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334353637383940» / 4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拜访约翰李 [复制链接]

查看: 110429|回复: 488
361#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慢慢挖掘,潜能源源不断
TOP
362#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香飘渺“乐”韵中


因为有了“品茗阁楼”,好友、熟客踏来,首先不是想到介绍最新的各类器材和“玩物”,脑海中第一寻思着用什么茶品招待,沿着旋转楼梯拾阶而上还没顾得上抬头观望,一阵阵幽幽茶香便已扑鼻而来。

清幽淡雅的西湖龙井,甘爽甜润的安溪铁观音,厚重岩韵的武夷大红袍……

酷暑难耐,但是这个夏天因为有了清雅的西湖龙井,因为有了醉人的音乐,更因为有了这个温馨的小室,无论什么音乐做伴茶也似乎变得更香,音乐也愈发的醉人;嗅着茶香,心在品阅着莫扎特的小夜曲;目光不由得停留在那翠竹前的一句美文: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主人。每一个午后,每一个傍晚在这里都上演着一场高谈阔论——煮“茶”论“音”雄。

喝茶与听音乐,相得益彰的一种生活雅趣,注重的更是一个“品”的过程。“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林语堂先生的一席话透彻地揭示出茶对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何等的重要。

对茶的赞誉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苏轼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中叹咏的: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品茗者醉心寻觅着似佳人般的佳茗,爱乐人执着苦寻的何尝不是佳人般的佳音呢?


ZT
TOP
363#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什么是美声,什么是佳音?

有人或许会高谈阔论美国声如何大气壮观,英国声如何美艳迷人,德国声如何精;隹严谨,丹麦声如何忠实传真等,熟不知HiFi音响几十年发展,科技技术日新月异,原先的人为定义,僵硬划分早巳显得苍白和无力,事实上美国声也有细腻甜润的,英国声同样也有动态凌厉,气势磅礴的,所谓好的标准,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我所理解一套器材首先要满足一个最低要求,那就是“平衡和宽松”。平衡自然是要求整个。向应频带内做到“衔接自然,响应均衡”;所谓宽松事实上是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味”,当然可以形容它“甜”,可以形容它“润”也可以形容它“劲”,但这些都是色彩上的描述,属于一种个性化的理解,若从基本的物理特性上讲,声音还原首先要松弛没有挤压感。

说它是最低标准,恰恰做起来往往难度重重。毕竟一套音。向系统涉及很多环节,类似于“木桶理论”,优势并不在于长处,问题往往决定于最薄弱的那一环。

ZT
TOP
364#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这个结论显而易见,恰如喝茶:品茶,要讲究选茶、择水、候汤、配具还有环境的选择和营造,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品茗效果。选茶,我们已经可以做到按需所求,无论绿茶、红茶、白茶还是黑茶、青茶、黄茶,六大茶类只要银弹充足加上现在日异繁荣兴盛的茶叶市场,估计选择到自己钟情的茶品不会存在大的问题,就如同音响器材市场,选择面还是很广的。

择水?困惑的何等你我。不过茶圣陆羽《茶经》早有指明方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而唐人刘伯刍把扬子江中泠水(江苏镇江金山之西)列为第一,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世人称誉为“天下第一泉”,因而有了一段:“蒙山顶上茶,扬子江心水”。

蒙山茶好寻,这扬子江心水确实得来不易,喝茶如此,组建音响器材更有过之的难度!

如果把好的音乐比喻为茶,那这水自然就是器材了。毕竟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有了好水、好器才能品到佳茗似佳人般的“美”。为求上水,苏轼有诗: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更有唐相李德裕为求惠山之泉,不远数千里,特设驿传递,传为佳话。

相比扬子江心水,相比惠山泉,看来玩音响要容易多了,我等幸事!
TOP
365#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提起ATC可能玩家无数,名字也早巳如雷贯耳。面前的这对音箱SCM-19是ATC新款监听系列中最大号的一款书架箱,这款箱子应用了ATC最为代表性的,也是久负盛名的SL系列单元,高音为25mm软球顶,  中低音150mm。提到ATC的高音,有玩家曾有所诟病,认为它还不够通透和飘逸,延展性略有保守,新系列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是否有针对性的提升,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这款新高音有了细微的变化,高音面板充分考虑了反射问题特意采用了厚铝制造,并且增加了浅浅的号角设计,这一小小的变化带来了更为丰富的泛音响应,听感上敏锐度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令人欣喜。不过提到ATC,可能给人第一的印象就是难推。老款ATC确实因为灵敏度过低让玩家总是望而生畏,事实上在玩家之中有种理论:灵敏度越低保真度就越高,且不论是否有科学根据但多少是有很多实践经验作为支撑的吧?

ATC的声音特点就在于它的均衡性和全面性上,也就是说它本身的素质已经非常全面,之所以定位于监听风格,也正印证了这一点,无论两端的延伸,还是中频的质感,或者各频率的衔接,ATCl9都表现得无任何缺憾,音色属于那种强调密度强调空气感的中性风格。说它的音色讨好人可能有些牵强,说它忠实或者“很监听”又有失偏颇,ATC的声音可以形容为底蕴丰厚,大气磅礴,清澈透明之中不带任何献媚的做作,凝重稳健之下又不失阳光般的灿烂,那种气定凝神的风范口叫人越听越投入,越听越品出端庄之气。新款的SCM系列较之老款灵敏度有些提高,暂且不要因此忽略了对放大器的要求,ATC属于那种让你挑不出硬伤,找不出缺点的完美产品,如果你没有领略到它的风采,没有感觉到它持久的可听性和音乐味,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它的素质和潜力,入手解决一定从你的音源和放大器开始,它一定会还你一个满意和惊喜。SCMl9能给你什么?恰似一钵扬子江心水,正所谓:
扬子江心第一泉,南金来北铸文渊。
男儿斩却楼兰首,闲品茶经拜羽仙。

又或:
日斜未放沧浪渡,饱酌中冷洗宿心。
TOP
366#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午夜再一顶!!!
TOP
367#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早上再一顶!!!
TOP
368#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谢谢老浦东,老浦东喜欢花雕,我来讲茶与音响.
TOP
369#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从传统的品茗艺术、茗饮文化而言, 茶具不仅是一种盛放茶汤的容器,更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并富有文化意蕴的茶具,对于衬托茶汤,保持茶香,提高品茗的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陆羽所说的——“益茶”。

从唐代煮茶的“越州碗”到宋代斗茶的的“黑釉盏”;后至明代的“紫砂壶”、清代盛行的“青花瓷”和在民间更为流行普及的“盖碗”。茶具形式、造型的演变随着茶品的变化、冲泡技艺的日趋精湛演绎着茶文化的渊源流长。

驾御ATC有很多搭配很多推荐,烧友常为找到更可心的功放而收获一种成功感,我想这正是把玩它的乐趣所在。茶圣为觅良水巡游四方,采集试用无数山川之名泉,终于有所定论;诗人苏轼为觅上水而“自临钓石取深清”。为求一杯好茶,首先要求“上水”再求“良器”,品茗如此,听音岂能懈怠?好在当代资讯畅通,求一良器不必鞍马劳顿,跋山涉水,只须继承先辈“自临钓石”之精神,用心、用耳“取深情”则必有斩获。
TOP
370#

回复:今天拜访约翰李

李老弟谈茶和音响音乐的心得不错哟。中国是茶道的故乡。中国的茶也是世界闻名,就如中医是独树一帜的,是华夏文明和文化的象征。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应该更多些去了解。值得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