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复制链接]

21#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2 21:48:00 发表
CCD是个做不大的东西. 一做大, 好多问题就来了.所以到现在都基本见不到全幅120尺寸的CCD. 相同的技术等级, CCD的面积过大了, 效果是直线下降的! 喇叭也一样. 大小其实是有个度, 在保证质量的范围内, 做大了就无所谓, 如果做大了导致品质下降, 那....  



CCD和CMOS做到全副就差不多够用了,除非是特殊设计,剩下的就是提高性能的问题了。就像单元,家用的做到15寸就足够了,再大没有意义,应该是注重提高单元的性能。当然还是存在18寸和20寸的单元,来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

目前主流的家用相机配备的都是1/2.5和1/1.6尺寸的CCD,就好比主流的音箱用的低音单元基本都是6.5和8寸一样。在技术等级相同的条件下,1/2.5和1/1.6的成像素质是肯定赶不上入门级单反所用的APS-C系统和高级单反的全副CMOS。同样的,6.5和8寸的单元,其声音的宽松度(注意是宽松度,不是瞬态响应等其他指标)是赶不上同档次的12寸和15寸的单元。

至于做大了品质下降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情。12和15寸的低音肯定比同档次的6.5和8寸低音贵,就像全副的CMOS和APS-C系统的CMOS肯定比1/2.5和1/1.6寸的CCD贵,一样的道理。象JBL 4312A上的12寸低音就是成本妥协的产物,就像手机上的相机已经有500万像素的,但其成像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
TOP
22#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2 23:27:00 发表
135全幅真的不够用. 但120全幅现在几乎做不到. 郁闷啊!

如果有4X5全幅, 我第一个去买




4×5全副肯定能做到,只不过现在的技术还没有能达到商业化的阶段而已。
现在连2亿像素的机背都有了,问题是30多万的价格,家用谁会去买?
TOP
23#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3 0:16:00 发表
首先,声音的宽松感一定与瞬态响应有关;其次,大口径扬声器(如兄说的12或15吋)是为还原低频设计的。
但是许多低频下潜较深的箱子听感上声音并不宽松;许多低频下潜并不怎样的箱子听感上却比较宽松。为什么??个人认为,听感上宽松的声音并不由低频下潜深度决定;当低频能够平坦延伸到40~50Hz,声音的宽松感就主要由中低频到中高频这些频段决定。

40~50Hz这样的低频延伸,6.5~8吋是完全可以轻松胜任。

另外,兄弟这样抛开影响声音宽松感最主要的中低频到中高频频段来谈宽松,是不是有点不妥?大口径扬声器是为还原低频而设计的,他的优势是在低频下潜能力上。当你需要40Hz以下的低频下潜时,8吋以上的大口径单元就如鱼得水了…………。但是,设计优秀的8吋单元,在三十几赫兹的下潜范围内仍然可以与大口径单元抗衡, 这样的例子很多…………



大单元的低频下潜一定比8寸的好么?不见得吧,许多12寸低音的箱子,低频只下到40-45Hz而已,8寸的低音一样能做到。而大单元的就是为了能够以较小的冲程推动较多的空气,在中低频和一部分中频频段上能够有更宽松的表现。

另外,我什么时候抛开中低频和中高频频段了?中高频频段用4-5寸的单元就够了,主要看单元的设计是否合理(比如用布边的单元声音会比用橡胶边的宽松)。但对于中低频段和一部分的中频频段,绝对是大单元的声音宽松,12或者15寸低音的号角箱,通常分频点在800Hz左右,说明12寸的低音单元是负责中低频段和一部分中频频段的。
最后编辑SMERT 最后编辑于 2008-10-13 07:21:27
TOP
24#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3 11:07:00 发表
不会吧?大单元在频率较高时(最低频率的1.5个倍频以上),音圈衔接的振盆中心区域与振盆边缘区域往往就不能完全同步振动,甚至运动(振动)方向完全相反,造成频响曲线不够平坦甚至峰谷起伏现象。小口径单元这方面就会好许多。
根据这个规律,看看频响曲线中低频段的平坦度,判断失误的机率会下降。当然事无绝对。



怎么又绕到盆的分割震动去了?
大家都承认大口径的单元更容易造成分割震动,小单元分割震动就小。
大单元的平坦度会下降一些,但这能证明小单元的宽松度和大单元一样么?
TOP
25#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3 8:46:00 发表
想想“冲程”一词是怎么来的,你就会发现大小口径的优势区别…………
如果大口径没有弱点,为什么不生产40吋、50吋、甚至100吋以上的扬声器单元??





如果8寸的低音低频下潜和宽松度都做到很好,那厂家为什么还要生产12寸或者15寸的单元呢?厂家是不是脑子都坏掉了?正是因为8寸以下的单元在宽松度上有弱点,所以才会有10寸、12寸、15寸甚至18寸的单元。

家庭环境下放得下40寸、50寸或者100寸单元的箱子么?配合100寸单元的箱体估计要有一辆卡车那么大了。设计40寸、50寸或者100寸的单元本身就是完全不合实际的做法。
TOP
26#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富盛 于 2008-10-13 14:59:00 发表
呵呵,S兄,请清楚看看我的发言才放炮好吗?


兄引用的帖子不是我发的,搞错了吧
TOP
27#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10-13 8:48:00 发表
那2亿像素的相质不行啊. 兄弟! 真的要用, 30多万不算贵. 10年前, 我的5000W相素的4X5系统, 也花了30万. CCD这东西是几间公司之间竞争的. 能搞大, 早就搞出来了. 搞个135全幅都那么费事. 之前有朋友拉我去拍吊扇, 我一计算, 用135全幅要拍三次拼接. 不干不干. 不说这事了, 带人逛花园要挨批评.  




这不是正好反驳了松香味兄关于40寸、50寸和100寸单元的观点嘛

CCD做到135或者120是没问题的,就像单元做到15或者18寸一样是可以的。
但是目前CCD很难做到4×5或者再大且保持好的相质,就像单元不可能做40寸或者50寸的还保持良好好的素质。
TOP
28#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0-13 15:10:00 发表
S兄,第一个问题前面已有答案,这里不重复。
第二个问题现在回应:40吋、50吋的单元电影院里完全可以容纳他哦。为什么没有产品啊?? 世界一流的电影院也没有能力使用它么?



你的答案总是从瞬态反应、控制力、乐器的频响范围等方面绕圈子,并没有落在问题的实质上

对于第二个问题,难道不知道单元是可以并联的么?3个20寸并联大致能达到一个40寸单元(如果有的话)推动空气的能量,何必花更昂贵的费用去买40或者50寸的单元呢?你可能又要说了,那么3个7寸推动的空气量不也能大致相当于一个12寸么?问题是,20寸的单元已经有着很好的宽松度了,而40寸的单元已经是宽松过头变成拖沓了;3个7寸单元并联只能在中低频的声压上达到一个12寸,并不能在宽松度上达到12寸。

前提是同一个级别不同口径的单元相比
TOP
29#

回复: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10个7寸的单元组成的阵列,宽松度能胜过4个12寸么?
TOP
30#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08-10-22 15:19:00 发表
奇怪有时听耳机也觉得有宽松,那个单元是不是更小?是不是我耳朵有问题,还是二者之间的发声原理不同?


耳机才多大的音量啊,和喇叭不能比啊。
TOP
31#

回复: 宽松的声音来自于系统的控制力, 跟喇叭口径无关.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08-10-22 15:17:00 发表
哈哈

看来MCINTOSH的设计师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吝啬那个成本?  



麦景图的设计师不明白这个道理?可能么?

它家的旗舰XRT2K的确用了许多小单元,包括40个3/4寸的钛高音和64个2寸反球顶钛金属中音单元

但不要忘记它也用了6个12寸长冲程低音单元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