个年代的技术不会效果太好。现在我最喜欢的版本是巴伦勃伊姆的。

巴伦勃伊姆与富特文格勒有一段传奇的历史:巴伦博伊姆在很小的时候随父母一次在萨尔茨堡遇见了年迈的富特文格勒,后者在听过了他的钢琴表演后赞扬他是“神童”,并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巴伦博伊姆后来回忆此事说:这封推荐信给我打开了无数的大门,给了他很多的机会。可以说,巴伦博伊姆能有今天在乐坛“三大天王”的稳固位置,富特文格勒当初的一封慧眼识英才的推荐信功不可没。

富特文格勒发现了巴伦博伊姆,巴伦博伊姆也发现了富特文格勒。此话怎么说呢?富特文格勒也是一位作曲家,但是是一位被人忽略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歌曲、合唱与乐队作品、钢琴独奏曲、四首交响乐、一首交响乐章、两首序曲、早期室内乐、中期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与一首钢琴五重奏,钢琴与乐队的交响协奏曲“交响对话”、还有晚期未能完成的大提琴奏鸣曲与弦乐四重奏与弦乐五重奏。有评论家一针见血得指出他的作品“是生不逢时:如果早50年前被写出,一定会震惊世界”。

富特文格勒曾经邀请当时年幼的巴伦博伊姆前往柏林与柏林爱乐一起演出,但是被巴伦博伊姆的父亲谢绝了,理由是:对于一个年轻的犹太人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前往柏林与柏林爱乐同台演出未免会有很大的争议。巴伦博伊姆的父亲是明智的,是有前例可援的:梅纽因当年在富特文格勒的De-nazilization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没有梅纽因的努力与前后奔波,富特文格勒能与纳粹脱离关系并在战后重返舞台的机会会很大地削减,我们甚至也就无福消受那最精华的黄金时代的战后录音了!梅纽因在战后一直跟富特文格勒合作演出,这引起了犹太音乐界的巨大愤慨,美国的犹太音乐大腕们,如伊萨克·斯特恩,都对梅纽因感到失望,梅纽因甚至晚年干脆从美国直接搬到英国去住了。所以虽然他是凭着自己的良心来作为,梅纽因付出的代价仍然是惨重的(梅纽因也是一位富特文格勒的作品的倡导者,他曾经在1986年在维也纳富特文格勒100周年诞辰纪念音乐会上指挥奥地利广播交响乐团演出富特文格勒的第三交响曲与感恩赞。梅纽因甚至发誓说,富特文格勒死后他再也不会演出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了,虽然后来迫于压力他不得不收回这个誓言。)。

对于巴伦博伊姆而言,富特文格勒在他的心目中始终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虽然他自己承认很遗憾没有听到过富特文格勒的现场音乐会,因为遇到富特文格勒不久后大师就归西了,但是巴伦博伊姆后来通过唱片的反复聆听,吸取了大师的指挥精华,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巴伦博伊姆的指挥艺术中有着从富特文格勒那里一手传承下来的遗风。

富特文格勒的作品在巴伦博伊姆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巴伦博伊姆最早在五十年代第一次演奏富特文格勒的作品,是钢琴与乐队的交响协奏曲“交响对话”,由祖宾·梅塔指挥苏黎世的Beromunster广播交响乐团。在准备1965年的9月7日至8日的两场由祖宾·梅塔指挥柏林爱乐纪念富特文格勒的音乐会前,巴伦博伊姆一语惊人:我要演奏富特文格勒的交响协奏曲。当时音乐会组织人回忆:“我当时惊呆了,这是我最后想到的,第一个跃进我脑海的是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然后是勃拉姆斯的,然后是……反正最后的最后才会是这一首……”关于这一首钢琴与乐队的交响协奏曲,巴伦博伊姆自己坦言:“是被忽略的佳作,填补了后浪漫主义钢琴协奏曲的巨大空白。”巴伦博伊姆后来在1971年1月在洛杉矶由祖宾·梅塔指挥洛杉矶爱乐时也演奏过该曲。在2004年,帕帕诺欲指挥该曲,并仍由巴伦博伊姆担任钢琴声部,但是无奈被取消时,巴伦博伊姆不禁无奈地感叹:“如今在世的所有指挥家中,恐怕只有三人知道该曲了:帕帕诺、祖宾·梅塔与我啊!”这又是何等的无奈啊。

面对这张唱片,有一段历史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富特文格勒与美国的历史渊源:在1948年10月汉堡的一场音乐会后,芝加哥交响乐团派出的有关联络人士曾经尝试邀请富特文格勒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大师最后也答应了,可是美国的犹太音乐大腕们————比如霍罗维兹、鲁宾斯坦、斯特恩等人————就不答应了,他们联名签字,并发起抗议活动,声明如果富特文格勒指挥了芝加哥交响乐团,他们将永远不来芝加哥演出。迫于压力,芝加哥交响乐团不得不取消了大师的访问。

有这样的历史存在,巴伦博伊姆这一次在2001年12月12日至15日能够争取到把富特文格勒的《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排进演出日程,并且还请Teldec公司录音并发行唱片,可想而知背后有着多么艰难的故事!

这可以说是一个双重的胜利:成功争取到了演出的机会;和成功争取到了录音并发行唱片的机会,才使得公众终于有机会还富特文格勒的这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交响曲作品以公正。其实巴伦博伊姆早就有想要美国首演该交响曲的意愿了,但是始终没有成功,原因何在?在于芝加哥交响乐团的Trustee Board。这些人掌管了交响乐的真正实权,演出什么不演出什么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他们的脸色的,所以上演富特文格勒的交响曲成了一件难事。最后他们改变主意,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个人:Henry Fogel。他是美国交响乐团联盟的现任主席和CEO,也是有名的富特文格勒崇拜者,曾与Music & Art公司联系,大力推广富特文格勒的录音的重制与发行。Henry Fogel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芝加哥交响乐团的主席。正是这个位置,使得他能反复游说芝加哥交响乐团的Trustee Board,使得他们最终同意了这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演出。这是第一个成功。

第二个成功是能够争取到录音,因为Teldec的合同马上就要过期了,Teldec估计一方面是嫌夜长梦多,另一方面是觉得富特文格勒的音乐指导的人不多,卖不出价钱,没有商业利润可图。但是在巴伦博伊姆的坚持与说服之下,还是同意了。具有特别意味的是,这一张录音也是巴伦博伊姆带领芝加哥交响乐团在Teldec的最后一张录音,因为这张录音以后合同就永远结束了。

在这场演出与录音的两个成功里,我们无可奈何地看到了真正的艺术对商业与政治的奋力周旋,也无可奈何地看到艺术总是被这两个世俗的因素所左右。这不仅是富特文格勒、巴伦博伊姆与Henry Fogel所要面临的困境,更是所有音乐家与音乐爱好者所面临的情况。在此,我们必须做一个全面的考虑 --- 艺术与社会,包括经济与政治的联系,艺术在人类社会中所扮演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呢?

这一张录音,终于使得全世界的人们真正能够了解富特文格勒的《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的伟大:旋律的感人、结构的宏大、配器的恢宏。富特文格勒自己的五次录音版本年代久远,声部混淆、音质遗憾,不能充分彰示该交响曲的魅力;Alfred Walter与朝比奈隆的指挥都没有抓住富特文格勒的原意,显得稍有缺憾;Albrecht指挥魏玛歌剧院交响乐团因为乐团编制的原因,没有芝加哥交响乐团体现的恢宏雄壮,令人扼腕叹息。而这一次巴伦博伊姆的录音,可谓是集天时、地利与人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所创作的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曲,被世界上最伟大的指挥家指挥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乐团所演奏,并被世界上最好的唱片公司以世界上最好的录音技术录制,我们是找不到任何理由忽视这一个版本的。

要充分体验该交响曲的伟大,很多人坦言:必须听上好几遍————听得越多越喜欢。而笔者本人的感受是,当听到第50遍时,已经觉得远远超越布鲁克纳与西贝柳斯,甚至马勒的交响乐,并且可以与勃拉姆斯与贝多芬的交响曲一起无愧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曲之列了————当然这只是个人的感受。

————林自亦 2008.11.1~9 New York
(上文整理于林自亦先生与我的私人通信,经林先生许可发表于此,特此鸣谢!)
TOP
3#

ed2k://|file|Furtw%C3%A4ngler.-.[Furtw%C3%A4ngler.Symphony.No.2.in.E.minor(1953.WPO.Orfeo)(2CD)].%E4%B8%93%E8%BE%91.(APE).rar|248528797|A201028C7B13264875A3ED98ACDA86E5|h=3CZHHIWSJNOXQQBWQBOZZJWS3ZR7EEZH|/
ed2k://|file|Furtw%C3%A4ngler.-.[Furtw%C3%A4ngler.Symphony.No.2.in.E.minor(1951.BPO)(2CD)].%E4%B8%93%E8%BE%91.(AAC).rar|119035005|5A1DDBD848C247E16D3275BB2C2DE223|h=QINY2N2F3JU7QH4HQUWHHIDWCSFICQA4|/

ed2k://|file|Barenboim.-.[Furtw%C3%A4ngler.Symphony.No.2.(2001.Chicago.SO)(2CD)].%E4%B8%93%E8%BE%91.(APE).rar|340277570|9BE8B9F626DC8B88045AB58B71F43BFD|/
最后编辑土行孙 最后编辑于 2009-02-12 00:11:09
TOP
4#

ed2k://|file|Furtw%C3%A4ngler.-.[Furtw%C3%A4ngler.Symphony.No.2.in.E.minor(1953.WPO.Orfeo)(2CD)].%E4%B8%93%E8%BE%91.(APE).rar|248528797|A201028C7B13264875A3ED98ACDA86E5|h=3CZHHIWSJNOXQQBWQBOZZJWS3ZR7EEZH|/


ed2k://|file|Furtw%C3%A4ngler.-.[Furtw%C3%A4ngler.Symphony.No.2.in.E.minor(1951.BPO)(2CD)].%E4%B8%93%E8%BE%91.(AAC).rar|119035005|5A1DDBD848C247E16D3275BB2C2DE223|h=QINY2N2F3JU7QH4HQUWHHIDWCSFICQA4|/


ed2k://|file|Barenboim.-.[Furtw%C3%A4ngler.Symphony.No.2.(2001.Chicago.SO)(2CD)].%E4%B8%93%E8%BE%91.(APE).rar|340277570|9BE8B9F626DC8B88045AB58B71F43BFD|/
TOP
5#

自己顶

顶啊,请多来几个VC爱好者+富特爱好者大家一起下载好吗?特别是第三个巴伦博伊姆指挥的
TOP
6#

福特的交响曲极好,虽是MONO,福特50年代左右的录音我都很推荐。听他的作品会令人忘掉音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巴伦博伊姆那个是本世纪的录音,音质应该非常好的

原帖由 shinelb 于 2009-2-12 9:30:00 发表
福特的交响曲极好,虽是MONO,福特50年代左右的录音我都很推荐。听他的作品会令人忘掉音响。
TOP
8#

听了快有一个礼拜,大概有10几遍,感觉挺好的交响曲,谁知道为什么不流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