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复制链接]

1#
举手之劳转帖PMC的系列报道,转帖来自台湾的代理的专访之旅,请富盛老大和各路高手品鉴交流,共同认识不同音响厂家的成长历史、研发技术和创业精神。这也是我们作为产品使用者很感兴趣的也是需要了解的。




文‧郭汉丞
能在BBC担任资深工程师,等于是站在世界录音舞台的颠峰,但Peter Thomas为了实践理想,决定创立PMC(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投入专业鉴听喇叭的设计与制造,他身边的朋友都认为Peter疯了!1990年代初期的英国,当时正遭逢经济衰退,无论是国内消费或出口贸易都疲弱不振,但是Peter却决定凭借长期的专业音响研究知识,建立PMC的鉴听喇叭王国。从全名“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直接把“专业鉴听喇叭”当作公司名称,想把PMC变成录音室标准配备代名词的雄心壮志,不言而喻。到目前为止,从英国BBC到美国好莱坞,全球上百家录音室一致采用PMC喇叭,如此辉煌的成就,是Peter一步一脚印,坚持理想的结果。

“我还记得1990年代初期我要离开BBC,自己创业制作录音室专用的鉴听喇叭时,周围每一个朋友都认为我疯了!”英国Professional Monitor Company(PMC)主事者Peter Thomas在采访时如此说道:“当时英国经济衰退,景气非常不好,而我在BBC(英国广播公司)的工作相对稳定,大家都劝我不要离开,但是我认为该是时 候了,那时候就该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1991年,Peter Thomas毅然辞去了BBC稳定的工作,创立PMC。

专业的偏执狂

PMC的设计者兼老板Peter Thomas。

在最不景气的时候放弃稳定高薪的工作,投入未可知的PMC创业之路,可以猜想Peter Thomas对制作鉴听喇叭这件事,有着绝对的偏执狂。正如Intel总裁安迪.葛洛夫那句「惟偏执得以生存」的名言,摆在Peter身上显得格外鲜明。 Peter从英国Cantebury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以后,应试进入BBC,由于是科班出身,BBC将他分配到专业音响研发部门,就这样,Peter在 BBC钻研了十四年,学得一身好功夫,也因为Peter Thomas的偏执与坚持,选择在最不景气时创业。在稳定与追求自我实践之间,Peter选择了困难与风险,创造了PMC的传奇。
在勇于实现理想的过程中,Peter Thomas并不是独孤军奋斗,在1990年代初和Peter一起创业的伙伴还有Adrian Loader。Peter和Adrian是在BBC一起工作的同事,志趣相投,Adrian在BBC工作了大约十年以后离开,而Peter则继续在BBC工作,但是当Peter在BBC工作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设计传输线式喇叭,也就是今天PMC喇叭的雏形。

在BBC的研究打下基础

由于Peter在BBC担任电子设备相关的研发部门,因此拥有许多资源可以进行他的研究,但倒不是“利用”公司资源,私下作自己的研究,Peter当时的工作目标之一,其实就是要制订新一代鉴听喇叭的规格,而在研发过程当中,Adrian则是共同参与讨论的伙伴。

源自BBC最著名的喇叭莫过于LS 3/5A,不仅当时BBC大量采购,家用市场上也卖得非常好,甚至到今天还有人愿意高价收购二手品,是极少数喇叭可以保值,甚至增值的产品。LS 3/5A固然极为成功,但当初设计时是为了广播工程监听所需,重点摆在“人声”,就是要让广播人清楚地鉴听广播的口白效果,需求的频宽和音压都相对比较小。不过若要用在录制音乐或电影音效的鉴听喇叭,必须具备较高的功率承受力,以达到录音鉴听所需的音压和动态范围,可惜无论是LS 3/5A,或是后续推出更大型的LS 5/8或LS 5/9,都不能满足这类录音鉴听的需求。所以当年Peter和Adrian在BBC的工作,就是研究新世代的鉴听喇叭,足以应付高功率输入与大音压播放,而且失真率要很低。

历经五次失败才过关

Peter 从一开始就决定采用传输线式箱体设计,以便在有限的箱体之中回放完整的音乐频段,历经约五年的时间研发,终于在1990年左右完成。我很好奇Peter所谓“完成”,究竟拿什么做标准?结果答案就是BBC的专业测试标准,他说BB5名称的由来,就是“Big Box Version Five”,也就是第五次改版。即使到今天,BB5也还是PMC的旗舰,可见当年下的功夫有多深。

在大约五年的研发期间当中,Peter和Adrian试做的“Big Box”喇叭,都会送到BBC来测试,从中汲取修改的意见。Peter回忆当时最初的设计,全部都是手工画稿,没有CAD计算机辅助,所以几次原型都失败。 最后他们藉助CAD系统,终于成功的解决传输线式音箱的难题,在第五个版本通过BBC的测试。但随着BB5的成功,Peter在BBC的工作也必须做一个抉择。因为BBC内部规定员工不能够卖产品给公司,如果Peter继续留在BBC,那么BB5就不能卖给BBC,所以Peter决定和Adrian一起创业成立PMC。

主打专业录音室市场

争取到BBC的订单,对于PMC而言奠定了创业初 期的业务基础,随后问世的MB1,则是“Middle Box Version 1”的缩写,当时主要的目标是担任后制(post-production)的录音室,Peter与Adrian长期在BBC的专业录音室工作经验,让他们 很精确地掌握各种类型录音室的需求,而Adrian的业务长才,更是PMC创业初期的功臣。
在开始的几年当中,Peter专心从事研发与生产监督的工作,Adrian则是不断找来订单,让Peter几乎忙不过来。Adrian不仅在英国抢下众多专业后制与Mastering录音室的生意,同时也只身前往好莱坞攻城略地,从电影配乐的制作圈子开始,逐步建立PMC在好莱坞音乐制作的地位。在业务最繁 忙的时期,Adrian几乎都住在美国,留下Peter一个人在英国顾工厂。

Peter说,他们原本以为美国市场很大、很复杂,但实际上好莱坞的圈子却很小、很封闭,所以当年PMC要跨进美国专业市场并不容易,直到Adrian搞定其中一两位关键人物,正式在声誉卓著的录音室服役之后,好 评很快地便在好莱坞的录音圈里传开,市场如滚雪球一般快速成长。

纪念老朋友的AML1

谈了这么多Peter与Adrian创业时的故事,或许读者想问,怎么PMC的报导标题只有Peter Thomas一人?很可惜,业务能力一流的Adrian在1997年因为胃癌去世,所以Peter自己一个人扛下了PMC的重担。此间代理商是PMC的老 伙伴,当年也是和Adrian接触拿下代理全,莹声施孝棣先生聊起这一段过往时,他说Adrian真的是超级业务员,十多年前莹声开始代理PMC时, Peter几乎不说话,是个标准的技术人,所有业务的接洽都由Adrian负责。

不过我来英国和Peter聊得很愉快,怎么也不像施先生口中那个半天绷不出一句话的闷葫芦。代理商私下告诉我,Adrain的过世对Peter影响很大,不 仅痛失创业伙伴与多年老友,PMC在当时已经颇有规模,他突然间要扛下整个担子,所以不能继续关在家里做设计,连业务也要自己管,几年下来自然越来越能言 善道。

我没再多问关于Adrian的事情,因为光是提到Adrian的名字,Peter讲话的速度都会变慢一些,显得若有所思,可以感觉 到即使是十年前的事情,依然对Peter影响很大。Peter还真是一位“惜情”的人,像是以Nomex单体制作的PMC“史上结构最复杂的鉴听喇叭”,命名为AML1,其实就是Adrian Loader全名缩写,用来纪念老朋友。我相信AML1永远不会停产,甚至不会改款,因为它不仅是PMC的喇叭之一,更是为老朋友所创作的产品!



分享 转发
Mobile:18078136988 QQ:526061404  淘宝店http://shop34929155.taobao.com/
TOP
2#

回复: 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传输线式音箱的代名词

PMC创业的故事大概谈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了解PMC的设计基础。提到PMC,几乎每个人都会联想到“传输线式音箱”(Transmission Line),从第一对成功商业化的产品BB5开始,到最小的书架型喇叭DB1,全部都采用相同的原理,让PMC几乎成为传输线式音箱的代名词。虽然传输线 式音箱并不是PMC原创,但是PMC却是把传输线式喇叭设计推展到极致的音响制造者,连今年CES亮相的超薄型壁挂式喇叭Wafer也不例外。或许我们可 以大胆的说,若要找寻当今最好的传输线式喇叭,PMC肯定是第一选择。

但是在来到英国采访之前,我心中却存有很大的疑问,虽然PMC在传 输线式音箱设计树立了当代典范,成为众多录音室采用的鉴听标准,但为何大多数传输线式喇叭制造者,都禁不起时间的考验,淹没在音响历史的长流中,只有1990年代后起的PMC能够独树一格,把传输线式喇叭做得这么好。不仅BBC愿意在PMC刚创立之时就大量采用,十多年下来,PMC几乎攻占了全球主要 录音室,包含音乐与电影制作,都能看到PMC喇叭的踪迹,显然Peter Thomas有读到的“不传之秘”,才能把传输线式设计发挥到淋漓尽致。

理论很好、难题很多

“其实很多的技术早就已经开发出来,但是设计者却没有好好运用,所以才会造成某些误解。” 传输线式音箱正式诞生,可以从1965年A R Bailey在“无线电世界”(Wireless World)发表的文章开始,后来IMF的John Wright由此改良,设计出一系列传输线式喇叭,在他的收藏当中还有不少这类古董级传输线式喇叭。但是Peter表示,每一种设计理论都有其优点与缺 点,优秀的设计者就是要从中找寻解决之道,去芜存菁。“从来都没有完美的设计,我们都是从问题中找寻答案,慢慢累积解决之道。”

究竟什么是“传输线式”喇叭?就是透过传输线的通道,增加低频的量感与延伸能力。基本理论从四分之一波长来计算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在设计喇叭时,先决定预计要达到的最低再生频率,那么传输线导管的长度,只要大约四分之一最低频滤波长的长度即可。

譬如MB2喇叭,低频延伸可达20Hz,所以传输线导管的距离以音速334公尺计算四分之一波长,大约需要4公尺的传输线导管。不过,实际上MB2的传输线 距离为3公尺,这个问题在我去英国之前已经先计算过,所以直接询问Peter,他说计算的公式是理论值,算出来的答案只是理想中的数值,但现实和理论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实际上传输线式音箱的设计不能照本宣科,全按教科书的公式来搞,要不然全世界的喇叭制造者都会做了。

容积与阻尼相互影响

组装前的MB2的音箱。
    
如果从各种DIY的书籍中,不难发现关于传输线式喇叭的实做参考,甚至连详细的设计图都齐备,似乎懂得精细的木工,装上单体,就能自己做出传输线式喇叭。 Pete说:“很多人谈到PMC制作传输线式喇叭,讲起来都很简单,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从来不和他们争辩,因为我知道PMC在这当中投入了多少心力,想尽 办法将很传统的音响理论做到最好的地步。很多事情讲起来简单,真正做到好却是不容易。”

在PMC工厂边走边聊,Peter顺道指着组装中的GB1音箱,他说传输线的导管不仅要考虑最低频率再生所需的距离,同时导管的有效容积也是关键的计算项目,所以理论上的传输线导管距离,和实际上的成品 略有差距。当传输线导管的距离和容积计算完成之后,还必须在箱体内部安装阻尼物与吸音材料,这些额外增加的物质,都会影响传输线导管内部容积计算的正确性。所以基本的理论可以初步计算出要达到某个低频延伸所需的长度与容积,但是还有许多变量影响。

此外,传输线式音箱的开口,从喇叭端到最终开口,传输线的导管并不是平均一致的大小,而是从单体端开口最大,然后随着传输线的弯曲转折,逐渐变小。也因为内部传输线的结构复杂,使得此类音箱制作 成本比起传统密闭式或低音反射式音箱高出数倍。从导管开口、路径、容积、阻尼,每一项变量都会影响最终的声音表现,难怪传输线式的理论由来已久,但却很少 人制作出优秀的产品。

内部阻尼反复实验

OB1的剖面图,可以清楚看到传输线的信道,里面还装置了各种阻尼物,而且每一个面所使用的阻尼,厚薄与材质都略有不同,这些都是PMC的秘密所在,光看是学不来的。


既然有心人只要花时间就可以摸索出个道理,那PMC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原来内部阻尼更是有学问,Peter说多年来各家传输线导管各有千秋,基本上按照公式计算,加上反复的实验,都有机会设计出可用的音箱,但是内部阻尼加上去以后,整个计算的变量就完全不一样了。

阻尼物究竟要放多少才能和原本计算的容积相符?要用空隙较大的阻尼物还是密度较高的阻尼物,也会影响声音的表现。这些箱体内部阻尼的搭配,就是PMC的学问所在。

“你仔细看,每一个转折与宽度不同的传输线导管,其中所使用的阻尼物材质都不一样。无论是厚度、密度,或是表面凹凸的程度,每一款喇叭都有严格的使用规范,而 且每一款喇叭的阻尼物配置都不一样。”Peter强调,这些看似简单的吸音阻尼,每一处变化都有影响,PMC的研发就是不断实验、不断试听,千锤百炼的结果。

结果决定方法

我问Peter为何一定要选择传输线式来设计PMC喇叭?是技术上 的挑战,还是刻意标新立异?Peter表示,一位负责任的设计者,都会在心目中先设定所要追求的目标,然后依据目的找到适当的方法,而所有的设计理论都有 其优缺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美的设计理论,可以制作出完美的喇叭。Peter笑称:“世界上如果有完美的设计理论,制作出完美的喇叭,那就不会有这么多音响厂牌存在了。”

既然所有的理论都同时存在着优点和缺点,Peter认为设计喇叭的过程中,每一位工程师都必须依据自己的目标作取 舍,把心目中最重要的项目做好,若干理论上的缺陷则必须忍耐,换句话说,喇叭的最终结果,经常是妥协下的产物,一切以设计者的目标为依归,要采用哪些工法,要从目的决定。


由左至右为:密闭式音箱→低音反射式音箱→PMC ATL先进传输线音箱设计。

最低失真是第一考虑

既 然完美不可得,设计喇叭总需要做出取舍,接着我问道,如果要列出所有的设计目标排列优先级,PMC最关心的重点为何?Peter想了一下:“我可以一下 子列出许多重点,但是要排出优先级,得要考虑一下。嗯,我想达到最低的失真会是我的第一考虑,但所谓的”失真“,包含的项目很多,所以等于涵盖了几项优先项目,包括宽阔的扩散角度。接下来我会把均衡的频率响应列为第二位,而第三顺位就更难界定了,譬如时间相位,其实也包含在第一个优先项目当中,又或者箱 体刚性,同样也和失真有关。”
  
在低失真的要求中,Peter说不仅音箱、单体都要配合,PMC特别注意喇叭的扩散性。话题又回到传输线式音箱基本的设计变量,包括传输导管长度、开口、路 径、容积、阻尼等等,Peter说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的计算与反复的实验而得。前面说到理论值指示设计的参考,但是BB5的成功,最后还是仰赖CAD辅 助设计,让传输线式箱体达到更为精确的设计需求,解决了长度、开口、路径与容积几项交互影响的变量,达到基本的要求。
Peter说,计算机辅助工具与设计理 论都不是秘密,如果有人愿意花时间研究,再参考PMC的作法,或许可以研究出自己的心得,但是在设计摸索的过程中,肯定非常费时,不如直接选用PMC喇 叭。

实地体验PMC的诞生过程

关于PMC传输线式喇叭的设计,我想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接下来让我们实地走访PMC的工厂,从每一道流程了解PMC诞生的过程,从每一个细节当中,体验PMC的英国工艺精神。
最后编辑spw 最后编辑于 2008-10-13 18:37:10
Mobile:18078136988 QQ:526061404  淘宝店http://shop34929155.taobao.com/
TOP
3#

回复: 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PMC工厂位于鲁顿(Luton),地理位置大约在英国中央,离海边较远,早年是生产汽车引擎的重镇,但是随着1970年代英国汽车工业的衰落,商业型态逐渐转变为货运中心,鲁顿机场是英国第三大,连火车站都称为“Luton Airport Parking Way”。除了长程的国际线之外,Luton机场与欧洲的运输网络可说四通八达。从伦敦到鲁顿,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车程大约40分钟。这次PMC 的参访行程还邀请了洋活录音室的录音师王秉皇一同前来。洋活也是PMC的爱用者,包括最大型的BB5主动式系统、AML1、LB1与DB1,都是王秉皇平 常工作使用的鉴听喇叭。

英国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四通八达的火车与Underground地铁。

英国火车运输发达

在转车之际,我特别到King’s Cross车站拍照,这是“哈利波特”赶上学穿墙而过的“9 3/4月台"。

一行三人从伦敦出发,从Underground地铁转搭火车,抵达Luton Airport Parking Way车站。抵达Luton车站时,业务总监Miles Roberts已经开着雪铁龙休旅车,在停车场等着我们了。Miles戴着全反光的酷炫墨镜,见了面先问我们会不会觉得天气太热,原来五月初的英国才刚进入春天,通常不会有将近摄氏30度的高温,但是我们造访PMC时的天气却出奇的好。从鲁顿火车站到PMC工厂,开车大约5分钟,沿着乡间小路左弯右拐,不一会就抵达PMC的工厂。

这次到英国采访,并不只参观PMC一家,还包括了Nottingham与Armor Group(QED所属的集团),工厂所在地都远离伦敦,但每一家公司和火车站的车程都不到十分钟。由此看来,便捷发达的火车运输和英国城镇的发展息息相关,而Miles告诉我们,PMC选择鲁顿作为生产基地,是因为地利之便加上相对便宜的厂房。

采访拍照完全不受限

PMC工厂的现址并不是创业时的地点,而是2002年才搬过来的。Miles说那时候PMC的业务扩展很快,既有厂房不敷所需,但他们一直想留在鲁顿,刚好找到这个厂房,价格很漂亮,于是决定买下来。在前往工厂沿路上尽是绿意盎然的乡村景色,看不出任何工业区的痕迹。甭说烟囱林立,看得到的烟囱只有家家户户的壁炉通风口。不过仔细想想,像PMC这类专业喇叭制造厂商,属于低污染、高附加价值的生产者,也就不需要选择集中式的工业区。

整个PMC工厂的参访过程,由老板Peter Thomas、营销经理Keith Tonge与Miles Roberts全程陪同,在进入工厂之前,我礼貌性地询问Peter,有没有哪些地方属于商业机密不能拍照?Peter大方的说随我想拍哪里都可以,有需 要还可以请Keith帮忙取景。他说喇叭的设计并不是看过就能理解,其中有许多奥秘,都是经年累月的经验,此外每一款喇叭的设计都是整体考虑,而不是采用 某一种昂贵的料件就可以发出好声,所以请我尽量拍照,他相信PMC的技术不是看看照片就学得起来的,果然对自家Know-How有信心。


进入PMC主要的生产厂房,大致区分为单体制作、箱体组装、测试与包装四个区域,生产线并不复杂。接下来我们从进料、单体、分音器制作、音箱与组装到最后包装,了解PMC喇叭诞生的过程。

组件测试品管

Keith表示,所有进厂的的组件必须经过100%测试,在人工昂贵的英国,百分百测试的坚持更显难能可贵,也难怪成本高居不下。    

走进工厂的第一站,我们来到料件储存中心,这里存放各种电容、电感等被动组件。料件仓储其实看来并不特别,就是货架上面摆放着各种纸箱,分门别类标示料号,不过Keith第一站就带我们来这里是有原因的。

他指着一旁用塑料袋包装起来的被动组件,这是采买进来的组件,还没有经过测试,而一旁小工作台上面摆着测试仪器,Keith说每一个组件都必须经过测试,记录数值,分门别类摆放,而且强调PMC的被动组件都是百分之百测试。

百分之百测试分类,在人工成本昂贵的英国,这道工序所费不赀,但PMC却坚持这项耗时而高成本的工序。Keith表示,所有组件逐一测试是PMC能在专业市 场立足的重要的坚持。首先为了达到每一款喇叭都拥有相同的性能,零件误差值必须维持在5%以内。大部分的组件供应厂都能提供标准化产品,但实际上工业制品的误差值很大,PMC只好手工筛选,降低组件的差异性。

库存提供长期保固

手工逐一测试组件的第二个理由,是为了长期的维修所需。Keith说喇叭上的零件数值,PMC都有详细记录,从产品序号就可以查询详细的生产料件批号。万一喇叭使用 许多年以后,像是电容可能自然老化,只要代理商提供序号,就可以查询原始零件的测试数值,提供和出厂时最接近的组件更换。换句话说,无论你所使用的PMC 喇叭是贵还是便宜,只要有维修的需求,此间代理商都可以从原厂订购与出厂规格最接近的被动组件,不用担心换了零件以后声音会产生变化。

分类完成的零件箱,清楚标示组件的误差容许度。只要提供产品序号,代理商就能为客户更换与出厂时最数值接近的组件。

原来,PMC当年创业时就以BBC这些专业录音室作为主要客群,要做录音室的生意,不仅产品要好,耐操不易故障,还必须提供长期维修保固,而BBC出身的 Peter,更了解生产过程中所有文件建档的重要性,是提供专业服务的基本功,练不好,就进不了专业市场。从组件就测试建文件,只要客户提供产品序号,就可以调出与出厂时误差最小的替换零件,保障客户对声音长期且一致的要求。
最后编辑spw 最后编辑于 2008-10-13 18:53:22
Mobile:18078136988 QQ:526061404  淘宝店http://shop34929155.taobao.com/
TOP
4#

回复: 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单体制作:in-house生产PMC 75mm中音

绕线中的音圈,全部采用手工制作,而且都是有经验的「欧巴桑」处理。PMC的员工稳定性很高,几乎每一位都有将近十年的资历。

单体制作区同时也是PMC的电子部门,包括分音器、扩大机模块的组装都在这里,采工作站的型式摆设,而不是生产线的设计,产量显然不大。看到担任组装的人员,大多是有些年纪的「欧巴桑」,Peter说他们在PMC工作得时间都满久的,而单体的制程大部分都采用手工生产,所以组装人员的经验非常重要。

在我们抵达之前,细心的Keith已经在工作台上把一只PMC75mm中音单体分解开来,方便我们研究其中的奥妙。我想PMC招待各地媒体参访的经验应该很多,所以知道大家对于PMC最好奇的还是这只75mm的软凸盆中音单体。其实,75mm软凸盆中音单体并不是PMC原创,而是从ATC开始,并且成为ATC的重要象征。PMC创业初期也是直接使用ATC的软凸盆中音,但经过几年之后,Peter决定自己生产PMC的自制单体。

PMC为何要自己制作这只大尺寸的软凸盆中音?Peter表示,采用别人制作的单体,经常必须忍受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一般被动组件经过测试分类,可以让误差值降到最小,但单体如果配对差异太大,对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所以当他们的销售越来越稳定,有足够的财力可以投资生产自家单体,Peter很快的就决定着手自行制作单体,而中频段对于音乐表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更显示出这款75mm软凸盆中音对PMC的重要性,所以从这里开始着手。Peter说ATC的中音单体其实性能很好,但是效率偏低,对喇叭设计者而言,在三音路喇叭系统中,要和高音与低音单体的效率达到均衡,ATC显得难度较高,这些都促成Peter想要制作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软半球中音单体。

中音单体的表面涂布工作全靠手工,反复均匀涂抹,至少需要六个月的训练才能上手。图左下为经过烘烤完成的中音单体振膜。

PMC这只75mm软凸盆中音单体,外观看起来和ATC几乎一样,但是Keith特别把单体拆开,就是要方便Peter解说PMC专属软半球中音的不同之处。基本上这只软半球高音的振膜部分采用亚麻纤维(linen),是韧性高的长纤维,但光是这个亚麻长纤维半球还不能发声。我们经常说某些喇叭使用丝质高音,其实光是丝并不能发声,而是表面涂布的振膜推动空气,才能发声,采用丝质材料目的是要让振膜成形,塑造声波扩散的半球面。PMC的75mm中音单体也是同样的原理,将亚麻长纤维半球面内外涂布薄膜,干燥之后就成为发声振膜。

虽然软半球中音的基本发声原理和软半球高音一模一样,但是制作难度更高。和软半球高音比较起来,软半球中音单体的表面积大了许多,不像高音可以很容易均匀的涂布薄膜,PMC中音上漆的工作全部仰赖手工,内层与外层以不同的涂料,慢慢均匀涂抹。Peter说这项工作一般人至少要学六个月,才能独立工作,甚至有些人还学不会。为何PMC要采用软半球中音?Peter说如何搭配单体仍是从设计取向来决定,软半球中音的优势,就是比锥盆中音拥有更大的扩散角度,更容易达到宽阔而自然的音场表现。

    
单体拆开之后,我们可以发现音圈尺寸特别大,Keith说,甚至有些15吋低音单体的音圈也不过这么大。大型的音圈以手工绕线,整个音圈由音圈筒和绕线组成,由于音圈负责快速的活塞运动,以推动振膜发声,所以要具备低质量与高刚性,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散热特性。

PMC所采用的音圈筒材质是PTTE玻璃纤维材料,采手工绕线,特制的绕线机会先让绕线经过特殊的黏剂槽,以均匀上胶,然后慢慢地”转动“绕线,把线圈黏在音圈筒上面。不过光是黏胶无法让音圈承受实际工作时的高热,接下来要把绕好线圈的音圈送入”烤箱“,以摄氏200度的高温烘烤40分钟定型。经过烘烤的音圈,最后还要打上小洞以增加音圈的散热功能。既然是专业用途的喇叭,PMC都能承受很高的功率输入,当输入功率提大,单体运动剧烈时,自然发热也随之增加,这些细部的散热设计,目的就是要提高单体的功率承受力,同时减少因为音圈过热而产生失真的机会。



固定音圈极线的端子,设计特殊的孔洞,避免固定不良产生谐振,也是PMC中音单体的特色。

此外,PMC软凸盆中音单体的音圈的接线,经由两侧特殊设计的管路连接,而且音圈引线与单体正负极的连接,不采用焊接,而是使用Silicon胶固定,以降低音圈运动时产生的失真,也是和ATC不同的地方,Peter说这项改良可以降低振膜运动时,因为正负引线震动造成不良谐振。所以即使PMC的中音和ATC外观很像,但骨子里已经增加许多Peter多黏研究的心得。

还有哪里不同?Keith最后拿出一小块泡绵,这是藏在振膜内部的秘密,PMC发现软半球振膜中空的部分,会受到谐振影响产生细微的失真,造成铃振,简单讲就是可能会发出刺耳尖锐的声音,于是经过重复实验,找到适当的泡绵塞在中间当作阻尼物。


PMC中音单体的秘密,还包括中央放置软性泡绵,以吸收不良谐振。    

讲了这么多好像有点复杂,究竟PMC的中音和ATC所生产的中音差别在哪里?内部装置泡绵与音圈固定的方式不同是关键,其它如振膜、强力驱动磁铁总成大致类似,但为了增加频宽,PMC还增加了铜环。言谈之中,Peter并没宣传PMC自家的的中音单体比ATC好听,但强调PMC自家的这只75mm中音单体比ATC的整体效率高出许多,大约是95dB。


这款中音有多重?当场一问大家竟然都不知道,Keith猜10公斤,另一位同仁猜6公斤,可是大家都是用猜的。隔壁负责安装MB2的同仁自告奋勇过去秤重量,结果答案是8.5公斤,真不简单,一个75mm的中音单体重量,竟然几乎和尺寸大一倍的低音单体一样重。

讲了这么久都在谈PMC的中音单体,那低音单体和Nomex平面振膜单体呢?原来低音单体是从英国Volt的制品,尤其是BB5和MB2上面那”八爪鱼“式的金属框架,PMC工厂并没有相关的生产机具。虽然是Volt的单体,但是提供PMC使用的型号都是特殊规格,外面买不到。

Peter特别解释,MB2与BB5上面使用的”八爪鱼“大尺寸低音单体,其实外面的金属框架不仅是用来固定单体,也不是故意做得雄壮威武好看用的,实际上音圈和整个金属框架连接在一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协助音圈散热。和中音单体的音圈打上小洞的道理一样,整个低音单体的框架都能帮助散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输入耐压与降低音圈过热产生失真。至于Nomex单体,Peter说蜂巢式结构的Nomex材质具备高刚性与低质量的物理特性,以往应用在航天工业,是非常优秀的振膜材料,但是在应用时也有部分限制,他花了一些功夫才了解如何控制,目前PMC共有三款喇叭使用Nomex单体,分别是AML1、EB1与IB2。


图左型号为IB2;图右则是AML1
最后编辑spw 最后编辑于 2008-10-13 19:02:28
Mobile:18078136988 QQ:526061404  淘宝店http://shop34929155.taobao.com/
TOP
5#

回复: 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6


偏好多阶分音

PMC的电子部门还包括分音器的制作,在专业鉴听喇叭的领域中,基本原则大多采用多阶分 音,以陡峭的滚降曲线,获得准确的频段衔接。所以IB1、IB2、MB2与BB5都采用最高阶的24dB滚降(四阶分音),而GB1、DB1+、TB2 +、FB1+则采用12dB滚降(二阶分音)。所以可想而知PMC喇叭的分音器,都需要许多被动组件。


分音器的组装,还是大量手工,这个工作站也负责主动式模块的组装。   

接着Keith拿起GB1的分音器,他说PMC并不坚持每一个部分都采用最昂贵的产品,而是依据设计所需,选择最适当的组件。譬如影响声音的关键部分使用 Solen电容,但对于声音影响不大的就使用平价的标准制品。Peter补充说,买喇叭就是买声音,所以制作者必须要把成本花在和声音最有关系的部分,各 种组件的筛选使用也一样,譬如零件数值的配对和两个喇叭的一致性有关,所以即使手工逐一测试很昂贵,也不能省略这道工序,而分音器则从功能上来看,某些部 分选择昂贵电容对声音影响很大,但是有些更换了也听不出来差异,这些才会选择平价的组件。

究竟被动组件的取舍原则为何?Peter说没有别的方法,就是不断试听比较。作为PMC最主要的设计者,Peter的说法很实际,他说大家买喇叭就是为了买声音,而不是和声音无关的东西,如果大家觉得音乐回放的效果很好,就不需要问究竟是不是昂贵材料制作。Keith补充说,其实换了被动组件的变化明不明显,熟悉的音乐一听就知道,Peter经常拿着 试做的版本找大家一起A/B试听比对,好坏一听就知道,该用昂贵的组件,PMC绝对不会吝啬。
  

MB2与OB1的分音器。OB1虽然因为喇叭身材挑高,但分音器一样复杂。Peter说,被动组件的摆放和安装角度,对于声音都有影响,所以OB1的分音器设计反而比较困难。

接着Peter拿起一块分音器的电路板,指着电路板上面的铜箔说:”辟如PMC所使用的电路板厚度,订做时都特别加厚,除了在声音表现比较好之外,在专业使 用的场合中,所有PMC喇叭都必须承受”千瓦级“功率输入,所以分音器的铜箔厚度更需要加厚。当然,除了功率承受的性能考虑之外,我们也发现厚铜箔的声音 表现也比较好。“谈到这里,Peter再一次强调,喇叭设计必须从整体考虑,而不是单一因素就能决定好坏,发烧友经常看到某一个组件较为廉价,就说这样不 会发出好声音,这些都是以偏盖全的思考逻辑。”喇叭组合在一起才会发出声音,而只有电容根本不会发声。“Peter说,”如果哪一个单一组件能够让声音变 得很好,我绝对毫不考虑使用,但是如果昂贵和便宜者没有差异,我不会让消费者多花钱买和声音无关的设计。“

Keith接着补充,PMC的喇叭输出端子都直接与分音器耦合,他们发现喇叭端子与分音器之间的连接线越长,声音表现就越差,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喇叭端子直接和分音器接在一起。但是 虽然省去了分音器与喇叭输出端子之间的联机,喇叭内部还是有必要的连接线,在PMC全部采用无氧铜线(OFC)。

我问说有些音响迷认为银线声音表现比较好,喜欢自己动手更换喇叭内部配线,可以套用在PMC身上吗?Peter说:“如果使用者主观上想要这么做,我也没办 法控制,这是消费者的自由。但是PMC喇叭的设计是出于整体考虑,而不仅针对单一组件大做文章。每一款喇叭的性能,包括效率、阻抗变化、音箱结构等等,都 经过仔细的计算,所以把任何一部份更换所谓发烧组件,我保证声音一定听起来不一样,但不保证声音会更好,我甚至认为可能会更差,所以不建议消费者自行更动 PMC喇叭的内部组件。”


在离开电子组装部门之前,Keith特别提醒我们,每一个生产流程之间,都会经过仔细的测试,从进料先测试分 类,单体完成后个别测试、分音器完成后也个别测试,简单讲,PMC在每一个生产工序之间都不断测试。业务总监Miles这时也加入会谈,他说重复不断的在 每一个生产过程中测试,目的就是确保每一个出厂的PMC喇叭都没有瑕疵,尤其PMC喇叭的出口业务比重越来越高,外销最怕产品的不良率偏高,当他们逐步建 立自家组装的规模,越来越多组件在PMC工厂内in-house制作,就更能够重重把关,就算出口之后发现问题,也能追溯到生产的每一个流程,发现不良品 发生的原因。Peter补充说,事实上PMC的产品送到顾客手上几乎没有故障品,偶尔发生的小问题,几乎都是运送过程碰伤音箱,而长途运输就不是PMC能 够完全掌握的过程。

委托英国高级家具协力厂制作音箱


GB1在英国当地销售特好,所以生产在线排满了GB1的音箱。所有的音箱都是在英国当地找协力厂商制作,Miles表示,即使在英国,也只有非常少数的高级家具工厂,可以符合PMC的要求。而且近几年他们的工作都忙不完,要不是和PMC有十多年的交情,早就不愿意代工了。  

所有PMC喇叭都使用MDF板制作,但是Keith说PMC使用的MDF都是向Medite订购,密度分布非常平均,所以即使价格比一般MDF高,PMC从 来没有想过使用更低廉的普通MDF板。接着Keith指着GB1的音箱内部,他说连里面都贴上对称的木皮,让Medite MDF板内外的材质都平均,才能确保喇叭经久不坏。”如果里面不贴上相同的木皮,喇叭经过几年之后可能会裂开。“Keith解释。你可以想象PMC的音箱 材质是三层结构,内外两层都是对称的木纹,而中央夹住MDF,如此才能耐久使用。在台湾因为气候潮湿,有些进口喇叭水土不服,用了几年以后木皮会剥离不平整,关键就是没注意到内外都要贴上一样的木皮。

PMC厂房内并没有制作喇叭音箱的木工机具,推想应该是委外生产。没错,PMC的音箱都是 委托英国本地的高级家具制造厂代工,但Keith表示即使在英国,合乎PMC要求的协力厂商还是很少,这么多年来他们只找到一两家工厂能够符合标准,而且 请家具厂商制作难度很高的传输线式音箱,成本也非常高。Keith说:”不要看GB1的喇叭音箱造型典雅传统,制作好像很简单,但仔细注意喇叭周围的弧 线,原木花纹必须平整自然的延伸,都得靠协力厂商的真功夫。有些木皮加工不良,遇到折角弯曲的制作不平整时,可能就直接拿砂纸磨平,木纹就不会自然延续, 缺乏高级家具般的质地,但在PMC的标准里,这些都是不合格的制作工法。“


Miles特别把GB1的音箱立起来,说明PMC选用木皮时严格要求两两配对。

接着业务总监Miles把一对GB1音箱立起来,方便我们观察木纹。他说每一对PMC喇叭所使用的木纹,都必须左右两两对称,”虽然在专业市场上,喇叭的外 观并不重要,但在家用音响的市场上,我们学到外观也是重要的一环。“Miles说道。”此外,台湾市场对于浅色樱桃木纹似乎比较不感兴趣,但是在英国和欧 洲市场上,却是樱桃木纹比较受到欢迎。请注意在测试区有一对GB1,颜色显得比较深,那是两年前的原型,用来做测试参考的标准,前面制作中的全新木箱,颜 色来得比较浅,樱桃色木纹在欧洲比较受欢迎的地方就在这里,经过几年的时间,喇叭木箱的颜色会逐渐变深,就和高级木工家具一般,随着时间越久,木头的光泽就越显得自然漂亮。“

言下之意,从专业市场起家的PMC,经过多年在家用喇叭市场的磨练,也越来越了解消费者的心,专业的骨架中,包裹着美丽的因素。但是从我和Peter的访谈中,想把喇叭做得漂亮可能不是他的想法,而是市场趋势,对Peter而言,PMC喇叭是用来听音乐的,而不是拿来摆好看的,他宁可把更多成本花费在和声音有关的细节,但是像Miles或Keith这些站在销售第一线的人,就会关注家用市场的趋势,催促Peter想办法把喇叭做得漂亮些。在PMC,声音的关键还是Peter,但要把喇叭做得漂亮,则都是业务和营销的要求。

组装:慢工出细活

从单体、分音器、音箱等各部组件看过,最后就是把各部分组装起来的工作。组装的部门看起来并不复杂,其实都是手工,依照顺序把各部组件组合起来。奥妙在哪里?音箱内部阻尼物的黏贴!和吸音棉一样,都是经过反复聆听试验,决定阻尼物的使用量。


怎么把单体给装上MB2?问了现场工作人员,他才秀出特殊的辅助工具,还真有创意,把Bryston的把手加上铜片,做出私房组装工具。    

在组装的过程,主动式喇叭比起被动式喇叭复杂些,增加了放大模块的安装工序。PMC的主动放大模块传统上使用Bryston,譬如BB5就使用 Bryston电子分音器与4B SST后级,面板上面多了PMC的字样,以便和Bryston标准制品区隔。Peter表示,PMC是专业的喇叭制造厂,但无意制作扩大机,所以一开始的 时候,PMC采用Quad授权的后级模块,直到他接触了Bryston,才全面更换,十多年没有改变,差别只在Bryston改款时,PMC也要跟着改款。而像DB1这类小型的主动式喇叭,则采用日本Flying Mole数字扩大机,取其高输出功率与低发热的特性,连PMC都爱用,显然大家可以多注意Flying Mole的扩大机制品。

测试与品管

测试时采用仪器与聆听并重,包括以Liberty专业测试软件跑数据,仪器会直接显示喇叭是否合格。通过仪器测试之后,品管人员接着使用Peter从BBC 找来的「测试音」试听,因为Peter多年在BBC工作,而且协助他们设计鉴听喇叭,所以PMC可以直接取得这些BBC专用的测试音。


测试音的内容大部分是连续性的讯号,从20Hz~20kHz连续延伸,在很短的时间当中让测试人员了解喇叭是否合格,只有少数动态很大的音乐片段。单纯聆听 测试音就要知道喇叭是否合格,必须经过长时间训练,Peter说:”人员的训练非常重要,从仪器判断可以直接看图表就好,但是聆听测试音则必须经过三到六 个月时间训练,累积足够的经验,才能在品管流程上签字负责。“

包装出货

通过测试后的 PMC喇叭成品,最后流程就是包装出货。几乎所有欧洲原厂都很重视”绿色精神“,PMC也不例外,包装材料70%使用再生材料,30%使用原生材料。营销 经理Kerith Tonge说:”喇叭包装外箱不能使用再生材质,否则运送过程很容易凹陷,损伤喇叭,但是PMC尽可能采用回收再生。“


                                                                                                                                      

                                                                                                                                                          全文完
最后编辑spw 最后编辑于 2008-10-13 19:20:31
Mobile:18078136988 QQ:526061404  淘宝店http://shop34929155.taobao.com/
TOP
6#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我先来胡乱顶一下!!!
TOP
7#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大有copy丹拿信心之行的作风啊
TOP
8#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我记得PMC有用过丹拿单元的箱子,现在丹拿不外卖了,只有自己开发单元。另外似乎给人感觉英国的人工要比丹麦的贵。
Mobile:18078136988 QQ:526061404  淘宝店http://shop34929155.taobao.com/
TOP
9#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好贴要顶一顶!
追求写意的生活~
TOP
10#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pmc的确是市场上唯数不多的好品牌,OB1我很喜欢,可惜跟其它欧洲的东西一样都涨价了.
TOP
11#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2#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好贴子!
TOP
13#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pmc的声音真的很好,但宣传,包装不及单拿。单拿在坛上被吹到是神误了。
TOP
14#

回复:英国PMC的专题报道(转帖)

谢谢曹兄的转帖
……每天保持阳光的心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