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有两位杰出的音乐家均在36岁时英年早逝,一位是大家所熟知的美国伟大的小提琴家拉宾,而另一位年长拉宾16岁却同样年少成名的天才却似乎逐渐被我们淡忘,他就是在1956年空难中不幸遇难的意大利指挥家乔多.坎泰利。
1956年,坎泰利搭乘飞机从巴黎出发前往美国准备与纽约爱乐乐团合作录制几部音乐作品。但是没想到飞机在机场起飞不久后就爆炸坠毁了,机上乘客无一生还。这个本有望成为20世纪最富有才气的指挥家就这样结束了其短暂的一生。
虽然从艺时间不长,而且所留下的录音也非常有限,但是绝不可否认,作为曾一度有望成为托斯卡尼尼的继任者,坎泰利在现代指挥史上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夸张一点说,如果坎泰利不那么早过世,当年的NBC交响乐团并不一定会解散。
他的指挥风格我想可以概括为:清晰、洗练、明快、灵动,技术纯熟而毫不矫揉造作。也许我们必须承认托斯卡尼尼是在坎泰利艺术道路上影响其最深的人,但是同时也可以肯定的是,坎泰利并非托斯卡尼尼的复制品,他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已经在为数不多的录音中凸显出来!!。只消听一下TESTAMENT公司从EMI资料库中重新整理的坎泰利生前录音后制作的唱片,尤其是海顿的交响曲,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的从那富有戏剧性的音乐冲突中感受出坎泰利不同于托斯卡尼尼的音乐风格。
我必须承认:TESTAMENT公司翻录的几张坎泰利生前在EMI的录音唱片,声音效果之好令我吃惊。但是我还是喜欢回归原始,平时翻来覆去经常听的还是EMI的artist profile系列中的一套双张唱片。很多资深乐友对EMI的这个系列并不十分重视,而原因似乎有点可笑--尽管也有些年头(大多数为1993或1994年出版的)但却是荷兰版的,觉得不如德班,英版。且先不说录音质量,这个系列中的许多唱片收录的都是一些稀罕的艺术家和稀罕的录音,这其中包括Paul Klezki, Silvesteri,kogan等名家。
这套唱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张唱片的第一个曲目--舒伯特的“未完成”(顺便说一下,当时还是初出茅庐的christopher parker担任了本曲的录音师)。全曲刚开始的前几个小节就足以让人感到震撼,那种并不是靠乐器刻意渲染而却像是从内心很深处缓缓流出的阴郁之情笼罩了听者的整个心扉,随后低音弦乐组也在坎泰利的指挥下表现出了很令人惊讶的音响效果,然而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和谐。和许多其他指挥不一样,坎泰利始终没有刻意突出铜管组,使得各声部均匀而富有张力。另外,贝多芬第七交响曲和弗兰克的d小调交响曲的演绎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倒是莫扎特的两部小型交响乐作品稍显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