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家欣德米特 [复制链接]

1#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张唱片,布鲁赫就不用介绍了。大卫这个苏格兰幻想曲是名演,也许她的经典地位仅次于海菲兹。和大家谈谈欣德米特。他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也因为大卫的推广而被大众而接受。欣德米特本人是比较出色的小提琴家和中提琴家。他曾任法兰克福歌剧院小提琴首席。他还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著名的作曲家。他是二战之后崛起的著名作曲家,他多才多艺。他早期作品受施特劳斯、德彪西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影响较多,他的室内乐作品富有强烈的节奏动力和幽默感,奏鸣曲具有很强的抒情风格,和声平稳柔和,还受美国新音乐的影响。

欣德米特被称为“20世纪的巴赫”,有着出色的对位技巧和创新的和声体系。“他认为自己的作曲技法是从物理的原理演化出来的产物,音乐的结构是不容主观随意变革的。”因此“他的歌剧强调以戏剧情节适应器乐形式,强调戏剧与音乐的紧密关系。他反对浪漫主义的情感夸张表现,也反对十二音体系从根本上否定调性体系的实践。”他的前期作品具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倾向,但也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的痕迹,同时提倡“认为音乐即音乐,事物即事物,不必过分掺入主观情感因素。”他还创作了不少结构简单、不求技巧性只讲实用性的大众“实用音乐”。 欣德米特写有十部歌剧。早期有《凶杀——女人的期望》(1919)、《努华—努希》(1920)、《卡迪拉克》(1926)等。中后期有《画家马蒂斯》(1935)、《世界的和谐》(1957)、《漫长的圣诞晚宴》(1960)等。由作曲家自撰脚本的七场歌剧《画家马蒂斯》,以德国画家马蒂斯(1460—1530年)的生平为题材,描写马蒂斯走出画室参加农民战争,又不忍无情杀戮,最后又回到艺术中寻找心灵的净化的过程。

后来,他的很多创作又吸收了路德合唱的营养,16世纪的对位,巴赫的康塔塔和赋格曲的因素。他的创作和理论与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不同。他继承了巴赫和文艺复兴的复调音乐传统,但在对位中运用了不协和音。“他不如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那么强烈,但仍属于现代音乐的范畴。他在许多方面都坚持传统,喜欢遵从巴罗克时代的大型对位形式,如大协奏曲。帕萨卡利亚、恰空、托卡塔,赋格等。所以,室内乐是他的创作中心。”在色彩方面,他的作法又与法国的印象主义很不一样.认为音乐的色彩应该服从音乐的织体和形式。这些都说明他与新古典主义的联系。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较难以理解。加上自己的丰富知识和阅历,他的作曲风格自成一格。他是20世纪德国新音乐的代表之一,非常前卫,风格新颖而狂乱。

欣德米特写有一本名著《作曲技法》,介绍作曲的总体分析和写作技巧,他本人是著名音乐教育家,分别在柏林音乐学院、耶鲁大学、苏黎世大学任教,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对现代音乐的推广也尽心尽力,卓有成效。

欣德米特的晚年也很辉煌,经常以指挥家身份在欧美巡演,一生多姿多彩……..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09-03 13:22:0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欣德米特竖琴奏鸣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90年代中期阿巴多在DG出过一张Mathis der Maler
是偶非常喜欢的唱片
最近经常拿他和齐齐的Lutoslawski的钢协穿插来听
TOP
5#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原帖由 johnspider 于 2008-9-3 14:13:00 发表
90年代中期阿巴多在DG出过一张Mathis der Maler
是偶非常喜欢的唱片
欣德米特的《Mathis der Maler》现在通行的中文译名为《画家马蒂斯》。但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野兽派的画家马蒂斯([法国]H.Matisse 1869-1954) 。而实际上Mathis指的是Mathis Grunewald([德]约1455--1528)在美术史上称为“格吕内瓦尔德”,他的作品,在形象和色彩处理上极富感情,对后来德国浪漫主义绘画和表现主义美术有所影响。其中《伊森海姆祭坛画》(约15l0--1515)是有名的传世之作。

1933-1935年,欣德米特以格吕内瓦尔德的故事为背景,自己撰脚本,作成一部歌剧,然后根据这部歌剧的前奏曲与其中的音乐,编成这首3个乐章的交响曲。这3个乐章各以格吕内瓦尔德所作的伊森海姆祭坛壁画为素材,欣德米特自己说:“这是以3幅画为主而作曲,但并非标题音乐,而是尝试让听众在欣赏时,产生如欣赏画一样的心情。”这首作品作于1934年,由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首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下面详解这首3个乐章的交响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1.天使的合奏(Engel Konzert)

    第一幅画为前面的天使拿着大提琴前身之弦乐器,两个天使演奏小提琴。开头部分在歌剧前奏曲中,是以风琴似的导入部开始,接着3把长号奏出德国民歌《3位天使优美的歌声》的旋律。长笛与小提琴展开另一轻快的主题,短暂发展后,弦乐再展开另一主题。

   此主题小发展终了后,长笛又出现新主题音型,然后长笛与小提琴奏出的那个轻快优美的主题前半,从高音开始向下出现3次。然后进入各主题的发展部,各主题优美地交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2.埋葬(Grablegung)

   第二幅画中,人们以悲伤的神情包围着受极刑的救世主,以抑郁而死的主题和优美的情绪化副主题形成对比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3.圣安东尼的诱惑(Versuchung des Heiligen Antonius)

    这是歌剧第六幕中的音乐,分为5部分。

    这第三幅画是折磨圣东尼的妖魔鬼怪的聚会。

    第一部分先以弦乐齐奏,奏导入部主题,表达后以打击乐器表现戏剧性展开。

    第二部分低音管与弦乐在管乐的节奏伴奏下展现一个旋律化主题,它经过多次转调,长笛发出恐惧的D、F、A音,管弦乐器奏和弦,然后双簧管、单簧管与长笛、双簧管有交替表现。小提琴又和大提琴交替,形成谐谑风格,推至高潮后构成赋格曲,木管发出风琴的声音奏《赞美救世主》的圣咏,最后是推向“哈利路亚”。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图文並茂,由其那三幅画,简直就是美术界的欣德米特。
在G弦上……
TOP
11#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LP: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S兄,这三幅画就是画家马提斯的作品吗?记得耶稣受难那幅曾用于马太受难曲的封面
千 江 有 水 千 江 月    万 里 无 云 万 里 天
TOP
13#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是格吕内瓦尔德的作品啊,他也叫马蒂斯啊,但不是野兽派那个,有兴趣你可以看看前面的介绍啊。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当然,我也知道不是野兽派那个,但也是今天才认识他,谢谢S兄的详细介绍
TOP
15#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刚买了这个。
TOP
16#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谢谢施兄的精彩介绍
Mathis der Maler只听过阿巴多的版本,没有比较过其他的
阿巴多指挥现代音乐的成就有目共睹,可惜不是太对俺的胃口,比如阿巴多指的Wozzeck就不大喜欢
要是Boulez来了就好了,不知道他老人家怎么不玩呢?
TOP
17#

回复:音乐家欣德米特

                  好贴,学习中。视频特别棒!唯一缺陷视频是“带格”的
TOP
18#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08-9-3 22:05:00 发表
刚买了这个。[attachimg]104129[/attachimg]
\
哇,Y兄都是红头大花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原帖由 johnspider 于 2008-9-3 23:23:00 发表
Wozzeck
此剧为贝尔格根据德国著名剧作家毕希纳(Buchner,1813—1837)的未完成话剧本《沃采克》(Wozzeck)改编而成。沃采克是个真实人物,他因杀掉情妇而被判处死刑,毕希纳在剧中把他处理成一名理发师出身的士兵,原剧本未完稿,有该士兵死与不死两种处理方式。此剧20多个长短不同的场面,贝尔格整理成15个场面,让沃采克最后死去。15个场面分成3幕,每幕5个场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0#

回复: 音乐家欣德米特

欣德米特四种气质: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08-09-04 06:54:1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