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年初一便开烧!!!2月14日激动人心上海发烧行!!!情人节男人们的... [复制链接]

201#

美丽的金色大厅
2008_09060205.JPG (, 下载次数:497)

jpg(2009/2/4 11:44:32 上传)

2008_09060205.JPG

TOP
202#

金碧辉煌
2008_09060213.JPG (, 下载次数:441)

jpg(2009/2/4 11:56:13 上传)

2008_09060213.JPG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09-02-04 11:56:13
TOP
203#

灯火阑珊
2008_09060202.JPG (, 下载次数:449)

jpg(2009/2/4 12:13:39 上传)

2008_09060202.JPG

TOP
204#

等待开场
2008_09060206.JPG (, 下载次数:393)

jpg(2009/2/4 13:18:39 上传)

2008_09060206.JPG

2008_09060221.JPG (, 下载次数:408)

jpg(2009/2/4 13:18:39 上传)

2008_09060221.JPG

TOP
205#

好照片!感谢分享。
简单听音乐
TOP
206#

原帖由 混混 于 2009-2-4 13:28:00 发表
好照片!感谢分享。

谢谢长老的鼓励!
2008_09060353.JPG (, 下载次数:362)

jpg(2009/2/4 15:44:55 上传)

2008_09060353.JPG

TOP
207#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温总理
TOP
208#

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
2008_09060354.JPG (, 下载次数:343)

jpg(2009/2/4 16:11:21 上传)

2008_09060354.JPG

TOP
209#

让我们仰望!
2008_09060350.JPG (, 下载次数:334)

jpg(2009/2/4 16:28:07 上传)

2008_09060350.JPG

2008_09060348.JPG (, 下载次数:327)

jpg(2009/2/4 16:28:07 上传)

2008_09060348.JPG

TOP
210#

他们深邃的目光,便是这尘世之上的星空.
2008_09060342.JPG (, 下载次数:315)

jpg(2009/2/4 17:06:20 上传)

2008_09060342.JPG

TOP
211#

哈哈,没看到星空,看到了老外的屋顶。
TOP
212#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2-4 18:21:00 发表
哈哈,没看到星空,看到了老外的屋顶。


我仰天长啸,目光透过屋顶,直视苍穹!
TOP
213#

境界高,佩服,佩服!!!
TOP
214#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09-2-2 22:19:00 发表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2-2 22:11:00 发表
哈哈,就是价值观的问题了!!!

名机的零件都是不值钱的,既如此何必非摩名机不可???不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吗!!!

真正“有对电路和元器件的深厚经验和认识,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的人,拿台破机也一样可以出极品声,何必拿了名机秀本事。


不是为了摩而买名机,而是买了后又不能达到

为这几句顶一顶!
TOP
215#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2008_09060341[1].jpg (, 下载次数:378)

jpg(2009/2/4 21:10:46 上传)

2008_09060341[1].jpg

TOP
216#

再顶约翰李新年大发烧!!!
TOP
217#

用这套系统来播放童丽,你们真牛,牛得不行
TOP
218#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的音乐能如此包罗万象,如此深刻地感动我。用一句不太确切的话说,除了技巧与才华,他的音乐因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其中的人道主义)而更加宝贵。如果天天演奏柴可夫斯基那种愉悦感官的旋律,我将不胜其烦。”——格伦·古尔德《论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2008_09060336.JPG (, 下载次数:279)

jpg(2009/2/5 12:08:20 上传)

2008_09060336.JPG

TOP
219#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7.2-1787.11.15),德国作曲家。

  格鲁克年轻时师从捷克作曲家、管风琴家车尔诺霍尔斯基钻研音乐。1736年后去过维也纳,寓居过意大利,到过伦敦;随萨马尔蒂尼学过作曲,结识亨德尔,并从亨德尔的清唱剧风格中得到启发。1750年重返维也纳后任维也纳宫廷乐长及歌剧指挥。着手歌剧改革与意大利诗人卡扎比基合作歌剧《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西斯特》等。

  18世纪中叶,虽然意大利歌剧在欧洲广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趋呆板,歌唱演员过分炫耀声乐演唱技巧从而破坏了戏剧的连贯。这与启蒙时代倡导的“质朴、自然”的艺术原则想违背,一些有见地的歌剧艺术家提出要对其进行改革,其中歌剧改革的重要人物就是格鲁克,他的核心主张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伟大原则,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必须从属于戏剧”。格鲁克的歌剧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尔米德》,芭蕾舞剧《唐璜》等。

  格鲁克是当时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奥音乐风格特点于一身的绝无仅有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质朴、典雅、庄重而著称。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对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英国音乐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是歌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08_09060337.JPG (, 下载次数:256)

jpg(2009/2/5 12:55:20 上传)

2008_09060337.JPG

TOP
220#

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席勒

  勃拉姆斯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一生会与这扇门里的女人结下不解之缘。

  舒曼听说来了客人,从书房里走出来,他穿着便服和拖鞋,文静而忧郁,声音低得简直难以听辨,目光亲切柔和,使羞怯的勃拉姆斯顿时摆脱了窘境。

  勃拉姆斯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请舒曼指教。

  舒曼打开琴盖,让勃拉姆斯坐下来弹奏。他还没弹完一页,站在他背后的舒曼就轻轻按了下他的肩头,亲切地说:“请停一停,我希望克拉拉也能听到……”

  克拉拉是他的爱妻和著名钢琴家。

  当克拉拉走进客厅的时候,勃拉姆斯眼前一亮。

  这时的克拉拉虽然已经过了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而步入中年,但正是一个女人的知性、情感和美貌最成熟最有光彩的时期。克拉拉高贵的气质和风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

  勃拉姆斯愣了片刻。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油然而生。

  他的手指无比灵巧地在琴键上滑动。当他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抓住他,兴奋地喊道:“天才呵!年轻人,天才!……”

  这天晚上,克拉拉在她日记里写道:

  “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岁,是由神直接差遣而来的。罗伯特说,除了向上苍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别的盼望。”

  舒曼情不自禁地提起10年前就中断的评论之笔,为《新音乐杂志》写了著名的音乐评论《新的道路》,热情地向音乐界推荐这位新的天才。

  这是他一生最后一篇音乐评论。

  他还运用自己的影响,使出版商出版了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

  他邀请勃拉姆斯住在自己家里。那些天,这对大师夫妇整天议论的就是这个金发青年。

  他们深深地被这个年轻人迷住了。

  勃拉姆斯也完全被这对音乐大师夫妇征服了。他不仅出于感激和知遇之恩,更是钦慕他们的智慧和人格。

  这个年轻人出生于汉堡的贫民窟,少年时代即为生活所迫而混迹于酒吧间里;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也无从学习礼仪。他待人接物粗疏直率,不拘礼节,脾气近乎乖戾。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有着很多农民的习性。但是,他在舒曼和克拉拉面前,却像换了一个人。

  尤其是对于克拉拉,这个女人无论在知性、教养和气质上都要比他优越。即使在他成熟和成名以后,只要他站在克拉拉面前,就处处感觉到她比自己优越。

  他崇拜她。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2)

  在这次有决定意义的会见之后,不到半年,舒曼精神失常。

  早在舒曼和克拉拉结婚四年后的夏天,舒曼就第一次出现神经虚脱症状。后来,甚至连听到音乐声音,神经都无法忍受。他父亲死于精神病。这种遗传症是他的致命伤,也给他和克拉拉如诗如花的幸福生活蒙上了阴影。

  1854年2月的一天,舒曼整个通宵被天使和魔鬼的声音所折磨。接着在一个下雨天,连帽子也不戴,悄悄走到莱茵河桥上,跳下激流中。幸亏被人发现,送进了疯人院。

  当时,正在汉诺瓦的勃拉姆斯,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便什么也顾不得,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

  克拉拉正怀着第七个孩子,这样可怕的打击使她悲恸欲绝。勃拉姆斯成了这位不幸的妻子和母亲的唯一可信赖依靠的朋友。她的苦难感召了他的勇气和同情,使这个木讷的、有点粗俗的年轻人变得感情细腻和无微不至。

  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们,当克拉拉外出表演时,他就在家里看管孩子。他还曾一本正经地给克拉拉写信,不厌其烦地告诉她:“孩子们不肯用功学习ABC,我给他们吃了许多糖果,还是没用,真拿他们没办法。”

  他还代克拉拉去疯人院看望舒曼,把探望的情形详细地写信告诉在外演出的克拉拉。他向克拉拉描绘了他把她的肖像放在舒曼手中时的情景:

  “他吻着它,然后哆哆嗦嗦地双手捧着它放下来。这真是最动人的一幕。他那优美而沉静的动作,他说到你时所表现的温馨,以及他见到你的肖像时的欣悦,我都无法加以描绘,只能让你自己用最美的想象去摹拟了,我是快活得几乎要醉倒了。”

  这时,勃拉姆斯的创作正处在最初的高潮中,由于与舒曼的交往,他终于捕捉到了浪漫派音乐的精髓,于是,他用了半年时间写作了“B大调钢琴三重奏”。在克拉拉心情平静的时候,他就弹给她听,征求她的意见。有时候,又根据舒曼送给克拉拉的主题,弹出一首美妙的变奏曲。

  长期以来,克拉拉一直作为缪斯女神受人崇拜。现在,当她痛苦而又疲惫不堪的时候,还能给一个年轻的崇拜者以灵感,不能不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这使她的心境变得开朗一些。

  在这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亲切气氛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愈显炽烈。

  起初,勃拉姆斯是为了道义上的责任感回到克拉拉身边去的。而今,他已经不可能和克拉拉分离了。

  克拉拉为了疗养,前往佛斯丹特。勃拉姆斯正在外旅行,闻讯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几个月后,克拉拉到荷兰旅行演出,勃拉姆斯为了和她相聚几天,花去了他仅有的金钱,赶到鹿特丹去伴随她。

  勃拉姆斯起初对于克拉拉的虔诚的崇拜和真挚的情感,很自然地渐渐变成了热烈的爱情。虽然,克拉拉比他大整整14岁,而且,是七个孩子的母亲,但这一点也没有减退他对她的眷恋。相反,由于她对人生懂得比他更多,反而增加了她的吸引力。而她对于悲痛的忍耐力和自制力更使他钦佩不已。

  但是,克拉拉是他恩师的妻子,这时,舒曼正落于可怕的病魔之手,而克拉拉依然把自己永恒的爱情奉献给自己的丈夫。因此,勃拉姆斯只能默默地爱她,只能把她看作母亲般的朋友。

  他几次放弃可以出名和赚钱的工作机会,只是为了留在克拉拉身边。他不断地给她写情书,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但这些情书一封也没有送到克拉拉手里。因为,他从克拉拉那儿理解了爱情的真正的涵义,看到了自我克制的美。

  克拉拉理解勃拉姆斯的热情,理解他想要为她献出一切的狂热。但他更爱惜他的天才和他的忠诚。她也原谅他的稚气。她以女性的温柔引导他面向现实,又以母性的爱抚慰他骚动的灵魂。

  整整两年,勃拉姆斯的整个生活,全部是为了克拉拉,为了那种纯洁的、崇高的、无望的爱情,为了那种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爱情。

  克拉拉是他的女神。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3)

  两年后,舒曼去世了。

  这两年来,漫长的痛苦并没有减弱这最后一次打击的分量。克拉拉的心碎了。

  现在,克拉拉自由了。

  过去两年里,那些热衷于散布流言蜚语的卑鄙小人们更加无耻地在那儿鼓噪着。有人甚至说,勃拉姆斯就是克拉拉最后一个孩子的父亲。

  然而,勃拉姆斯却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克拉拉。

  勃拉姆斯倒不是惧怕那些闲言碎语,而是因为,他越来越感到他的爱情是道义所不容许的,而且,这种爱情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这种感情与理智、感情与道德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不能忘却的爱情和难以逾越的道德,在他心灵里撕咬着,使他感到莫大的无法解脱的痛苦。

  舒曼的死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舒曼解脱了。他也解脱了。他找到了控制自己激情的力量。这也是克拉拉教会他,给予他的。

  勃拉姆斯学会了控制,但痛苦并不会消失。他的痛苦只能在音乐中找到寄托,他的激情从心底里流泻到五线谱上。

  他从这时开始构思《C小调钢琴四重奏》,写好后一再修改,直到20年后才最后完成。从他笔尖流出来的不是音符,而是心底的血。

  当他把刚写好的第一乐章拿给他的朋友看时,解释说:“请想象一个人将要开枪自杀,对于他,已没有别的出路。”

  六年后,当他把这四重奏全稿送给他的朋友时,在信中写道:“我把这首四重奏纯粹作为一件古董送给你,——它是穿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的生活的最后一章的一幅插图。”意思是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末尾对死去的维特的描写,暗示了他那维特式的痛苦。

  最后,在他离开克拉拉20年后,他把这个作品交给出版商去出版。他在信中说:“你在封面上必须画上一幅图画:一个用手枪对准的头。这样你就可以形成一个音乐的观念!”

  维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勃拉姆斯则用音符记录下维特式的痛苦。

  维特没有出路。艺术拯救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离开克拉拉时只有23岁,他20年后还没有忘却这种痛苦。《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爱情的纪念和痛苦的结晶。

  《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个标志,是不能忘却的爱情的标志,是不可逾越的道德的标志,也是这种永恒的冲突的标志。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4)

  即使化为尘土 CLARA

  你死去的最爱

  依然填满我们之间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

  这样

  我怎能拥有你,CLARA

  -----布拉姆斯

  布拉姆斯将对CLARA的爱,转化为音符,坚持着CLARA的相信

  布拉姆斯G大调

  第一号奏鸣曲,第一乐章

  一段哀怨无法实现的爱情,

  单纯、深刻的无奈

  因为布拉姆斯爱上的

  是对好友舒曼忠心耿耿的妻子CLARA

  而CLARA对她的爱人舒曼说,

  我会永远追随你,

  即使死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