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复制链接]

1#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文/曲新词

  

计划章节(欢迎提出建议):

第一章·华语流行音乐的起源
第二章·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
1、台湾校园歌曲之迷
2、音乐教父——罗大佑
3、苏芮的狂飙时代——《搭错车》
4、天籁齐豫《橄榄树》
5、民谣女皇凤飞飞
6、滚石大旗下的精英们

第三章·流行大趋势
1、华语荷东《八七狂热·路灯下的小姑娘》(刘鸿、邓洁仪)
2、《八八大趋势·沈阳沈阳》(艾敬)
3、随风而去的陈汝佳
4、迟到的张行
5、翻唱的咒语《女神》(刘欢、范琳琳)
6、黄土高坡西北风

第四章东方之珠——香港
1、粤语天下——〈万里长城永不倒〉
2、温拿乐队之谭泳麟、钟镇涛
3、光辉岁月——天妒英才黄家驹
4、尴尬的四大天王
5、陈慧娴的<千千阕歌>
6、时代终结者——王菲

第五章摇滚新势力——在一无所有中呐喊

1、崔健传奇
2、魔岩三太子窦唯、张楚、何勇
3、无地自容的黑豹乐队
4、梦回唐朝
5、失去方向的指南针——悲惨的罗琦
……
……
……






第一章·华语流行音乐的起源


    华语流行音乐象海洋,浩瀚无际,无论是采取写史般的“记传”还是“编年”,一段时间、一个人、一首歌,都很难把它说得更详尽更准确,更没有人愿意说自己不喜欢的歌。因此我只能凭我的喜好去追溯,按章节争取把它完成,同时尽量照顾到更多人的心思。

    华语流行音乐的源头,无疑是中国上海,而不是香港或台湾。


    1934年,一位14岁的小姑娘在她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中,唱响了《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两首歌,红遍了上海滩和全中国,她被人誉为“金嗓子”,她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金字招牌,她是周璇。周璇12岁进入“明月歌舞社”,社长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周璇的名字就是由他而起。白崇禧之子、作家白先勇曾经回忆说:“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

    我想,这就是流行的定义。

    1939年,香港的一部抗战电影《孤岛天堂》上演,黎莉莉演唱了其中的插曲《何日君再来》。此后这首歌被当时的日籍歌手、周璇的好友李香兰翻唱并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户晓,周璇本人也翻唱此歌。歌中描述的是青年参军抗日之前与女友依依惜别的情景。

    自此,华语流行音乐由于战争告一段落……更多用于励志的抗战歌曲,取代了爱情歌曲。

1963年,以内战为背景题材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上映,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唱响中国: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为什么这样红

哎 红得好像

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

       当时的国人,羞羞答答的提起了爱情,就象过去的恋爱一样,男女总是不好意思独处,要带上家人或者朋友,这首歌里也是把友谊和爱情捆在了一起。

  1967年,当无数狂热的年轻人举着语录本,带着红袖标涌向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香港正在举办业余歌手唱歌比赛,奚秀兰不紧不慢的唱红了《绿岛小夜曲》: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呀摇

情郎哟你也在我的心坎里飘呀飘

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

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的向你倾诉

椰子树的长影掩不住我的情意

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

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静

情郎哟你为什么还是默默无语



  这美妙的情话,内地的亿万人可曾及时感知?

  大约十几年之后,内地人才从苏小明的嘴里听到了《绿岛小夜曲》,并且还有《军港之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这几乎是等于为高低不平的两片水域打开了洪闸。


  1979年,陈百强在香港发行首张专集《眼泪为你流》(粤语),可惜内地并未及时引进,陈百强在内地成名曲来自一部电视剧,曲名《一生何求》。
大概也就是这个时间里,台湾女摇滚歌手欧阳菲菲以歌曲《成吉思汗》、《热情的沙漠》强奸了所有国人的耳朵。


       1984年,奚秀兰的一曲《阿里山的姑娘》,高亢亮丽多情的嗓音,征服了亿万歌迷。同时期,陈美玲唱红了《原野牧歌》,国人从那种坚定的表情中回过神来,在这听出了真正的草原气息:

辽阔草原 美丽山冈群群的牛羊

白云悠悠 彩虹灿烂挂在蓝天上

有个少年 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

轻轻哼着 草原牧歌看护着牛和羊

年轻人啊 我想问一问可否让我可否让我诉说衷肠

年轻人啊 希望我能够和你一起和你一起看护牛和羊

  

  然后我们该说到邓丽君了。

  邓丽君,连同台湾、香港的女人的甜美歌喉,使那些包裹在中山装、黄军装、棉袄棉裤下面的身体有了人性的复苏,让人们的性器官都有了感觉,后来才知道那叫性感。

  一代天后邓丽君再度翻唱了抗战歌曲《何日君在来》,此歌一出,就象是艾丝美拉达在巴黎街头跳舞一样,神甫感到了诱惑和惶恐,于是此歌却被认为是“精神污染”、“汉奸歌曲”、“毒草”等等,遭到“封杀”(棒球术语)。但本人有幸通过一台三洋单卡录音机听到了此歌,幸亏当时并不懂男女之事,不知道“今宵一别后,何日君在来”是什么意思。其实也没什么太多的意思,不就是在一起睡了一宿吗?

  

  曾经听歌不是理直气壮的事,确切说是偷偷摸摸才可能如愿。尽管田汉专门为周璇写电影剧本,尽管聂耳、贺绿汀都是周璇的好朋友,尽管张爱玲是周璇的邻居,但是,这些因素并没有赋予华语流行音乐以崇高的社会地位。仅仅是一个周璇而已,她左右不了庞大的意识形态机器。

  回顾这三十年,即1978-2008,确实应该用一个比较烂的词来形容它——感慨万千!这个词与红色歌曲一样经典。

  当我们的父母皱着眉头与我们一起“听”歌的时候,我们无法用喜欢这个简单的理由说服他们,那时候很流行“代沟”一词。尽管现在的家长都与孩子交上了朋友,但是孩子在听一些不着四六的歌曲的时候,他们同样发泄式的说是垃圾。好在随身听取代了电唱机,结束了关于乐音和噪音的争论。

  1978,不仅是华语乐坛,也是中国的分水岭。
  这一切确实与水有关,人性就是水,柔情似水却不可阻挡。

  自邓丽君出现开始,华语乐坛开始天翻地覆,卫道和苏醒,原创和翻唱,大陆、香港、台湾三股势力的对决,欧、美、日先锋阵营的渗透,相互混杂交织在一起,至今不得消停。

  


最后编辑溪秀兰 最后编辑于 2008-08-01 12:03:38
分享 转发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2#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文/曲新词

  

计划章节(欢迎提出建议):

第一章·华语流行音乐的起源
第二章·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
1、台湾校园歌曲之迷
2、音乐教父——罗大佑
3、苏芮的狂飙时代——《搭错车》
4、天籁齐豫《橄榄树》
5、民谣女皇凤飞飞
6、滚石大旗下的精英们

第三章·流行大趋势
1、华语荷东《八七狂热·路灯下的小姑娘》(刘鸿、邓洁仪)
2、《八八大趋势·沈阳沈阳》(艾敬)
3、随风而去的陈汝佳
4、迟到的张行
5、翻唱的咒语《女神》(刘欢、范琳琳)
6、黄土高坡西北风

第四章东方之珠——香港
1、粤语天下——〈万里长城永不倒〉
2、温拿乐队之谭泳麟、钟镇涛
3、光辉岁月——天妒英才黄家驹
4、尴尬的四大天王
5、陈慧娴的<千千阕歌>
6、时代终结者——王菲

第五章摇滚新势力——在一无所有中呐喊

1、崔健传奇
2、魔岩三太子窦唯、张楚、何勇
3、无地自容的黑豹乐队
4、梦回唐朝
5、失去方向的指南针——悲惨的罗琦
……
……
……


第二章·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

1、台湾校园歌曲之谜  

  

张振富、耿莲凤,这两个名字贼土的人,是他们在内地大量翻唱了台湾校园歌曲。在七十年代末,他们俩人就出唱片,严格意义上讲,应属侵犯知识产权。当时用老式电唱机播放涤纶、塑料唱片,停电的时候用手扒拉着也要听。

《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垄上行》、《爸爸的草鞋》……这些歌曲幕后有一个传奇的人物——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我们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人唱过叶佳修的歌,也相信很少有人给他版税,他甚至不知道他的歌曲已经风靡大陆,并且成为内地流行歌曲的重要奠基。
请允许我用过去的笔法来描述他:叶佳修用轻松畅快的诗歌语言,描述着一幅幅美妙动人的乡情画卷,无论多少忧伤和离别都能在歌声中得到稀释,懵懂岁月中感觉到方向与力量,拥有无限的宽慰和鼓舞,在阳光世界里看到生活的美好……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想象一下当时国人的处境,就知道他们的心情,或许是从迷宫里走出来的自省。内地一多半的人在种地,为什么就写不出个《乡间的小路》?也有几千公里的海岸线,为什么就不敌一首《外婆的澎湖湾》?我想,那一定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太陈旧了,陈旧得对生活已经麻木,没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内地人长期浸泡在一种公式化的唱腔当中,强调着群体力量,却失去了个人性情,久而久之变得扭曲。忽然闻到了一些关于生活的气息,于是生机勃发,春潮涌动。知道一些历史背景,就会知道台湾校园歌曲为什么在内地走红,并且是经久不息。


对于华语流行音乐来说,1979年的另一件大事是台湾歌手刘文正出版了个人专辑《兰花草》,他与叶佳修并驾齐驱,共立于台湾校园歌曲的颠峰时期,并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祖师爷级的人物。

连一个花苞也没有的“兰花草”,却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希望,侍侯的殷勤和心思的投入,折射着时间与生活的足迹,一花一物都沾带着日子的概念……内地最熟悉他的歌还有《阿美阿美》、《三月里的小雨》。此外还有大量的专辑未被引进。

刘文正,他是一个时代的里程碑。

刘文正在华语流行音乐迎来鼎盛时期,即九十年代初就退出了歌坛。在此之前的1986年,他成立了台湾飞鹰唱片公司,旗下的飞鹰三姝(伊能静、方文琳、裘海正)是台湾的偶像级明星,还有屡败屡战的马来西亚歌手巫启贤。当时飞鹰唱片公司与三个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薛岳吴大卫童安格,这三位是《十九岁的最后一天》的原创班底。薛岳是号称台湾摇滚音乐第一人,后与崔健形成密切合作;吴大卫是台湾流行音乐的重要制作人;童安格就不必说了吧,谁都比我说得精彩。


  

 2、音乐教父——罗大佑


  罗大佑是个罄竹难书的人物。

  教父:在婴儿或幼儿受洗礼时,赐以教名,并保证承担其宗教教育的人。音乐教父是华人授予罗大佑的称谓,象征着智慧,信仰,权威。

  他的歌曲弥漫着宗教和哲学的气息,他将娱乐变为痛切的反省;他用质朴的喉咙,关怀着无数迷途的灵魂;他在沧桑中投掷着命运的沉重,撞击着喜马拉雅山在震颤;每一个忽视他的人,每一个重视他的人,都会感觉到他和自己同样渺小;他无疑是一部音乐版的《资治通鉴》;他让台湾在崔健面前拥有深刻;他是一个习惯在山脚下问鼎高峰的人,他是两岸三地的文化传道者。

  1974年,罗大佑的第一首创作曲《歌》出版,二十年以后,内地开始传唱;
  1974年,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出版,新世纪之后仍旧在传唱;
  1977,19781,1979三年中,罗大佑为刘文正、张艾嘉创作了歌曲《可爱的女孩》、《闪亮的日子》、《浮萍》、《情奔》…… 
  八十年代初,成方圆抱个吉它,摇头晃脑的唱起了《童年》,九十年代初,韦唯、张云儿压着深沉的腔调唱起了《恋曲1990》,张学友憋着嗓子唱起了《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这些时间里,罗大佑还没出现在内地人的视线里。

  1980年的《光阴的故事》,成为那一代人阅读回忆的永恒书签。
1980年,罗大佑为台湾电影《搭错车》创作歌曲《是否》、《酒于倘卖无》、《一样的月光》,均成为一代绝唱。我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有人说,哪里的歌真好听。可惜,电影引进,唱片却未发行,这在某种程度上,让程琳的出道更为容易。

  家弟常说,能够完美演绎罗大佑歌曲内涵的歌手,只有苏芮。我第一次听到罗大佑的歌声之后,感受到了深不可测的气质,陆续推翻了成方圆、韦唯、张学友的“首唱”印象……这是属于他的神奇。

1980年,还有罗大佑的《鹿港小镇》。这几乎是一部台湾的当代乡村史,描写着时世的变迁和闯荡的混沌,这种感触和情思,尤其适合当今在外漂泊的数亿人。

假如你先生来自鹿港小镇

请问你是否看见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妈祖庙的后面

卖着香火的那家小杂货店
……
……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

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啊!鹿港的小镇。

  去年,2007年,我看到有个新饭店名字叫“鹿港小镇”,想必读懂的人不多。

  1982年,罗大佑为台湾电影《野雀高飞》谱写主题曲《野百合也有春天》,成为众多明星争相传唱的经典曲目。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这歌的名字是从哪想来的。
  1982年,罗大佑第一张个人专辑《之乎者也》发行,造成台湾史无前例的自省风潮。
  1983年,罗大佑第二张创作专辑《未来的主人翁发行》,并于中华体育馆举办台湾有史以来第一场年终演唱会。


1985—1986年,是全球流行乐坛最让人激动的一段时间,美国歌坛为救济非洲灾民,组成了四十五位明星的强大阵容,共同演唱《天下一家》;内地由付林、郭峰担纲,组成了百明歌星演唱会《让世界充满爱》;众星云集。罗大佑赶制了《明天会更好》,组织了六十位歌手演唱,我较为熟悉的有苏芮、黄莺莺、蔡琴、潘越云、甄妮、陈淑桦、齐豫、杨林、费玉清、齐秦……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

是否依然孤独的转个不停

春风不解风情

吹动少年的心

让昨日脸上的泪痕

随记忆风干了……

1986,那一年是世界和平年。

  当人们无奈于现代商业的浮躁与功利的时候,是否还会记得《滚滚红尘》中,罗大佑的沧桑与陈淑桦的凄婉。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获取刹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你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当人们选择观望与放弃的彷徨中,是否还会记得《追梦人》的歌里,凤飞飞独白的无悔与执拗。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红尘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春雨不眠隔夜的你曾空独眠的日子

让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的红颜
飞去飞来的满天的飞絮是幻想你的笑颜
秋来春去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
冰雪不语寒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彩

看我看一眼吧莫让红颜守空枕
青春无悔不死永远的爱人

让流浪的足迹在荒漠里写下永久的回忆
飘去飘来的笔迹是深藏激情你的心语
前尘后世轮回中谁在宿命里徘徊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追梦人》的粤语版是袁凤瑛的《天若有情》。

  罗大佑对爱的定义:爱是翻来覆去的旋律般的不讲文法却惊心动魄的一种往往属于过去的语言。

  在人们饱睡安逸之中,是否能想起周润发在《再见阿郎》中的凄惨,是否还会想起《你的样子》?

我听到传来的谁的声音

象那梦里呜咽中的小河

我看到远去的谁的步伐

遮住告别时哀伤的眼神

不明白的是为何你情愿

让风尘刻画你的样子

就向早已忘情的世界

曾经拥有你的名字我的声音……

  在罗大佑的歌里,总是会听到风起云涌、世事难料。

有一部电影,如果不是《沧海一声笑》,我几乎记不住那个俗气的名字《笑傲江湖》,以及金庸。1990年,《沧海一声笑》获得金马奖“最佳电影主题曲奖”,至今我的博客里仍然是这首歌。与罗大佑联袂演唱的是恃才放浪的香港第一音乐人黄霑,以及号称”拳头导演“却五音不全的徐克。因为罗大佑,所以我不那么讨厌武侠。

  也是1990年,罗大佑登陆香江,“音乐工厂”正式注册,次年初推出的首专辑《皇后大道东》。这张以粤语创作,集结了梅艳芳,黄沾等多位巨星共同演唱的专辑,引发港人讨论香港前途的热潮,在推出后三个星期内即登上香港三大流行榜冠军,创下香港歌坛鲜有的“非偶像派”歌曲磐居榜首的记录。

香港人更是自豪的听到了罗大佑为他们献上的厚礼——《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东流
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东方之珠我的爱人
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月而弯弯的海港
夜色深深灯火闪亮
东方之珠整夜未眠
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船儿弯弯入海港
回头望望沧海茫茫
东方之珠拥抱着我
让我温暖你那沧凉的胸膛

  台湾,以一种无奈的迂回方式,将内陆文化底蕴传递或者说是渗透到了殖民文化的领土上,并且占领了那里,那是属于华人的骄傲。一千万香港人将罗大佑放在心上,听从他的指引和教诲,用以消解一个世纪的混沌与迷茫。

  

(等有时间再写)
最后编辑溪秀兰 最后编辑于 2008-07-30 18:28:00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3#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文/曲新词

  

计划章节(欢迎提出建议):

第一章·华语流行音乐的起源
第二章·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
1、台湾校园歌曲之迷
2、音乐教父——罗大佑
3、苏芮的狂飙时代——《搭错车》
4、天籁齐豫《橄榄树》
5、民谣女皇凤飞飞
6、滚石大旗下的精英们

第三章·流行大趋势
1、华语荷东《八七狂热·路灯下的小姑娘》(刘鸿、邓洁仪)
2、《八八大趋势·沈阳沈阳》(艾敬)
3、随风而去的陈汝佳
4、迟到的张行
5、翻唱的咒语《女神》(刘欢、范琳琳)
6、黄土高坡西北风

第四章东方之珠——香港
1、粤语天下——〈万里长城永不倒〉
2、温拿乐队之谭泳麟、钟镇涛
3、光辉岁月——天妒英才黄家驹
4、尴尬的四大天王
5、陈慧娴的<千千阕歌>
6、时代终结者——王菲

第五章摇滚新势力——在一无所有中呐喊

1、崔健传奇
2、魔岩三太子窦唯、张楚、何勇
3、无地自容的黑豹乐队
4、梦回唐朝
5、失去方向的指南针——悲惨的罗琦
……
……
……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4#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呵呵,我有一本,不过少10年。


最后编辑SINATRA 最后编辑于 2008-07-30 19:12:04
时间就像乳沟,挤挤总还是有的!
TOP
5#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这书我保存的很好~
TOP
6#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估计这是新版的……。作者可能也不一样……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7#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文/曲新词

  

计划章节(欢迎提出建议):

第一章·华语流行音乐的起源
第二章·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
1、台湾校园歌曲之迷
2、音乐教父——罗大佑
3、苏芮的狂飙时代——《搭错车》
4、天籁齐豫《橄榄树》
5、民谣女皇凤飞飞
6、滚石大旗下的精英们

第三章·流行大趋势
1、华语荷东《八七狂热·路灯下的小姑娘》(刘鸿、邓洁仪)
2、《八八大趋势·沈阳沈阳》(艾敬)
3、随风而去的陈汝佳
4、迟到的张行
5、翻唱的咒语《女神》(刘欢、范琳琳)
6、黄土高坡西北风

第四章东方之珠——香港
1、粤语天下——〈万里长城永不倒〉
2、温拿乐队之谭泳麟、钟镇涛
3、光辉岁月——天妒英才黄家驹
4、尴尬的四大天王
5、陈慧娴的<千千阕歌>
6、时代终结者——王菲

第五章摇滚新势力——在一无所有中呐喊

1、崔健传奇
2、魔岩三太子窦唯、张楚、何勇
3、无地自容的黑豹乐队
4、梦回唐朝
5、失去方向的指南针——悲惨的罗琦
……
……
……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8#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和各专机封面简介评语
这书应该是大陆比较早的概括性的材料了
TOP
9#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当时网络还不发达
现在百度下资料随便抄拉
TOP
10#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8-7-30 18:22:00 发表
华语流行音乐的源头,无疑是中国上海,而不是香港或台湾。

  

    1934年,一位14岁的小姑娘在她主演的电影《马路天使》中,唱响了《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两首歌,红遍了上海滩和全中国,她被人誉为“金嗓子”,她是华语流行音乐的金字招牌,她是周璇。周璇12岁进入“明月歌舞社”,社长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周璇的名字就是由他而起。白崇禧之子、作家白先勇曾经回忆说:“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


这里说的不太精确,无疑,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发轫于上海,却应当在二十年代的后期,比其说的1934年早些。迄今八十载!!

《凤凰于飞》是陈蝶衣先生的作品,陈蝶衣先生乃是中国第一代音乐人之一,也是早年上海滩音乐人最后硕果仅存之一,去年10月在香港去世,百岁高龄。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11#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原帖由 muyi8334 于 2008-7-30 19:06:00 发表
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和各专机封面简介评语
这书应该是大陆比较早的概括性的材料了


书中是这样写的吗?是这本书吗?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12#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周璇的唱片属于“历史录音”参考系列了
最后编辑SINATRA 最后编辑于 2008-07-30 19:22:15
时间就像乳沟,挤挤总还是有的!
TOP
13#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SINATRA
贴的图
TOP
14#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这书台湾部分非常详细
香港部分的少了点
大陆部分我基本不看
TOP
15#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16#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第二章·台湾流行音乐的崛起
1、台湾校园歌曲之迷
2、音乐教父——罗大佑
3、苏芮的狂飙时代——《搭错车》
4、天籁齐豫《橄榄树》
5、民谣女皇凤飞飞
6、滚石大旗下的精英们

---------
我在看【遥远的乡愁--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虽然说书名是民歌,其实里面的歌手大多是80年代的台湾风云人物,建议将当时能够走红十年的歌后级人物一一介绍:苏芮,蔡琴,潘越云,郑怡,陈淑桦,黄莺莺。自然那些男歌手也来个详介。邓的介绍够多了,可以简略些,避免重复没新意。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17#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原帖由 溪秀兰 于 2008-7-30 18:25:00 发表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文/曲新词

  

1980年的《光阴的故事》,成为那一代人阅读回忆的永恒书签。
1980年,罗大佑为台湾电影《搭错车》创作歌曲《是否》、《酒于倘卖无》、《一样的月光》,均成为一代绝唱。我当时看完这部电影,有人说,哪里的歌真好听。可惜,电影引进,唱片却未发行,这在某种程度上,让程琳的出道更为容易。


笔误!!《酒于倘卖无》是候德健的作品,为何没提候德健???!!!
最愛奚秀蘭並因奚秀蘭而發燒
我發表的以奚秀蘭爲主題的重要帖子的鏈結:http://post.baidu.com/f?kw=%DE%C9%D0%E3%C0%BC
TOP
18#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苏芮在乐坛的历史定位某些方面高过了邓丽君
TOP
19#

回复: 【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原帖由 muyi8334 于 2008-8-1 12:49:00 发表
苏芮在乐坛的历史定位某些方面高过了邓丽君


苏芮的流行使邓丽君的歌少流行了10年,我认同这个论断。邓的歌比较小女人,属于“靡靡之音”,苏芮则使流行歌曲的内涵扩大风格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云依然在天蓝里 攀越群山 俯瞰繁星  在天地间回首。。。欢迎加入经典歌曲发烧QQ群:20210235
http://blog.sina.com.cn/real0129
TOP
20#

回复:【转贴】华语流行音乐三十年(草稿)

因为是她让大家知道原来女声还能这样唱并为大众接受
一曲一样的月光
20多年来唱到现在都游刃有余,功力不减当年啊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