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复制链接]

查看: 4159|回复: 16
1#
音响速度快,直接听感不是急急忙忙、不是暴风骤雨、不是电光闪闪、更不是猛烈尖锐+刺耳,是内敛性格以及宽松、是轻柔与快乐、是控制力优异、是演示真正音乐内涵。不要将直统统硬梆梆的声音叫做好。转一篇评Spectral DMA-360的文
快与柔融为一体
了解DMC_30SS、DMA-360的精彩设计之后,接着要进入声音聆听部分。聆听DMC_30SS`DMA-
360时,讯源选是Bladelius Gondul DVD兼容机,喇叭用了两对,一对是ATC SCM 100ASL,此
时我只用了DMC_30SS前级。另一套是Pioneer S-1ex,此时前后级都用上。从单独听DMC_30SS
前级与整套前后级作比较,我认为DMA-360后级在音质上应该胜过SCM 100ASL内建的扩大
机,除此之外两套系统所展现的《快与柔》特性是一致的。看到此处,读者们一定会怀疑:
快与柔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特性怎么能放在一起呢?绝对可以!只要器材够好就没问题,其实
这就是《快到极致始与柔》的真意,所谓《快》就是扩大机的速度反应,在一般人的认知
下,所谓速度反应很快可能就是声音有压迫感•甚至高频刺耳尖锐的代名词,其实这是错误
的观念。扩大机的速度反应快,代表的是频宽非常宽,回转率非常高,上升时间非常快。在
正常的搭配下,这样的特性只会更接近原音重现,哪里会让音乐变得更难听呢?
一切烦躁都剔除
事实上,扩大机后喇叭的速度反应如果快到极致,原音重现也才有可能达到极致,此时的
《原音》是什么?是乐器自然的声音与和谐的合奏和声。这些原音会尖锐刺耳吗?会难听
吗?当然不会!那些能够拿来录音的乐器一定都是音质音色上乘者,我们听在耳里的一定都
是很美的声音,哪来尖锐刺耳难听?如果会如此,肯定是府上哪个环节除了问题,通常是
高•中•低频段量感不平衡所致。这次我在家里听这套前后级时,就充分体验了《快到极致
始与柔》这句话的内涵,这套前后级的速度反应是那么的快,但是声音却是那么的温润、柔
美(不是慢),那么宽广那么自然,仿佛一切烦躁都剔除,一切粗糙都磨光,一切杂质都滤
掉一般。这样的声音特质不正是录音室的标准吗!在我的观点中,Spectra是一家从来不管
别人怎么做、的公司。不过,他的
独行其是并非乱来一通,而是以理论基础为依据,再加上对音乐、录音的品味与认识,而走
出来的一条路。在追求最高规格、最高录音再生能力、最高音乐品味这三大河流的汇集之
下,
才会产生了Spectral的产品,包括数位讯源、前级于后级。
有如现场听弦乐四重奏
   话说回头,DMC-30SS、DMA-360的快速反应与柔美的对比优异表现在任何软体上都可以听
到,在此两张一般系统比较不容易表现的CD为例,一张是德布西/拉威尔的 弦乐四重奏  
(philips 464 699-2,意大利弦乐四重奏团演奏),另一张则是贝多芬的 大公三重奏  
(philips 464 683-2,美艺三重奏团演奏)这两张室内乐有什么难以表现之处呢?有!以
弦乐四重奏为例,在德布西的弦乐四重奏中,第一乐章所表现出来的是宽广的动态范围,极
快的速度演奏,极大的音量变化,增这样的演奏方式会让不平衡的音响系统难过极了,此时
你所听到恐怕是刚硬尖锐吵杂的演奏,而无法显出作曲家与演奏者的真正音乐内涵。
   而在第三乐章中,音乐又极其和缓柔美,而且几乎都处在很小的音量下演奏。此时,音
响器材一方面要能在小音量下解析清楚,又要完全表现出四把琴的演奏质感,声音美质,这
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在德不西这首 弦乐四重奏 中,你一方面可以听到最强的力度演奏,
一方面又是最柔美的演奏,这不是一般扩大机所能够承担的。而DMC-30SS、DMA-360却能够
将这首对比强烈的曲子表现的非常好听,在第一乐章时,不会声音强烈而崩溃,反而让我享
受到了动态宽广,速度超快的美感。而在第三乐章中,那么细致柔婉的四重奏更充分显出  
快到极致始为柔 的真蹄。
此外,在拉威尔 弦乐四重奏中,第二乐章的拨奏听起来更是真实无比,仿佛我就坐在小演
奏厅中享受着杰出的弦乐四重奏一般。这样的如临现场感享受让我再次体会到什么是  
Studio Stangdard 。
庞大的动态范围让人感动
接下来,在贝多芬《大公三重奏》中,小提琴•大提琴与钢琴经常交替的以非常大的动态范
围在演奏。简单的说,也就是一下子非常用力非常大声的演奏,一下子又非常小声,非常柔
美的演奏。这种强烈的力度变化与速度变化一直在整首乐曲中交替进行,没有停歇过。这样
的乐曲,如果扩大机没有够快的暂态反应•够好的小音量解析力•听起来就会很难受。开大
声受不了,开小声又听不出什么名堂,我想这就是很多音响迷视听这两张软体为畏途的原
因。在此,DMC_30SS•DMA_360完全掌控《大公三重奏》的快副动态范围,当钢琴猛烈触键
时,钢琴的触键质感与木头味还是能够再生;而当小提琴用力拉到高把位时,琴音依然不会
尖锐刺耳;而当小提琴•大提琴•钢琴都用力演奏时整体的声音依然不会崩溃。极刚•极柔•
极快•极缓,这套前后级都能够完全掌控,没有缺点,它们是真正优质的扩大机。
内敛、宽松、加上迷人的木头味
DMC-30SS、DMA-360小提琴与钢琴木头味表现非常好,再加上适当的内敛性格以及宽松,让
钢琴与小提琴听起来比别人更真实。德布西/那张《弦乐四重奏》可以让您完全了解这套前
后级在弦乐上的真实处,一般扩大机听起来可能会觉得弦乐锐利难当,哪里听得出弦乐的擦
弦质感•木头味等,但DMC-30SS、DMA-360不论是小声演奏或大声演奏,都能够将弦乐的真
实质感表现出来,不会让木头做的小提琴变成塑胶做的。尤其是拉威尔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的拨奏更是真实无比,那琴腔的共鸣以及手指拨弦的质感真的让人惊讶它们的拟真程度。而
在钢琴方面,DMC_30SS、DMA-360的木头味也特别浓。例如在听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或
《大提琴奏鸣曲》时,钢琴并不会因为大声而变得刚硬,甚至像打铁,它们依然能够让钢琴
表现出温润的木头味,而且触键感很真实。
控制力很棒
DMC-30SS、DMA-360的控制力很棒,这可从许多大音量演奏后演唱的乐段中得知。例如德布
西《弦乐四重奏》的第一章,四把弦乐器强力演奏下,声音依然不会混成一团,这表示它们
对乐器大音量演奏的控制力优异。而在Lori Lieberman那张《A Thousand Dreams》 中,第
二首有她自己的和声,如果控制力不佳,大音量的和声就会变成含混,或飙出来。而DMC-
30SS、DMA-360却能够将此处温柔的噪音控制的很清楚,听起来不会有大音量和时所产生的
不愉快听感, 这都是控制力的写照。控制力当然也显现在其他软体上,例如听Triangle喇
叭那张测试片时,内中有许多Bass`脚踩大鼓、吉他、人声的乐段,DMC-30SS、DMA-360都能
够控制的很好。而在香港《音响技术》杂质所出2007年香港高级视听展赠送片的第十二首  
Mediterranean Sundance/Rio Aio Ancho中,DMC-30SS、DMA-360也展现了对钢弦吉他的控
制力。要知道,钢弦吉他如果强力演奏时,很容易就会在中高频处飙出来,让人感觉到声音
的压力。而不管吉他是大声,是小声演奏,这套前后级都将它控制的很好,不仅声音不会飙
出来,而且还能显出钢琴软质的美感,真是好听。
写到此处,该做结尾了。可是,到此我只描述了DMC-30SS、DMA-360的快与柔,控制力,小
提琴与钢琴的木头味等等,其他表现都未详述,这样的评论文章显然失职?其实不然!对我
而言那句《快到极致始与柔》已经道净DMC-30SS、DMA-360的各种优异表现。聆听它们时,
我当然听了很多软体,但不论它们有多少精彩表现,我的心中总是被《快到极致始与柔》这
种感受所占满,无法再容下一词。对于Spectral DMC_30SS前级、DMA-360后级而言,这句话
就是整体优异表现的最高赞词,无需再添一语。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本人认为达到上述境界的机子实在不多,找到了是你福气,北欧的顶级机会有此种特质,西欧的很小部分也有吧,美国的Mark、cello、Spectral的顶级机种吧,日本机?没听出有哪款机有此特质。国产的?更........。
TOP
3#

回复: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所谓《快》就是扩大机的速度反应,”————??
所谓《快》、《慢》,在音响系统里真正的“瓶颈”是电声还原换能器——音箱!!!!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4#

回复: 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9-8 8:34:00 发表
“所谓《快》就是扩大机的速度反应,”————??
所谓《快》、《慢》,在音响系统里真正的“瓶颈”是电声还原换能器——音箱!!!!

说得不错换能器(喇叭)的瞬态指标是关键,在低频段与音箱功放关系密切,是一个受控程度的问题。
前面有人认为洋人洋货好,中国的不行,比较片面。其实洋货未必完美。
TOP
5#

回复: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快慢的时间都一样。
高以下为基,
TOP
6#

回复: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我觉得这篇评论有些问题

SPECTRAL是敏捷精密的声音,一切特性皆强,不单只是所谓"快"或"慢"的问题
TOP
7#

回复: 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原帖由 znd06 于 2008-9-8 9:57:00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9-8 8:34:00 发表
“所谓《快》就是扩大机的速度反应,”————??
所谓《快》、《慢》,在音响系统里真正的“瓶颈”是电声还原换能器——音箱!!!!


说得不错换能器(喇叭)的瞬态指标是关键,在低频段与音箱功放关系密切,是一个受控程度的问题。
前面有人认为洋人洋货好,中国的不行,比较片面。其实洋货未必完美。


正是!不过这是一篇“描写”关于功放性能的文章,把音箱的“瓶颈”现象用来描述功率放大器就有些牵强附会了。描述功率放大器只需要从控制能力、瞬态、动态能力、失真度、功率(余量)、平衡度等等方面去表达才比较客观,而声音的“特征”往往音箱占主导地位。
个人观点,仅供评判。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

回复: 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原帖由 znd06 于 2008-9-8 9:57:00 发表
有人认为洋人洋货好,中国的不行,比较片面。
的确片面,中国hifi起步完,总需要一个时间摸索的。
TOP
9#

回复: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音响速度快,直接听感不是急急忙忙、不是暴风骤雨、不是电光闪闪、更不是猛烈尖锐+刺耳,是内敛性格以及宽松、是轻柔与快乐、是控制力优异、是演示真正音乐内涵。”?这样说是代表功放?看不出。
TOP
10#

回复: 我理解的音响速度的快与不快。

原帖由 吕光鲜 于 2008-9-8 18:53:00 发表
“音响速度快,直接听感不是急急忙忙、不是暴风骤雨、不是电光闪闪、更不是猛烈尖锐+刺耳,是内敛性格以及宽松、是轻柔与快乐、是控制力优异、是演示真正音乐内涵。”?这样说是代表功放?看不出。


转一篇评Spectral DMA-360的文
快与柔融为一体
…………………………………………………………

这些好像是吧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