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复制链接]

查看: 125682|回复: 574
11#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0 15:57:00 发表
我说的全频是指喇叭物理限制范围内的频段.

如果我的箱, 就是52-20000. 这个频段范围内, 我可以把它搞得非常宽松. 但如果控制不好, 就会非常紧.

大喇叭能播好20-52的也不多. 如果有箱子能播好20-20000, 全频都......



但你的标题完全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才会有27页的争论。

能播好20-20000Hz全频都很宽松的箱子,必定是用的大口径的低音。
TOP
12#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0 17:21:00 发表
这个说的不错!但是我们的唱片(节目源)里有多少张唱片有40Hz以下的音乐信号呢?因为除了管风琴等少量乐器外,没有几件乐器能够发出40Hz以下的低频,可以说98%以上的唱片里都没有低于40Hz的音乐信号。这是不用争论的事实。

更严格些要求,其实能够在35Hz~20KHz频段内能够理想还原,你就不会再去追求什么“两端延伸”了,而且也可以代表了实际意义上的“全频”。个人认为追求40Hz甚至30Hz以下的低频延伸意义不大,那是厂家的“卖点”宣传。但是许多号称能够达到30Hz甚至更低低频的箱子,50Hz都已经严重衰减,连40Hz的低频平坦下潜要求都达不到…………



40Hz左右(或以上)的低频,就不一定需要太大口径的扬声器了,这就是我支持楼主标题的原因和依据。事实上许多相对小口径的箱子都能够给我们声音宽松自然的听感…………



算了,不说了。
你们愿意相信与口径无关就与口径无关吧。
TOP
13#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看这个帖子让我想起了以前学的“谈判的艺术”这门课,当你要回避一个问题的时候,就用其他的问题来转移话题,让对方无从下手。

老师曾经让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辩论“鼻子与门把手,哪个更重要”,我抽到的是“鼻子更重要”。但我的同学真是高手,并没有在门把手是否重要的问题上纠缠,而是上来就说人没有鼻子一样能活,能吃饭,能看书,能睡觉,能刷牙之类的,让我完全无法辩驳,被他“牵着鼻子走”,最终输掉了这场辩论。

同样的,正方为了回避宽松的声音与喇叭口径这个问题,就用乐器的频段、振膜材料、透明度、鲜活感甚至哲学上的道理来绕圈子。因为正方对于乐器的频段、振膜材料、透明度、鲜活感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让反正感觉无以辩驳,最后只能拂袖而去。

这就是策略,呵呵。

不得不承认,在这场辩论中,正方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8-10-12 09:53:48
TOP
14#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8-10-12 11:27:00 发表

现代扬声器的设计逐渐走向理性,不再一味为”大“而”大“了。除了一些工作在30赫兹以下的有源超低外,已经很少有超过10寸的低音单元了。但并不是在否定大低音的存在价值。在大空间大声压的使用环境里”大“还是无法替代的。  



这是成本和商业运作的妥协而已。
另外,由于技术的提高,6-8寸的单元在家用的环境里已经可以满足绝大数多的需求了。
TOP
15#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8-10-12 12:21:00 发表
这是一款国内外都一致公认的,宽松的”大“喇叭。





频率响应




[img]http://photo1.babab





从图片可以说明是B喇叭的瞬态相应好

不过还是有众多的人喜欢A喇叭人为添加的宽松感哦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8-10-12 12:41:35
TOP
16#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2 12:19:00 发表
前面讲过,不追求太深的低频下潜时,大口径就不是唯一的选择。中频是最重要的,包括宽松感等等,主要还是由中频起“主导作用”。既然这样,为什么一定要大口径才能宽松??谁来解释下?


宽松就是一种人为的声染,听感上它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只能在大口径的单元上才能找到,仅此而已。
TOP
17#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8-10-12 12:38:00 发表
那么,s兄觉得同样性能的大单元比小单元的成本高多少呢?
是否一个大单元的成本比两个或3个小单元更贵呢?  


单元成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大单元要配合更大更坚固的箱体,分频器的设计也更复杂,大单元不可能象小口径那样规模生产和销售,大单元音箱的销量也不如中小音箱,由此带来的成本远比两个或者三个小单元昂贵。
TOP
18#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8-10-12 13:03:00 发表
我想,s兄搞错图片了,你引用的那个图不是a b喇叭的啊。

顶级级别的单元肯定都不便宜。随便一个at的8寸低音都比jbl的12寸贵多了。可jbl的12寸箱子也不贵啊,4312a什么价格?
这可是我最尊敬的jbl之一啊。



图片的确引用错了

JBL 4312A用的12寸白色低音是JBL最垃圾的12寸低音,也是严重妥协的产物。

TOP
19#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如果拿军用CCD和民用的比,那是没得比,就像用AT的8寸单元和JBL 4312a上的12寸相比,JBL的12寸单元必输无疑。

但如果技术等级相同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效果越好,AT同一个系列的大单元应该比小单元声音宽松。
TOP
20#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2 14:36:00 发表
如果要获得真正全频段层面上的宽松自然, IVY是一个典范也是一个极端. 普通人是消受不起的. 小点的环境不要那么极端也可以做到这样的宽松自然. 但前提是, 系统的各零件部件, 包括喇叭, 必须足够HIFI, 控制力足够强, 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这样的真正宽松. 只HIFI不宽松的东西, 其实是HIFI得不够,控制力.仅仅局限在低频上的宽松, 也是这个问题.



全频层面上的宽松与功放控制力有关,这个说法大家都认可。
IVY为何要用大单元?难道还与单元口径无关么?
是否能消费得起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SP100和B&W 802的喇叭够HIFI么?根本不够,但你能否定它们的声音不宽松么?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8-10-12 16:02:5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