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请说说你心目中“田园”的最佳演绎 [复制链接]

查看: 13827|回复: 78
41#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2-12 1:13:00 发表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9-2-12 0:10:00 发表
请教楼上,DECCA 448 986-2是阿什肯纳齐指挥,封面是贝多芬邮票那张吗?我偶尔买了张该系列的贝五黑胶碟,录音及其发烧,正准备找齐一套呢,最近很迷阿什肯纳齐,都是拜录音大师威尔金森所赐~~~~ 。

贝多芬邮票那个应该是CD首版,和LP一样的设计和曲目——只《田园》单独

谢谢,LP版的第五命运和第三英雄在一张碟,但CD圣经是把同系列的第六上榜了,录音的确招人喜欢。阿什肯纳齐的指挥风格与小克莱伯比较相似,属于火爆、华丽型的。
TOP
42#

田园也是一部对录音效果要求很高的作品,所以6眼瓦尔特是首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3#

思想不太强烈的指挥家指挥得田园都很好,但是德国的指挥家对于田园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尤其是2战前后的诠释,只有他们心中的田园没有最好的田园,和谐平静安定的社会环境就是田园,就像我们现在的国家一样。
TOP
44#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2-11 23:33:00 发表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9-2-11 15:14:00 发表
至少是最好的的数码录音版田园。

与chopin兄及各位探讨~
印象中90年代HK刘志刚等人曾热捧过Dohnanyi TELARC这版《田园》,但是实际领教过后却颇有媒体言过其实之感。想来也是当年正值TELARC红及一时的缘故吧,倒是当可体恤。
演绎上最严重的问题是极其不协调的节奏与速度

感谢bodyheat兄的详细分析,比较客观。至于田园的速度,我想听惯了瓦尔特和伯姆的都不太容易习惯另一种速度。至于理性的分析,我觉得多半不可靠,因为理性分析其实就是说服自己的过程,任何一种速度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论据。卡拉扬的速度更是异类。至于阿氏的,我没听过,看来有点孤陋寡闻了,不过我对威尔金森的录音一向持保留态度,他的音色不够细腻,而这恰恰是我最重视的。
别和我比懒,我懒的和你比。
TOP
45#

楼上最后的说法我不能完全苟同,威尔金森的音色细腻程度有一张唱片已经能够登峰造极的反映了,那就是鲁普演奏的舒曼和格里格的a小调钢协,无论是琴声还是普列文麾下LSO的弦乐,都是超一流的
TOP
46#

我没有专门留意威尔金森,但我觉得海菲兹那张苏格兰幻想曲的小提琴质感是非常好的,音色也很美。我听的是阴影狗。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7#

威尔金森录的那张罗西尼弦乐如何?

chopin兄所言“至于理性的分析,我觉得多半不可靠,因为理性分析其实就是说服自己的过程,任何一种速度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论据”我甚为赞同。chopin兄所提卡拉扬田园之速度,我以为卡拉扬还是有所本的,后继者也不乏其人。当然,我也认为卡拉扬偏快速度下的演绎不是那么纯正的“德奥”传统。魏因加纳曾经告诫指挥家们第二乐章不能太慢,但切利那个慢得可以的版本还是让我非常喜欢。
最后编辑白玉苦瓜 最后编辑于 2009-02-12 18:19:11
http://weibo.com/shiyueshi
我的微博,非常希望能与论坛众乐友交流
TOP
48#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9-2-12 14:13:00 发表
谢谢,LP版的第五命运和第三英雄在一张碟,但CD圣经是把同系列的第六上榜了,录音的确招人喜欢。阿什肯纳齐的指挥风格与小克莱伯比较相似,属于火爆、华丽型的。  

是近几年的<CD圣经>吗? 只记得早年那上头仅有"报纸版"版唯一的<田园>推荐,后来干脆连"报纸版"都不见了......说实话,2000年以后再出的<CD圣经>我就真没翻过了,也不知道那里面出入的品种多不多?
~~~anyway,Eclipse这版的上榜总是个迟来好事。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49#

原帖由 chopin 于 2009-2-12 16:10:00 发表
感谢bodyheat兄的详细分析,比较客观。至于田园的速度,我想听惯了瓦尔特和伯姆的都不太容易习惯另一种速度。至于理性的分析,我觉得多半不可靠,因为理性分析其实就是说服自己的过程,任何一种速度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论据。卡拉扬的速度更是异类。至于阿氏的,我没听过,看来有点孤陋寡闻了,不过我对威尔金森的录音一向持保留态度,他的音色不够细腻,而这恰恰是我最重视的。  


呵呵,粗鄙之言望兄见谅。

我个人推想啊,Dohnanyi一、三乐章之所以把速度节奏搞成那样儿,初衷可能是为了平衡后面他要刻意营造出的瓦格纳式的“暴风雨”(估计Telarc制作这曲目时候也主要“瞄”上这个,发挥其招牌的数字录音之大好机会嘛),使之在作品整体结构中不至于显得太突兀、夸张了。然而计划上是一回事,干出来往往是另一回事。我并不知道在这项工作中,Dohnanyi到底是否曾对唱片公司制作方的某些特别要求有所妥协。从最后实际效果上看,的确有倾向唱片公司商业媚俗噱头的嫌疑,而这样的处理对《田园》的整体格调却是有害无益。

以我的认知,尽管那一段写的着实鬼斧神工,但《田园》的重心根本不应该放在“暴风雨”上!以人为核心抒发朴素情感的1、3、5是不可动摇的主干,写景状物的2、4从结构及作用上只是精彩桥段,必须与前后乐章连动后才能延展出更丰富的意涵。

简单的说,过快的第一乐章导致无法与末乐章的宁静、感恩的氛围和意涵遥相呼应上;而第3乐章本应着力营造的质朴气息,实际上与“暴风雨”的突袭是有逻辑上的反衬效果的。换句话说,前面农民派对的质朴劲儿要是做足了,后面的“暴风雨”完全不必过度夸张力度,其迅猛效果自然而然将被反衬出来;4~5乐章也同理,这是一连环扣。据此,也从其中一个角度切入印证了为啥贝大人匠心独具地明确要求3、4、5乐章要连奏——来自一个绝对天才的绝妙构思!

另向chopin兄报告,Ashkenazy贝交都不是Wilkinson的录音,是Colin Moorfoot、John Dunkley一班人干的活儿,清晰温润的音色和真实动态是令咱心仪的地方。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50#

原帖由 bodyheat 于 2009-2-12 19:15:00 发表
原帖由 hpstudio 于 2009-2-12 14:13:00 发表
谢谢,LP版的第五命运和第三英雄在一张碟,但CD圣经是把同系列的第六上榜了,录音的确招人喜欢。阿什肯纳齐的指挥风格与小克莱伯比较相似,属于火爆、华丽型的。  

是近几年的<CD圣经>吗? 只记得早年那上头仅有"报纸版"版唯一的<田园>


是97年版的CD圣经,2000年后的CD圣经已经完全音效化了,没什么参考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