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89101112131415» / 7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T-F3IIMC唱头的情结 [复制链接]

查看: 206943|回复: 718
111#

也想请教杰兄.

调整VTA角度时,通常是2<1或2=1还是2大于1呢?唱针在碟上的大概角度上多少?
TOP
112#

針壓計給大傢一個參攷的範圍是必須的工具,否則心裏太沒有底了。

關于VTA的角度,始終沒有找到一個非常準確的測量方式,而且唱片的厚度也不同,是個玩黑膠過程中始終的心結。

靠目測,靠聽感還是比較主關的數據。阿杰兄,寶康兄談談心得。
最愛音樂并因音樂而發燒!
TOP
113#

通常是2》1.
参考值是针尖与唱片的夹角为80度左右,呈锄头锄地的态势。
然后通过听感来微调。
TOP
114#

面对旋转的唱片,正切唱臂就没有侧滑力的存在这个说法值得斟酌,如果没有侧滑力(向心力),唱臂靠什么力作运动?如果靠唱针其中一侧增加摩擦力来拉动,问题也就来了。事实上唱针只要在针曹中存在针压就会存在摩擦力,也就存在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就是拉动唱臂作运动的力之一。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5#

所以就有了主动式的正切臂。不过又引来了另外的问题了。
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 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TOP
116#

个人认为,针尖太小不方便观察,直线型针杆与唱片平面成20(+-5度是容差范围)就可以了。如果唱头设计没有问题,在使用厂家提供的针压时,直线型针杆与唱片平面就会形成20(+-5)度角的范围内,这时候观察唱臂更加方便,通常唱臂与唱片平面达到平行或唱臂支点一端略微高出一点点(一两毫米),看上去基本上还是平行的,这样就可以了。但是最后还是听到声音表现最全面才是最好。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7#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9-1-21 13:39:00 发表
个人认为,针尖太小不方便观察,直线型针杆与唱片平面成20(+-5度是容差范围)就可以了。如果唱头设计没有问题,在使用厂家提供的针压时,直线型针杆与唱片平面就会形成20(+-5)度角的范围内,这时候观察唱臂更加方便,通常唱臂与唱片平面达到平行或唱臂支点一端略微高出一点点(一两毫米),看上去基本上还是平行的,这样就可以了。但是最后还是听到声音表现最全面才是最好。


转贴一段《黑膠漫谈-1(黑膠唱片)》里的内容:

刻录声槽颇似耕田犁地,不同的是耕田是犁动地不动,刻录声槽则相反,按相对运动原理来看,它们就没有区别了。刻纹刀杆与转盘水平表面并非90度角,而是有一定的倾斜度,该夹角称为垂直刻录角。界定的方法是:在刀杆活动支点和刀尖之间作出一条连线,这个角究竟多大为宜,直到70年代后期国际上才明文规定以20±5°为标准。由于立体声唱片的声槽里纵向信息含量远远大于横向信息,因而准确设定垂直刻录角对降低失真、保证音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18#

俺认为即使是正切臂也不能做到0侧滑,哪怕是气浮的,因为唱针始终是要靠唱片坑纹来拉动,一定是存在一个向心力的,只不过相对于支点臂来说它让人不得不忽视而已。而主动式正切臂虽然有外力辅助唱臂运行,但却是一个处于不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的装置,只不过高质素的产品会令个中的误差减少到最小而已。
支点臂的抗侧滑力确实是个难以用工具准确量度的东东,因为它是一个从外圈到内圈不断在变化的力,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大概测量,实际靠听感微调了。不知各位有何好的经验介绍下。。。
黑胶 • 摄影 • 茶——听觉、视觉、味觉盛宴
TOP
119#

原帖由 mylp 于 2009-1-21 15:00:00 发表
俺认为即使是正切臂也不能做到0侧滑,哪怕是气浮的,因为唱针始终是要靠唱片坑纹来拉动,一定是存在一个向心力的,只不过相对于支点臂来说它让人不得不忽视而已。而主动式正切臂虽然有外力辅助唱臂运行,但却是一个处于不断产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的装置,只不过高质素的产品会令个中的误差减少到最小而已。
支点臂的抗侧滑力确实是个难以用工具准确量度的东东,因为它是一个从外圈到内圈不断在变化的力,所以很多时候只能


支点臂的抗侧滑力确实是个难以用工具准确量度的东东,因为它是一个从外圈到内圈不断在变化的力,这一点说的很对,其实针压还会随不平坦的唱片上下晃动而变化,造成摩擦力(也即向心力)跟随变化,这是一个方面。就算唱片非常平坦,针压认为可以恒定,还有至少两个因素能够影响向心力:1、唱片的音乐内容的信息动态不同,频率不同等等,也能引起唱针受到的摩擦力不同,造成向心力不同;2、外圈的线速度大,摩擦力就会大;内圈的线速度相对小,摩擦力也会相对小;因此外圈到内圈的向心力也在由大逐渐变小。

呵呵,想到这些,要完全正确地消除侧滑力(向心力)的影响,真难如上青天啊。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120#

所以凡事不能太认真,大概差不多就行老 :D

留声机脑壳淘宝黑胶唱片店http://shop102175991.taobao.com/
网络室内设计http://www.shejiben.com/sjs/1126466/case/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