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FIM DXD CD 马睿的又一个新产品. [复制链接]

查看: 5505|回复: 17
11#

实际上24/96和24/192的信号本身就很难被人耳区分了,更何况24/96或24/192的信号被最终记录为16/44.1的CD音轨。32/352.88只能从数字上影响一下人的心理而已。

对于有母带的录音,不赞成用LP复制。
TOP
12#

原帖由 scfan 于 2009-4-21 12:35:00 发表
实际上24/96和24/192的信号本身就很难被人耳区分了,更何况24/96或24/192的信号被最终记录为16/44.1的CD音轨。32/352.88只能从数字上影响一下人的心理而已。

对于有母带的录音,不赞成用LP复制。


那张黑猫是直刻LP,没有母带.
制版过程中,非线性计算多,所以升频高还是有帮助的,这和直接对比24/96和24/192的音质是两回事情.
淘宝上面出些碟,欢迎看看  http://shop34901335.taobao.com
TOP
13#

原来如此
TOP
14#

计算一下。

听域下限0db,实际声压为10的负12次方瓦/平米。痛域上限在120db,实际声压1瓦/平米。差距比例是10的12次方。实际录音也就是20~110db的范围,比值10的9次方。

2的32次方约是4.3x10的10次方。每级量化精度已经到了10的负12次方瓦/平米,相当精确了。所以到了32位后,量化精度貌似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提高采样频率吧。目标1Mhz如何?

hohohoho
TOP
15#

假设每秒采样一百万次,每次采样数据为32位二进制数。这样,一个声道每秒原始数据是4MB字节。算上各种调制,纠错等等等等,10MB/s差不多够了。一小时3600秒,两个声道的立体声录音,每小时72G左右的数据量。再弄个FLAC 8,APE C4000这样的算法压一下,一张50G双层蓝光基本能装下一个贝九。

呵呵,白日梦中……
最后编辑声色茶马 最后编辑于 2009-04-21 15:04:23
TOP
16#

这只黑猫其实很考机,因为从LP转录过来包含了很多讯息,对全频段的分析力、细节是极大的考验,另外,系统的动态和速度亦要跟得上,播得靓不容易。

至于单双轨,单轨是用VDH出品那只蜂鸟头,双轨用老马自家的头。我觉得单轨更自然点,双轨有少少夸张,更讨好点。
音响的乐趣,在于演奏。
欢迎到访我的博客http://adam.lee.vip.blog.163.com/
累的时候听着音乐睡一会,闲的时候搞搞音响乐在其中。
TOP
17#

原帖由 东莞肥仔 于 2009-4-21 15:32:00 发表
这只黑猫其实很考机,因为从LP转录过来包含了很多讯息,对全频段的分析力、细节是极大的考验,另外,系统的动态和速度亦要跟得上,播得靓不容易。

至于单双轨,单轨是用VDH出品那只蜂鸟头,双轨用老马自家的头。我觉得单轨更自然点,双轨有少少夸张,更讨好点。

在我的系统中也是单轨用VDH唱头的好听,双轨的高低频夸张了点
MarkLevinson N0.31->Benchmark DAC1 USB->Burmester 877 MK2 XLR->MarkLevinson No.23.5->JBL 4344
TOP
18#

第9、10轨那张都很值得期待
音响的乐趣,在于演奏。
欢迎到访我的博客http://adam.lee.vip.blog.163.com/
累的时候听着音乐睡一会,闲的时候搞搞音响乐在其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