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组图配乐]沉重的圣城--耶路撒冷 [复制链接]

查看: 1601|回复: 1
1#

奥斯卡奖电影《辛德勒名单》有一首歌叫《金色的耶路撒冷》
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钟声和松柏的芳香在风尘中弥荡/沉睡的树丛和石垣/还有那横亘的城墙/把这孤独的城市/送入梦乡
我们坐在干涸的水井旁/眼看着喧闹的市集渐渐空旷/再没有人登上老城的圣殿山/拜倒在神圣的哭墙旁/风在石缝间吼叫得无比疯狂/再没有人沿着杰里科的小道/去观赏死海的波浪
今天我为你幸福地歌唱/时代也向你颁发最高的奖赏/你最卑微的诗人也比我伟大/你最年幼的儿子都比我强壮/你的名字在我的唇边上/就像天使的吻一样/我怎么能够忘记你呢,耶路撒冷/你这黄金之城是多么荣光



犹太圣经《塔木德》说:“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啊,我若忘了你,让我的手残;你若不是我的最大欢乐,让我的舌噤。”《圣经》中这样描绘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圣城中的圣城,世界最古老、最独特的美丽都城。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像耶路撒冷一样,是人类三大宗教的共同摇篮和圣城。漫步在耶路撒冷,你不由得会感到一种深深的灵魂的震撼。



这儿到处是犹太、基督、伊斯兰三大宗教的古迹和动人的宗教传说。面对沧桑古迹和辉煌古建筑,你不禁会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渺小和人类生命绵延的伟大创造力。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之间的犹地亚山区之巅,海拔800米。5000年来,它被各方群雄征服过37次,曾8次毁于战火,但每次都在废墟上再生。橄榄山、锡安山、赫茨尔山等几个山群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耶路撒冷。



路撒冷建筑风格统一,但绝无雷同,建材是淡米色的石灰岩块,群山层层,绿树掩映,绿的苍翠,白的耀眼,分外好看。入夜,古塔、城墙、清真寺、教堂等,被各色灯光装点得朦朦胧胧,让人如入梦幻仙境。夕阳下,放眼望去,耶路撒冷在雾霭中闪烁着金光。



最能体现耶路撒冷原貌的当数锡安山上1平方公里的老城,12米高的城墙内,街巷狭窄且迷宫般四通八达,石块铺路,石阶光滑照人,到处透着古朴。



耶路撒冷老城分为犹太、穆斯林、基督、亚美尼亚4个区,每个区的建筑风格、店铺摆设、语言、衣着、食品、习俗各异,甚至连散发的气味也不一样,因此,尽管没有区界,人们也不会找错。这是居民长期和平共处的见证。漫步其中,犹如漫游世界博物馆。



耶路撒冷明显地分成两个世界,在犹太人聚居的西区,高楼和现代化的生活小区鳞次栉比,而在巴勒斯坦人相对集中的东区,城市就显得衰败破旧,这种不协调使圣城的风采稍逊。



耶路撒冷居民基本能宽容地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即使有人当街喝酒亦可自得其乐,不必担心会遭人白眼。



然而,老城区内各街巷密布的摄像机镜头、街头荷枪实弹的哨兵、厚实的防爆垃圾桶以及不时发生的恐怖爆炸和暗杀袭击事件,让人不得不认识到这是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名称的准确来源尚无法确定。在希伯来语中,Yerushalaim这个名字可以理解为yerusha(遗产)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词。另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是它将《圣经》里两个城市的名字结合在一起:耶布斯(Jebus)和撒冷(Salem,意“和平”)。撒冷这个地名出现在《创世纪》14章,是大祭司麦基洗德的住处,他为来到这里的亚伯拉罕祝福。



在阿拉伯语中,耶路撒冷的‎的意思是圣地。



数千年的历史、宗教、政治矛盾交织,加上外来干预,中东已成为冲突最多的地区。耶路撒冷更是阿以争端的核心,因为它是世界大部分人信仰中魂牵梦萦的神圣古城。



从老城东南端的和平公园旦门(意为粪门,古时排污之门)进去,百米大小的广场右侧是哭墙,它是清真寺西围墙的一段,哭墙西边有6个六角星状的长明灯,用以纪念二战中遇害的600万犹太人。



哭墙高19米、长58米,是犹太最神圣民族象征。



相传5000千年前,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耶布斯部落迁居来此。4000多年前希伯莱人从两河流域西迁,占领耶布斯城堡改称耶路撒冷。



神把迦南“流着奶和蜜”之地恩许给希伯莱人,这是犹太人最基本的教义和观念。他们曾迁居埃及几百年,族长摩西(梅瑟)在西奈创犹太教,病亡在返回耶城途中。



对于犹太人来说,耶路撒冷旧城中最神圣的地方莫过于3千多年以前,由所罗门所建造供奉“十诫”约柜的圣殿,圣殿曾先后被巴比伦和罗马人摧毁,现在唯一仅存的只有外墙残垣。其中西面一侧的墙最底层基石是希律王时期所造,山面岩块则是拜占庭和伊斯兰教所加盖的。西墙原文是Occidental,意即欧洲之墙,公元初时,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就是欧亚分界线了。



大卫王公元前1010年建都耶城,儿子所罗门王建圣殿,20万人历时7年建成,殿长30米、宽10米、高15米,有铜祭坛,内殿10米见方,墙地贴金,辉煌华丽,安放约柜等圣物。巴比伦王公元前586年毁圣殿,虏犹太人去巴比伦。波斯王居鲁士公元前538年许可犹太人返回,犹太人建简陋第二圣殿。公元前37年希律王重修圣殿,富丽堂皇。公元70年,罗马王焚毁圣殿,屠杀犹太人50万,200年后才许可犹太人每年11月9日圣殿毁灭日来此祈祷。后人收集残石在西墙基垒墙,面对家园唯一遗址唏嘘,“哭墙”由此得名。



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长而久之便被称作哭墙。哭墙中间屏风相隔,祈祷时男女有别进入广场墙前,男士必须戴上传统帽子,如果没有帽子,入口处亦备有纸帽供应。



许多徘徊不去的祈祷者,或以手抚墙面、或背诵经文、或将写着祈祷字句的纸条塞入墙壁石缝间。



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泣如诉一般。



诵经的孩子



寄给上帝的信



耶路撒冷也是基督教的圣地。在圣经传说中,耶稣出生在伯利恒,耶路撒冷是耶稣生活、传教、遇难的圣地。《圣经》中的人名、事件和地点,在耶路撒冷几乎都有相应遗迹。圣墓教堂中的耶稣遇难地、洗尸石板、墓窟,客西马尼花园以及圣经古版本等,是基督徒们终生仰慕的圣地、圣物



据《圣经》记载,基督教救世主耶稣传教时,遭祭司和贵族所嫉恨,被犹太教当局拘捕,送至罗马总督彼拉多处,后判为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死后3天复活,40天后升天。4世纪初,罗马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至耶路撒冷,下令在耶稣蒙难和埋葬处,建造一座教堂,即后来的圣墓大教堂。因大教堂地基一部分为耶稣墓地,故奉圣墓大教堂为圣堂。



这一巍峨的建筑分为三部分,包括墓上的复活教堂、宏伟的长方形的受难教堂和岩石上的十字架。614年大教堂遭火烧毁,后经修建。11世纪初,大教堂被拆,后经拜占庭皇帝下令重建。



12世纪,十字军入耶路撒冷城,将此改建成一座罗马式长方形教堂。圣墓大教堂中央大厅中的石碑,象征着人们视为圣城的耶路撒冷。



大教堂中具有许多传说性的神圣遗迹、遗物和遗址。



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属教会,都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地。



现在大教堂的一部分为东正教耶路撒冷主教的主教座堂,另一部分为天主教方济各会所据有;科普特教会、叙利亚教会和亚美尼亚教会也各据堂中一部分。耶稣母亲圣玛利亚的诞生处也距此不远,十字军在那里建有圣安妮教堂。



圣墓教堂因为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其中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圣母教堂的各个财产



由于教派纷争厉害,争斗不止,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接近于是个停火协议。教堂内每一钉子、蜡烛、石头都登记在案,分归各个教派所有,还有些是共管区。



从教堂正门望去,前面的院子是属于希腊东正教的,而通往前院的楼梯属于亚美尼亚教派。关键是楼梯最后一级台阶是属于院子的延伸部分还是楼梯,两派争执从未停止,甚至在1920年有2位教士因此被杀。而二楼窗户外的梯子则是亚美尼亚教派近150年前放置的。



教堂外部已是这样,教堂内更是变本加厉,基本整个就是一个抢地盘运动,到目前为止还毫无休止的迹象。各派长年争斗的结果就是圣墓教堂大门的钥匙是掌管在一个阿拉伯望族手中,每天早晨由阿拉伯少年负责打开大门。在耶路撒冷,什么样的神奇都有可能。


进入圣墓教堂,右转踏上楼梯,就奔向了当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各各他山。当年的占领者罗马人都选择地势高的地方处死犯人,这边算是耶路撒冷的一个高处。当年人们是爬山,现在人们改走楼梯了。



苦路的第十、十一、十二站都是紧挨着的,其中第十和十一站是属于罗马天主教会,就是两幅壁画,分别说的是耶稣被剥去衣服,然后钉上了十字架。第十二站是耶稣被竖立在十字架上,然后断气的地方,属于希腊东正教。



一个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模型,下方有个耶稣像,像前的一个大理石的圆孔,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无数虔诚的教徒排着长队来摸这个孔,把整个的各各他山都站满了。



从各各他山望下看,圣墓教堂进门处,一块红色的大理石安放中间。里面写着耶稣是周五早上9点被钉上十字架的,到中午时分天完全都黑了,下午三点的时候,耶稣大声叫喊神后就断气了。这是人民群众都相信了耶稣真的是主的儿子,是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于是人们把他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



大理石后面墙上的壁画上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现在有许多虔诚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更多的人则是长时间跪下亲吻这块说是浸透着耶稣的血的石头。



基督教尊敬耶路撒冷,不仅是因为它在旧约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因为它在耶稣一生中的意义。



圣墓大教堂内部



圣墓大教堂内部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带到耶路撒冷,后来他又洁净第二圣殿。耶稣最后晚餐的地址位于锡安山,紧靠大卫墓。



耶稣最后晚餐处的鎏金橄榄树



大卫王墓



在大卫王墓前面,穿着传统服装,点着蜡烛诵经祈祷的犹太人,脸上散发出虔诚致敬的光芒。



大卫王塑像



耶路撒冷更是穆斯林的圣地。阿拉伯语称圣殿山为“尊贵禁地”,有阿克萨清真寺(远寺)和萨赫勒清真寺(岩石圆顶寺),是仅次于麦加和麦地纳的伊斯兰第三大圣地,是穆斯林早期的朝拜方向,公元623年后才改向麦加朝拜。



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是继摩西、耶稣等先知后,安拉派往人间的最后一位使者。穆罕穆德在创教后第九年的一个晚上,在天使哲卜利勒的陪同下骑天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踏着一块岩石,登上七重天,聆听天启后赶回麦加。耶路撒冷萨赫勒金顶清真寺巨岩上有他升天时留下的马蹄印。阿克萨清真寺是继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大穆斯林圣地,是穆斯林早期的朝拜方向,直至公元623年后,才改向麦加朝拜。



萨赫勒清真寺(岩石圆顶寺)寺殿长90米、宽61米、圆顶高18米,是当时“最豪华最优美的建筑”。岩石清真寺为八角型,边长19米,圆顶高54米,直径24米,1994年约旦国王侯赛因为圆顶覆盖24公斤纯金箔,金碧辉煌。寺中一巨岩长17.7米、宽13.5米、高1.2米,岩上一凹坑相传是先知穆罕默德“登宵”马蹄印。他在天使哲卜利勒的陪同下骑天马从麦加到耶路撒冷,踏岩登天,聆听真主天启后又返回麦加。



路撒冷5千年来被迦南、法老、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阿拉伯、十字军、奥斯曼等无数群雄至少征服过37次,曾8次被毁,但每次都在废墟上劫后重建。



犹太人、基督徒、穆斯林各统治圣城约500年、400年和1200年,留下宗教遗迹200多处,许多宗教古迹相互重叠,难分你我,结怨难解。



1099年,十字军攻陷耶城,屠杀7万多穆斯林和犹太人。1517年奥斯曼时的耶城沦为人口不足1.5万的村镇,半数是犹太人。1947年英军撤走,以色列1948年5月14建国,1950年宣布耶路撒冷为首都,1967年占领耶城,1980年立法耶城为“永恒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1988年的《独立宣言》宣布巴勒斯坦国的首都是耶路撒冷。犹太人寻找哭墙地下圣殿遗迹、不忘重建圣殿,穆斯林认为是蓄意破坏清真寺地基。1996年9月以色列开放圣殿山地道,全球穆斯林强烈抗议,冲突导致60多人死亡。2000年9月28日沙龙踏访圣殿山寺院,引发暴力冲突。
分享 转发
TOP
2#

1947年联合国181号分治决议要在巴勒斯坦建犹太和阿拉伯两国,各为1.49万和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由联合国托管。这个国际化原则至今在法律上仍有效。



18世纪60年代,耶路撒冷的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已经拥挤不堪。居民开始在城墙外建新城。俄罗斯东正教会在城门外建造了一幢大楼。首先开始在城外建造的当地居民是犹太人。其他人模仿他们的榜样开始在城外西部和北部建造新的居民区。最后,这些居民区不断扩大,连接到一起,成为新城。当1917年12月11日英军占领耶路撒冷时,新城已经形成一片错综复杂的居民区群,每个居民区有一个不同的种族构成。在英国统治下,这个发展继续下去,最后,老城区演变为一个贫穷的老居民区。英国人规定耶路撒冷的建筑外表必须是沙岩做成的,来保护城市原貌。



耶路撒冷老城




各种纪念品不分宗教混在一起



开商店的多是阿拉伯人



犹太人居住区就显得冷清许多




耶路撒冷老城







老城内出售的T恤,政治人物都被打扮成了犹太人或阿拉伯人




耶路撒冷老城城墙



如今的耶路撒冷城有发达的工业、先进的医疗与科研机构。全国最大的高等学府、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和新建的博物馆也在耶城。除此之外,该城还有很多珍禽异兽的动物园、自然保持区和面积达800公顷的林区等。



与庄严肃穆的圣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繁华的商业区,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于街道两旁的商店橱窗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观光客。



耶路撒冷新区

























耶路撒冷街头的出租车多是奔驰,而开出租的大多是阿拉伯人。



犹太人开的车多很低档,而且绝不开德国车,这是出于对二战的惨痛记忆。



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是一座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城市,是充满神秘、令人屡发幽思的城市,但愿它随着中东和平进程的步伐,克服争执,成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之城。



《圣经》说“看哪,仇敌必如云上来。他的战车如旋风,他的马匹比鹰更快。我们有祸了,我们败落了。耶路撒冷啊,你当洗去心中的恶,使你可以得救。恶念存在你心里要到几时呢。”  耶路撒冷问题不解决,巴就无法建国,中东也就不得安宁。战场对手萨达特、拉宾为和谈捐躯,双方越来越多的人坚信,人类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在耶路撒冷和平共处。




夕阳下泛着金光 哦 金色的耶路撒冷

熙来攘往的人群何匆忙

漫步在这城市里 我像个局外人

一切竟这样熟悉又陌生

我愿坐在高高的城墙下一遍遍缅想

我愿一步步去重寻那远去的时光

苦路上朝圣者的脚步是何等沉重

空坟墓前人震憾敬仰

夜幕里山上的圣城 像一顶华冠

点点灯火像宝石镶嵌其上

哭墙下的泪水至今未干过

摇曳烛光下有受难家眷的脸庞

石头默默倾诉着千年沧桑

见证昨日的战乱 今日的动荡 明日的辉煌

空气中浓浓的历史在回荡

哦耶路撒冷 愿你平安 愿爱你的人兴旺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豫备好了,就如新妇壮饰整齐,等候丈夫。"

——《新约·启示录 21:1-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