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6789101112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 [复制链接]

查看: 74185|回复: 325
71#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

原帖由 guoki8 于 2008-8-6 18:32:00 发表
这里的快 应该是指瞬态快,该快就快,该慢就慢。。。
该慢那时你也快,那是系统出了问题拉。。


前面的帖子有些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再转贴上来,以回复兄的问题;

还有的说:适当的"快"些才好,太快就不好。呵呵,看起来很讲“原则”的,几乎“无懈可击”。但是仔细想想,扬声器的反应速度会不会超过信号的速度啊?我认为绝对不会。我只知道大多数扬声器的反应速度都是明显跟不上信号的反应速度的,这是造成扬声器箱“动态压缩和丢失微小瞬态信息”的主要原因。

下面转贴一个外国电声专家对扬声器箱分析的译文片段,供大家参考。

刚性意味着来自音圈的加速度被精确地转化为在锥盆或球顶整个表面的加速度;这样就可以获得平直的频率响应,迅速的脉冲上升,低的互调失真以及声音的透明感。


………………………………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2#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

原帖由 海涛123 于 2008-8-6 18:45:00 发表
只有快,才会慢,只有慢,不会有快  




“慢”的声音听多了,习惯了,甚至不知不觉地把“慢”的声音当标准了,听到迅速的脉冲上升,低的互调失真,以及极具透明感的声音”反而不习惯了,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普遍现象”。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8-06 20:13:16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3#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

原帖由 cktony 于 2008-8-6 20:27:00 发表


朱兄
我需然习慣家里慢的LP,也適應外面快的MM啊.   


明白个中内涵,就OK啦!!
我也常常在听LP,而且感觉良好,甚至还比较喜欢,但是我明白他没有性能良好的CD“真”。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4#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

原帖由 Eggleston 于 2008-8-6 18:28:00 发表
真正的快,快得有内容千金难求。
FM、高文等都很快,都有超人秘籍,下面这个论坛高人发的帖,是我近年来在168看到最精彩的帖,说的就是快速而又有丰富内容的高文旗舰后级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35127.aspx


电信号放大的功率放大器都在追求“快”,音响系统里以物理振动方式进行电声转换的扬声器,应该是系统中最“慢”的环节(瓶颈)了,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跟上去”呢?静电扬声器、带式扬声器以超薄超轻的振膜工作发声不就是为了“快”吗?这些可使扬声器“快”起来的技术应该是未来扬声器的发展方向,可以预测,当可使扬声器“快”起来的技术逐步成熟完善后,锥盆扬声器和半球顶扬声器将被逐步淘汰(它们的音圈和振膜的物理质量相对实在太重了,这注定它们很难做的足够“快”),或者可能只作为低端经济产品继续使用吧。(??)
最后编辑松香味 最后编辑于 2008-08-07 00:42:28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5#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Eggleston 于 2008-8-7 2:15:00 发表
刘烧哥说的"看器说音"绝对没有错!
这个说法不妥,等到16号大伙一起聊咯,哈哈!


哈哈!!如果还“绝对没有错”!那就是“只要宝剑在手,一定天下无敌!”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6#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Eggleston 于 2008-8-7 2:35:00 发表
系统动态有压缩迹象,就已表明速度不够快了,听听铜管乐、交响乐时什么毛病都会暴露出来,通常玩得只有不够快速的,而不是听惯了快的,根本就是海涛兄说的:“只有快,才会慢,只有慢,不会有快”  


瞬态反应速度方面,整个音响系统里,扬声器箱以目前的音响产品制造工艺技术来说,大概就是最最主要的“瓶颈”了,瞬态反应速度再慢的功率放大器都会比它“快”(阻尼和控制能力另当别论),这就是现实。
因此,只有扬声器箱的瞬态反应速度做到足够(尽量)地“快”,同时放大器又有良好的“阻尼”能力,播放出来的声音表现才能够快速地跟随音乐信号的变化而变化,音乐信号“快”就快,音乐信号“慢”就慢,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保真”(扬声器箱的頻响平坦度另当别论)。但是要想把扬声器箱做到“足够地快”谈何容易!!在这方面,小口径扬声器反而相对就容易做的“快”起来,所以常常看到一些朋友说电脑箱也HIFI,我认为他们并没有“胡说八道”,而是说了大实话。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7#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8-3 20:04:00 发表
箱子今天已经“出嫁”,虽然自己也认为确实非常不错,但是我更相信自己“把握产品一致性”的能力,所以不心痛,争取下周五前再“产出”一对“数码克隆”品,同时“密度感”可能还会有“微妙提高”…………


今天中午已经“克隆”出另一对新箱子,这是自己留着慢慢玩的了。中午、晚上听了下,虽然还在“煲箱”过程,但已经可以确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8#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ray_ji 于 2008-8-7 21:56:00 发表
靠! 学单拿! 把高音放底下

把箱子倒过来放, 是什么效果?  


主要是为了让倒相管能够从箱体中获取最多的谐振能量,效率最高,同时也更趋向“理想完美”地谐振,失真也最少。
我在很早以前(大约二十年前)就采取这样一种设计方案了,当时还没有电脑,我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违法常规”的设计,我现在这对书架箱仍然采用这样一种设计方案,为什么我这里一对小小书架箱能让人有“刮目相看”的低频表现,除了其他一些技术措施以外,这一设计方案是“功不可没”的。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79#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老哥 于 2008-8-8 1:07:00 发表
所谓快是指对信号跟得紧的意思,并不会比信号还快。


是这个意思!!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80#

回复: 哈哈!!名琴LP 被《名琴.梁祝》CD毒翻(P15:关于听感“快”与“慢”的讨论)

原帖由 GL牛魔王 于 2008-8-8 10:51:00 发表
有的系统聆听起来好象是躺洋在音乐的海洋中 有的系统聆听就好想淘醉在生龙活现HIFI的音响中 以前偶们也讨论过一套系统到底是在听音乐还是在音响... 


个人认为:“快”——真实——尽量的真实,就是听音乐;
所谓的“美”——会不会是在听风格,听音响呢?因为一听就知道是音响系统出来的声音,与“真实”实在偏离太明显…………
对于音响器材来说:绝对“理想的、忠实地还原”是没有的,也是做不到的;我们只是在朝着“音响器材各自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方面尽量努力,使其各尽其责而已。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做到“理想的、忠实地还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