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别了,柔情似水的奥运会
面对吉新鹏,林丹有什么可牛的?
一直以来,中国体育界都有一个“优良传统”:家丑,是不可以外扬的。
于是我们看到:沸沸扬扬的“殴师门”俨然成了体坛版的《罗生门》——有人试图在掩饰什么,有人试图想透露什么,大伙各自讲述所谓的“真相”——“林丹动手了”,媒体说得信誓旦旦;“其实,俺只是想和他谈谈”,林丹说得声情并茂;“呃,呃……他们好像、也许、听说是动手了”,队员说得犹犹豫豫。
动手了,还是没动手?看起来像是一个谜。
世界上本没有谜,只不过掩饰者的出现,于是才有了“谜”。很多谜底其实并不深奥,就像皇帝的新装,你知我知,地球人皆知,但是不能说,否则就成了那个无知的孩子。于是我们看到,厚道的吉新鹏一直在沉默,尽管如此,一句“队里不表态,我什么也不说”,似乎泄露了个中玄机。
假设林丹真的动手了——注意,我说的可是“假设”(这年头人人都会装傻)——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林丹和吉新鹏,一个是球员,一个是教练。“教练如师,师者如父”,这是江湖规矩,更是做人礼数。因此球员打教练,可以勉强类比孩子打爹,绝对惊人、绝对不肖、绝对可耻。
顺着"假设"往下分析:如果欺师犯上可鄙,那么相比之下,犯上之后的抵赖,则让人连嘲笑的兴趣都没有了。
面对吉新鹏,林丹似乎不该有牛气的资本。论年龄,吉新鹏是大哥、林丹是小弟;论辈分,吉新鹏是前辈、林丹是后生;论职位,吉新鹏是教练、林丹是学生;论成绩,吉新鹏为中国羽球拿下了唯一一块金牌(吉新鹏比林丹先拿奥运金牌),而林丹呢,按理说,一顶“心理脆弱”的帽子,理应让他学会低调做人……
林丹年少,年少者时有轻狂之举,比如比赛摔拍子,比如与陶菲克互相贬低,比如要和既是对手、也是前辈的李矛动粗,这位号称“世界第一”的球手,论及脾气之牛,恐怕堪称羽坛之冠。
和以往羽毛球队的任何一次风波一样,这一次的闹剧很快就会平息,就像吉新鹏所说的:“林丹向我道歉了,这件事告一段落了”,惊世骇俗的“殴师门”,就要被关上了。
可以理解,人在江湖,有些“规则”你总得遵守,有些“大体”你总得顾全。这个“大体”就是盛行于中国体坛的“唯成绩论”。奥运会在即,这是头等大事,领导太需要成绩了,其他的一切必须绕行,比如道德。在一块金牌面前,道德变得如同沧海一粟,缥缈而模糊。在各种压力下,吉新鹏的屈辱,也许只能被时间风干了.
观念不变,“超级丹”也许还有下一次的“超级发飙”,这是不是中国体育的悲哀?
还是打住吧!既然一切争端都是“假设”,就不好说得太露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