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施奈尔贝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08-7-24 7:17:00 发表LZ的帖子就是资料拼凑而且还只是蜻蜓点水 倒还往往精华+置顶……
原帖由 ZXW2216 于 2008-7-24 7:57:00 发表改成"谈谈海菲兹的LP和CD唱片之不同"吧我只有条件听CD,不和诸位掺和了啥时候我能跟上科技的脚步听LP了,我再回头和各位聊音乐
原帖由 vifone 于 2008-7-24 9:00:00 发表海飞兹的音乐冷吗?我一点都不觉得,这可能跟我用全套英国器材有关系,整体上是中性偏暖的。特别是机子开了10个小时后,出来的音乐是非常温暖、从容的。这时候再听,感觉是从容,细节丰富,好像时间变得慢了,同样的曲子在这时候变得缓慢,很多以前没留意的细节都听出来了。但是时间还是和以前一样。很奇怪的感觉是不是?其实是机子的分析力发生细微的变化后,人的感觉发生变化。高档器材的重要性是绝对不用怀疑的,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嘛!你想让一两万的器材发出10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声音是不可能的。往往分析力强、音场效果好的器材都会很贵(不乏物美价廉的货色、但是很难找,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经销商都被几个大头垄断了,去海印看看、去隔壁器材贴看看就知道了)。到了一定的演奏水平后,往往超一流的的演奏家和稍微差一点的区别在于细节方面,而这个细节包含了演奏家的感情,对曲子的理解,以及个性!!我相信“魔鬼藏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高档器材就是比普通器材多了那么一点点东西(也许不止一点点),而这一点点,太重要了,给听者带来的享受太美了。人是敏感的动物,总是被某“一点点”感动。不过话说回来,器材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够就好了。多点用心,多把时间放在音乐本身上,用人的理解弥补机器对音乐的还原的不足,岂不更好?
原帖由 lmluc000 于 2008-7-24 9:03:00 发表听海飞滋,只听后来RCA那几个立体声,那是对海飞滋完全的误会.听下海飞滋20年代到30年代的录音,那才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真正伟大的海飞滋.
原帖由 shanxz 于 2008-7-24 10:51:00 发表 其实大家心胸都比较开阔,否则玩音响累死了。施纳尔贝兄的帖子都很有意思,不论怎样,我觉得施兄是热情的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非常可爱的朋友。关于海菲兹,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不过大家都无法回避他的存在。就好像听大乐队的朋友拿卡拉扬,大多都不是错误,听小提琴的人,拿海菲兹也错不到哪去,我家里rca的录音也基本上以海菲兹为主,小提琴协奏曲一直收藏的主要是海菲兹的版本,对于音乐,我们都是门外汉,看看热闹,喜欢看看热闹的,海菲兹不错。我觉得海菲兹的录音有他自己的特色,冷也好,精准也好,感情少也好,每个演奏家在演奏中都加入了自己的感情,本来演奏就是对音乐的再创造,我们玩音响其实也是对音乐的再创造,高档低档无所谓,乐在其中就是最好的。海菲兹好录音很多,但我还是觉得很可惜,海匪兹如果是在philips,他的室内乐会更迷人。比较起来rca、decca的声音是偏冷些,philips、emi、哥伦比亚的声音篇暖些。这样看来,我们最终听到的声音,经过了太多的处理,演奏者、乐器、唱片公司、我们的系统,也许海菲兹现场(没机会听)可能就是偏清淡些,这是他的特色吧。再说海菲兹的乐器,他的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前些天我仔细对比了海菲兹在rca和大卫在哥伦比亚的两张头版西贝柳斯录音,感受他们的小提琴的音色。海菲兹的小提琴是把当年50万美金的巴洛克小提琴,这把琴充满了古乐器的迷人特点,泛音丰富,琴腔共鸣质清稀,声音清脆,有种炎炎的美感。配合海菲兹瘦长的手指,的确有种天鹅绒的美感。大卫的琴我不懂是什么时代的,那把琴较为中性,声音结实饱满、厚重,琴腔共鸣温和不夸张,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好像中音歌手一样,充满了温情。配合大卫肥厚的手指,声音中肯感情丰富。都是相当好听的音乐,都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声音。施兄继续,哈哈。
原帖由 shanxz 于 2008-7-24 11:11:00 发表也点处你说的一个问题,你说越好的器材越真实,真的未必。好器材是基础,肯定是好,但器材是人玩得,如何能将中等甚至低价器材调整出高质量的声音,才是发烧友要学些的东西。我相信玩hifi,人的因素胜过器材的因素。就好象让我拉海菲兹的名琴,也会相当难听,哈哈。器材这东西追求更好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做的,无非如何充分玩好自己系统,我也刚入门,处于四处折腾,摸索的过程。一台机器如何摆置,一条咸菜如何分辨出电流应该的走向,所有这些都很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玩起来要投入足够的耐性和技术。呵呵,我这两天在折腾咸菜,都是散线diy,真是深不可测,随便一接和充分的聆听后在接,差异之大,让人吃惊。好软件+正确的系统,呵呵,路很长。
原帖由 scfan 于 2008-7-24 9:28:00 发表历史录音粉丝加入战团,这仗更加混乱了个人观点,20~30年代的海菲兹或许是更加伟大的海菲兹(这点尚有争议),但是那个年代的丧失了无数细节琴声严重失真的录音绝对无法体现海菲兹的风采。听Pearl那枚著名的炒豆海菲兹,我虽然赞叹那个年代的录音居然被弄得还有点鲜活的感觉,但那也只是相对于普通20年代录音水准而言。和模拟录音黄金年代的海菲兹,如何能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