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3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吹水现实生活中的音响 [复制链接]

1#
最近脑袋短路想写些,写些关于现实生活中与音响、音乐产生共鸣的点点滴滴,接触音响与古典音乐时间不长,很短,与发达国家相比,傻!应该说是与发达地区有相当大相当大的差距。以下都是一些浅薄的个人主观的观点,个人仍然保留意见,对于朋友们的支持、见解与建议都会认真对待。

05年中受“AYUANIII”兄,168的“我的掌心宝”的影响下玩起了所谓的发烧音响,启蒙音乐是赵鹏的《人声低音炮》外婆的澎湖湾还能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一种全新的吸引力,由于年龄的关系,这种新的方式对于这个年龄段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挑战性,于是慢慢长路。。。

跳过这些经历,相信大多数朋友经历大致相同,心得体会都相当丰富。

好在从前有玩大排量MOTO的多年经历,接触的车友也很多,交流平凡,所以玩起音响来会有更直接的感受,如何短时间的进入状态可能会比一般人快些,事物相通,你会利用一种成功的经验去接受另一种新鲜的事物,这样玩起来会省掉不少不必要的浪费,包括时间与金钱。当时第一套音响就买了发烧线,有秋叶原的AV线和喇叭线,粗波!很牛的样子,发烧了,嗬嗬!还有金宝的信号线与8PR喇叭线,电源线是古河的,这个是音响老板宝哥根据器材给搭配的,很够意思也很关照。这就是玩车留下的经验,凡事都得全面配套,出远门时车会根据不同天气调整不同胎纹的轮胎,化油器的混合比,4缸的平衡(这个这里当时没有4缸平衡仪,只能靠模排气的热量与加速时油门的响应与听发动机的声音,说到这里好怀念那个时代,还有曾经拥有且最喜欢的一代经典HONDA NSR SP3),配套的装备,出行的必要工具和方案等,受这些的影响,当时坚定音响也一样,配套一定要跟上,级别可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所以为那套垃圾立刻配上了发烧线,还有一个独立的听音环境,里面开始很整洁,后来杂乱无章,臭鸡蛋味扑鼻,前后墙用上了专门到菜市场买来的包装蛋壳,听音室嘛!老板娘可高兴啊!多单纯的年代,不过好在我总能遇到好人,喜欢问,所以好人们都会以最坦诚的态度去对待,至于对错与否?得靠自己在不同的时间和阶段作出判断,这个别人可帮不了你。我的入门与当地的音响从业的张兄(梧州人)有大关系,有空就去陈老板的音响店找他玩,其实是去听他谈音响,他告诉我,我需要的答案在刘汉盛的20要(后来又更新到24要)里可以得到满意解答,当时是关于音响与听音室的事。从此胃口大增,哎!没想到在刘汉盛那里得到了一个很系统的学习方法。关于刘宗师(觉得这个号很合适)-----之所以称之宗师,个人认为他对于音响作出的贡献在华人世界里是无人能替代的。接下来半年多后的2005年岁末的广州白天鹅音响展,我一个人(朋友们没时间都不去)兴致勃勃的去了,音响品牌没认识几个,一个字,高档啊!在EGGLESTON的展厅待了很久,用的是KRELL的8件头,口水流到现在,哈哈!换现在的观点变了,不过那可是刚玩音响时最单纯的“圣物”。不过现在也买不起,呵呵!

待续。。。
最后编辑艾格丝通Eggleston粉丝 最后编辑于 2008-12-23 15:31:54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11 23:42: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等着
TOP
3#

我们这一代多数人在内地,没什么背景,很平淡的生活方式,和千千万万家庭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对于音乐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说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港台文化,那个年代部分有条件的人群已不满足于这一切,都把自己的儿女往外送。而我们的家庭在继续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结婚时很想以简单实效的方式,比如旅游、不搞喜宴、不生儿育女等,最终也没有能力摆脱,祖上传承下来的,多数人无法摆脱,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容易让自己迷失方向,反省则更需要发扬和传承下去,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身边也有几个好友,很媚外,很崇洋,还很反动,兄弟们莫生气啊,都在看一些禁书,说起来滔滔不绝,奇闻趣事绵绵不断,在不满足现状的同时我们又需要如何往下走?!可曾想到我们绝大多数人们过的太平生活,何曾不是一种发展。养育13亿人们啊!谁能付得起这个重任!看看今年的512,看看奥运(一种交流的方式,有人说很浪费,很虚),我坚持祖国很伟大!今天凌晨看了CCTV-1的见证节目,其中有个段落在描述关于李教授关于海外记者包括国内高校学生对于民主的一些演讲,很幽默有趣,他告诉你想要的事实,也不过如此,你可以认为那是事先安排的,但结果是一样的。

音响也是一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你知道吗?一个新手入门时,都会在系统上找出许多弊端,是的,弊端大于利,很表面,也很肤浅。诶呀!
但是一旦花自己的代价介入时,才能慢慢的产生好感,日久天长变得着迷,常年累月下来变得执迷不悟,哈哈!发烧了。由于水平有限会很快否定一切,各有各的说法,误导是初哥年代付出的惨痛教训。
最后编辑艾格丝通Eggleston粉丝 最后编辑于 2008-12-23 17:37:19
TOP
4#

认识了几位师兄,年纪相仿,开始常交流,师兄们人手一张蔡琴《蔡琴老歌》、《机遇》,王菲的<天空>、<江河水>、<TUTTI>、<TW1812>,还

有名气很大的贝多芬,也来一张皇帝吧。。。
呵呵!赶紧去买啊。拥有了,没事来几曲,来来去去那几曲,频频喷喷,哎呀吃鸡波,郁闷啊!怎么不好听呢?师兄们说,“蛋鸡无低频,慢,不信来台石鸡”,哇靠!那低频那吃鸡感爽哦,师兄帮卖掉吧,你们名气大,好卖些,呵呵!“石鸡好听,听流行很舒服对吧”,师兄说了,对呀有同感,嘻嘻!再来蔡琴,我拐!人声不够厚波,廊子办啊师兄?“换线”,你滴金宝线快,紧,薄,上AQ嘛,AQ厚,当时38度5名气在我们心目中大得不得了,买线找他没错,赶紧又上,呵呵!蔡琴好听了,满意。改天到师兄们家一听TUTTI,耶!怎么场面那么大啊师兄?我的是落地箱,肯定大啊!哎呀!又琢磨着上落地,那种好啊?要买买进口的,本地有个小落地品牌,回来一开声,是不一样哦,声音都细腻了不少,惨了,开始听得出谁粗谁细了,又来一曲天空,完了,口水声听不到,机遇里的月光小夜曲数蛙叫,怎么总找不到那第8声啊?又问师兄,CD解析力不够,用那个那个的好,又一琢磨,改天回来又一开声,嗬嗬,是波,数到了,口水也有了,那时没玩机架,放地上,有时有震动,音乐会中断,一问,要上机架防震,再来几颗钉,声音音乐味好,上上上!前后瞎折腾了快一年,不是我们傻!只是几个难兄难弟当时水平够臭,好玩啊。。。。。。
不久认识了久仰的D烧和李厂长,拿去给认证,靠!假的,开声,你看声场不对,平,没层次,下次莫搞这些DIY的线了,浪费钱。这下服了,的确老烧,前辈一听就讲出这么多板路,佩服啊!。。。。。。
慢慢的圈子大了,新鲜东西太多,没事几个难兄难弟都搞房间,又是蛋壳又是被子,一个扩散一个吸音,音箱到处乱移,呵呵,声音纯哦,有声场了,不久又来了几位外地大师,一听,控不住,咋办?换功放啊,又开始找合适的功放,哎!在2007年初终于明白原来3大件才是关键,于是几个兄弟新的方案又先后出台,不乱买线也不相信钉子了。某一天邀请高手到家一起听,不行,声音粗,没有音乐味啊,质感不够,不饱满,下潜也不够,如果不想换器材,可以考虑上些线调整一下,掌中宝在外地烧友那搞来几根好几W元的线材,一上,人声喉咙声够清晰,很有磁性,完蛋了,这是哪啊?买线都好几万元,还有其他几根都还不在预算内,算算也得十来W,NND!一气之下,退烧咯,没过一个月,是灰复燃,继续。。。。。。
TOP
5#

不错,请继续吹水……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6#

好帖!粉丝大作啦。
TOP
7#

说起器材,换的速度没比得上换碟快,但是对于发烧这个行当来讲,水很深,深蓝色的,蓝得发黑。前辈们都引导我们初哥,在换器材的同时音乐鉴赏力也要相辅相衬的跟上,何谓音乐鉴赏力?这个麻烦可大了,反正没事多听古典,这就是启蒙阶段的口号!

怎么入古典的大门?到处找资料,百度,酷哥!买书,一看,一版一版的,不熟悉又生硬,何时才啃得进去!来点状态多难啊!希望感觉快点到来!4季在古典里较流行,就这开始吧,不习惯中,没事更喜欢海飞之和卡拉扬那种讲究技术和激情的方式,听以他俩的作品为主,没有流行来得善解人意,没事还是以听流行为主,港台(最喜欢就是张国荣,好希望自己的系统能放好他的声音,忧郁有情意,醇和有磁性)。欧美的,还有慢摇,格莱美。期间穿插些民乐,鼓捣器材还是精神寄托所在,终于有一天,听出了什么叫质感、密度和能量感,强啊!古典大门此刻向我敞开,很神奇,说来可能没人与我这样的古典入门方式,这是真的。为了体会什么叫质感和密度从器材里播出,我在张大师(本地这个,不是梧州那位)那里与大嘴的引导下,不知动摇了多少回,才能真正搞明白这其中的奥妙。接下来直接跳过巴洛克时代,还有EMI、飞利浦、RCA等公司的碟片,也不是很强调大师们的作品,比如朋友们喜欢肖邦、贝多芬、Mozart等等的作品,奇怪,很喜欢TAS年刊CD,还有巴赫(贝多芬称其为大海,不是小溪),其实巴赫真的不难接受。我当时常跟朋友说,巴赫的作品估计在我40岁后才有可能接受一点,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听他的音乐时,你会感觉到一种无穷的力量在自己周围,那里的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一生一世的,有深刻无比、人性无比、还有来自老外所信仰的上帝,上帝之声在人间。当贝多芬、海顿们在用复杂的方式表达一种至高无尚的场面或一种寄托时,那种复杂的交响大餐在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下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一把大提琴足以回放世间万象,多么恐怖的事情,在此刻我感受巴赫就是个超人,再深入,一曲巴赫管弦乐,完了!他简直就是“神”,至高无尚、完美无缺,太厉害了,他能牢牢的抓住凡人的心,抓住人性的弱点。“神”在自己心目中是一种信仰,人无信仰是很可悲的,所以我需要神,在现在,港片里的《头文字D》里有关“神”的一段对白,说的大致是:“神也是人,只不过他做了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所以成为了神”。这个方式很适合这个年代,因为我们要相信科学,解除迷信,这就是符合这个年代的解释方式。

巴赫无需刻意去了解去追随,他是神,一种降临到身上会使之一变的人和感觉,这就是我欣赏巴赫作品的方式。
最后编辑艾格丝通Eggleston粉丝 最后编辑于 2008-12-23 20:46:41
TOP
8#

原帖由 艾格丝通Eggleston粉 于 2008-12-23 15:20:00 发表
我们这一代多数人在内地,没什么背景,很平淡的生活方式,和千千万万家庭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对于音乐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说来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港台文化,那个年代部分有条件的人群已不满足于这一切,都把自己的儿女往外送。而我们的家庭在继续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结婚时很想以简单实效的方式,比如旅游、不搞喜宴、不生儿育女等,最终也没有能力摆脱,祖上传承下来的,多数人无法摆脱,在今天这个浮躁的年代,很容易让自己

看来桂林黄老邪毒你不浅啊!
TOP
9#

呵呵!你廊子晓得啊,莫给他看到,要不又要开座谈会了,哈哈!
TOP
10#

LZ请继续吹。呵呵。
TOP
11#

好滴。谢谢楼上支持!
TOP
12#

音响真的很夸张,当处于某个阶段时,他会是很忠实的朋友,它没脾气,又不挑食,反正你需要它时,它会无偿奉献,不过你太过分到了忍无可忍时,它还有可能无动于衷,它是沉默寡言的,有些冰冷的,有些热气腾腾的,有的没事还用几只发光的大眼睛盯着你,从头到尾,你摸摸它会很开心,摸一下它会小声为你倾诉,再摸一下还会大声向你歌唱,不过它也有卧床不起的一天,但愿总在明天的明天。

为什么有烧友都很怀念从前的器材,认为那样的有味,是吗?这个我也想听到权威人士透露,不过原来看过台湾刘汉盛他们一帮大烧的对白,很神的说。再说到CD片源,老烧和高烧们都早已下手,现在的复刻版、再版、乃至盗版,反证千万别在一起比,其死人,还有更气人的,没事上张LP,那也够狠毒的,毒倒多少英雄豪杰,绵绵密密、滔滔不绝,象黄河之水一样泛滥,真正的质感惊人、饱满宽松还自然贴切,重量感与音乐性太惊人,还有逼真的实体感。参数上比不了CD,指标也没CD强,但是它就是强,它喜欢以事实说话,吹水公带领的吹水帮一行,让我更坚信LP的绝对实力。不过也有例外的,我在某大师那听到LP出来的声音和他的CD一样,吓诗人。我没玩过LP音源,也不是很深刻的去了解过它,朋友说它本身碟片的信息得到还原程度高。我这样理解不知对不对?还有它本身播放出来的人耳能接受的频段非常饱满自然,那种宽松感是否就是在人耳范围内的动态与速度,因为人耳听到了LP比CD出来的更像真和饱满,是否意味着一种不完美的错觉,干好适合人耳的区别能力,所以听到的比CD更快速饱满、更有质感重量感密度感和实体感?
最后编辑艾格丝通Eggleston粉丝 最后编辑于 2008-12-23 22:05:47
TOP
13#

谢谢W版!提前祝W版和各位朋友圣诞快乐!!!
TOP
14#

吹水得好,好文笔。

“LP出来的声音和他的CD一样,”——不知是喜是悲???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15#

粉丝这么快就置顶啦,有料啊.
TOP
16#

可惜是悲了,呵呵!要不我这个CD也不用难过了。
TOP
17#

原帖由 艾格丝通Eggleston粉 于 2008-12-23 20:58:00 发表
呵呵!你廊子晓得啊,莫给他看到,要不又要开座谈会了,哈哈!

哈哈我有千里耳!
TOP
18#

名琴兄还谢谢你多指教,你和吹水公让我坚定了退烧改吹水的目的,呵呵
TOP
19#

刚从梧州回来!!顶一下你粉丝。
QQ:363175672  电话:15875709007  淘宝店http://shop60492202.taobao.com/
TOP
20#

艾格丝通兄好文。不顶不行,继续期待。
HIFI是个无底洞!--------乐林8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