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翻唱片架,一张湛蓝的天空下,一尊仰拍的舒伯特半身石雕CD映入眼帘。细看是DG93年4D的录音。演奏:世界上最古老的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医学博士的西诺波利。
DG太厉害了,这封面已告诉了我们许多,那雕象只完成了头和部分肩。未完成的舒的特吗,分明已是完善的艺术品。
第一次听未完成是磁带,大约二十几吧。一二乐章中几个主题就永久地驻入脑中,可谓挥之不去,召之即来。当时奇怪:怎么有这么个怪名?写不完?分明这部后面还有九吗。一次看到朋友素描断臂维哪斯,惚然开朗。那支臂是不可以有的。后读音乐专著时知道了,上世纪也曾有过重金悬奖补写未完成交响乐的荒唐。
很久没听了,放入CD后,乐队阴沉的低音声部从八寸喇叭中暗涌出来,暗暗叫苦。若有十五寸才够惨人。不过第一主题唱出时,自已又开始陷八了那悲沏,苦楚之中,随着乐思的起伏发展,缠绵不绝的弦乐群一会从高音传递到低音,一会又相互缠绕。心绪也象那句名诗:剪不断、理也乱。虽然乐队全奏也时常使人感到抗争、坚定的力量。但那凄美的咏唱还是占满心头。
第二乐章让人平静了许多,木管组的悠长的和声持续音给人的空灵之美难于言表。也只在莫扎特那里听过这种木管的歌唱。音乐温暖3许多。回忆,幻想。总之想往中美好就象在眼前。可是,这一切的幻觉还是被惆帐代替了。和中国宋代李清照那个怎一个愁字了得不同的是。舒伯特不是愁,是对人生美好的苦苦期盼。是对人类所遭痛苦的悲悯之大情。
舒伯特的音乐同巴哈、莫扎特、贝多芬一样永恒。那怕是一首歌曲,也通过他之手耸立在音乐的最高峰。音乐史上真正雅俗共赏,同时又具经典传世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自然天成,也只有莫扎特、海顿有此特质。一首歌曲换一顿饭吃。挥手即成。
舒伯特只活了三十出头。在世俗常理耒说,是没走完人生全程。就象这部史上唯一二乐章的交响乐。但我们感到这部未完成交响乐己完成了人类音乐史最别具一格的美学诗篇。
相信喜欢舒伯特的烧友不在少数,他的歌集,钢琴作品、室内乐都是经典。谨以此短文起头。让大家想起他、他的美、他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