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复制链接]

1#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分享 转发
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而是因为它:装满垃圾!
TOP
2#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不能不顶
TOP
3#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犀利!钢琴独奏会是不敢去的,管弦乐音乐会最怕搭配一个钢协,琴童无数,令人头痛。
TOP
4#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TOP
5#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而是因为它:装满垃圾!
TOP
6#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另一篇:
舒伯特的960
  刘雪枫/文  
当美丽动人的瞬间被一再粗暴打断时,好心情可以立即成为坏心情的助推力,显得格外冷酷无情

  我曾经在一所音乐学院的音乐厅里发过飙。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音乐会的最后一个曲目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作品960)。第一乐章,在扇子哗哗的舞动声中结束。这是我生命中最绝望的时刻,我钟爱的音乐被形形色色的扇子割裂、扯碎、抛洒。面对即将开始的冥想静谧的第二乐章,扇子声突然加大了数倍音量,我再也无法忍受,猛然回头大吼一声——顿时全场寂然。台上的钢琴家只是出现片刻的失措,很快好整以暇弹起那迷人的行板。
  为了捍卫“舒伯特960”的尊严,我能表现出这样的勇气,使我颇引以为傲。但是,在数日前的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又一次经历了同样悲伤而绝望的时刻,我的勇气却完全被沮丧所击倒。
  法国钢琴家齐普里恩卡萨利斯代表了我较早的钢琴记忆。他在年轻的时候,以李斯特和舒曼的炫技培养了我对钢琴音色最初的迷恋,而我得以“美梦成真”般地在他年逾五旬时,现场聆听他的独奏会。他这次应“中国钢琴之夜”项目的邀请,来参加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全球十大钢琴家”同台盛会。我曾偏激地和朋友言道:除了卡萨利斯,我谁都不听!偏偏卡萨利斯的独奏会就在我半月远行归来的当天晚上举行,这是我和他的缘分。
  卡萨利斯以一首短小的多米尼克奇马洛萨A小调奏鸣曲开场,经过海顿C大调的暖场,几乎不停顿地进入了960的世界。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安排,在音乐会的上半场就弹如此长而大的960。看来,卡萨利斯对我们的听众有着不寻常的期待。
  卡萨利斯的960不出所料地精致、精美。最令人赞叹的是,他完全不受干扰地沉浸在音乐的塑造中。他的呼吸是只属于他自己的,他用与包围他身体的“气场”完全不相容的“气感”打通他的音乐,使能够进入他的音乐的人享受到和他一样的呼吸。此时的舒伯特多么迷人!多么放松!那乐天的坦然与微笑的哀愁,几乎改变了我对960的一贯期待。我甚至想把卡萨利斯的解读,放到我最推崇的里赫特晚年在布拉格独奏会录音的“对极”位置。长期以来,我都在寻找与里赫特这次音乐会气韵接近的演奏,却总是在聆听唱片和音乐会之后无功而返。卡萨利斯的960之深得我心,在意料之中,又确实惊喜万分。
  对于异常高产的舒伯特,960虽属晚期作品,却并非“天鹅之歌”;然而在我的心里,它和C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956)都可作为舒伯特向尘世生活告别的深情致意。前者达观俏皮,甚至有点孩子气;后者老态龙钟,步履蹒跚,似乎陷入无法自拔的愁绪。但是,也有把960弹成956境界的钢琴家,比如我刚刚提到的里赫特。只是这样的“肆意妄为”也只在晚年任性的里赫特的演奏中。晚年的傅聪也敢于这样弹,但是他弹得既不如歌也不妙曼,他不是用沉静而是用乏味的催眠把听众弹睡着了。傅聪的“慢”是刻意的,是暮年技术条件跟不上而不得不慢。他把音乐基本拆散了,断断续续连不成句,同时又完全做不出舒伯特的表情。我真的不相信傅聪在弹960时能够看到舒伯特的表情,就像他弹肖邦时看不到肖邦的表情一样。
  我在听施纳贝尔、里赫特、哈丝姬尔、科曾、鲁宾什坦、席夫甚至年轻的安兹涅斯和拉齐克的录音时,可以看见他们每一个人展现出不相同的舒伯特表情,原来忧伤与憧憬也有如此丰富的多面体,这大概就是音乐诠释的魅力及价值所在。套用如今被说烂了的句式:有多少位钢琴大师,就有多少种960。它为钢琴家提供的演绎可能性甚至超过贝多芬的C小调(作品111),而且饶有趣致,直指日常情感的细微之处。听舒伯特960至少需要一个不坏的心境,当然天空也不必万里无云。有时阴霾的天色更适合960的氛围,我越来越喜欢的行板乐章就像那飘浮的云层,亦浓亦淡,聚散自如,无依无凭亦无方向。这是舒伯特的本来面目,却始终被他世俗的维也纳生活遮蔽,或者说被我们世俗的眼界视而不见。而卡萨利斯呈现出一个多么非同寻常的960啊!
  当然,我对卡萨利斯演奏960的评价,只不过是在回忆和梳理我在音乐会现场的即时感觉和思考。显然,卡萨利斯高估了他的听众。同样是闷热的夏夜,音乐厅高级的中央空调当然不需要扇子,但是络绎不绝的退场实在比扇扇子可恶十倍!当美丽动人的瞬间一再被粗暴打断,好心情可以立即成为坏心情的助推力,它们在我无法入定的状态下,总是显得格外冷酷无情。■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
TOP
7#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8#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任何艺术都是可以有大批附庸者的,就是十八、九世纪的音乐社会中也是真知者寡。当年,未代皇帝小宣统也乱弹钢琴。今天,二干万能出几个朗朗也好。总比民国时只有一个黎锦晖半吊子弹钢琴的好。可惜的是还没有一个贺绿汀的“牧童短笛”那样雅俗共赏的独奏曲。
   只要是古典音乐的音乐会,情况大体如此。几次音乐会中,时尚美女在交响大作时昏昏欲睡的情景,不但不反感,还的感谢这些买贵票的陪客。没有她、他们,也许音乐会就没了经济耒源。
   但愿古典音乐高雅的名声保持下去,不然无人附庸。岂不糟了。
在G弦上……
TOP
9#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10#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着文章一针见血,很能说明现在中国的问题...
TOP
11#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好没得说
TOP
12#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的孩子不能输给隔壁黄师奶的孩子

这是中国家长的教育逻辑。

无可厚非。

不过,我身边那些钢琴4级5级的孩子们,基本都是周杰伦的FANS,没人对古典音乐有兴趣。
真理可能是让孩子喜欢音乐比喜欢钢琴更重要
喜欢古典音乐可以对孩子的人生有个很好的支撑
但现实真的很难。
大陆甚至没有一个好的古典音乐电台,这真的很离谱
TOP
13#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而是因为它:装满垃圾!
TOP
14#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刘雪枫不错。不知为什么这么多人骂,特别是北京的论坛。
最近对D960没了感觉,对这个卡萨利斯很感兴趣,他有什么好唱片呢?
TOP
15#

回复:【转】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的“钢琴生态”

没办法  素质问题

老话
半银圈、全胶圈、哪怕EDC ,
AntI-全银圈的any!!~~ F*CK , 55555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