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有山东烟台范围内的的爱乐者没有?请进!
专辑最后的CD是大师的绝笔,这个录音使人感慨万千。本来索尔蒂是独具一格的马勒专家,他的马勒同伯恩斯坦大喜大恸的马勒很不同。虽伯氏马勒极具感染力,但笔者更喜欢索氏棒下的马勒。他把握的更内敛更具理性。“马五”在马勒所有的作品中具有一个极特殊的位置。这首交响乐从结构上是传统形式,没有了一贯的人声加入。是马勒哲学,马勒美学价值及马勒独特语言完全成熟的一部分水岭式作品。笔者最喜欢的马勒就是这部第五及那部与中国唐诗有关的《大地之歌》。马勒的交响乐其实始终都围绕“生与死”这一主题。这一永恒的命题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名言,是生存还是毁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命题今后还会一直围绕着人类。马勒用尽毕生之精力用交响乐去探究生死。尽管笔者喜欢马勒那特殊的管弦乐色彩,但却偶尔听之,那重如铅块的感觉如压心头,没有坚强的神经很易让人心情忧郁。当然这是本人之感受,笔者还是更愿听贝多芬有关的乐段,如三、五、九中的慢板,贝多芬的葬礼也同样沉甸甸,但总让人肃穆,听到深处总想起立敬礼。那种崇高感由然而生。马勒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开篇时那夺命的小号让你浑身一擞,如掉万丈冰洞。而且在整个乐章总是恰倒好处时小号又吹起那刺入骨髓的主题。到是马勒在“大地之歌”末乐章那弦乐齐奏同样令人有生离死别之感,那阴森森的大锣每敲一下都让你心惊肉跳。但确实很美很美。结束句时女中音惜惜不舍,难离尘世,但也不冰不冷,反使人更珍惜生之光阴。好在马五的慢乐章给了我们又一音乐史上的经典抒情篇章,抒情到深不可测。只有贝多芬、勃拉姆斯及莫扎特的几篇慢板可与之相齐。在艺术领域也只有音乐这一艺术才可以达到这样抒情之高度。马五的结束也许是他音乐中不多见令人振作,阳光乍露的音乐。把索尔蒂这个生命最后一年的马五同别的版本比较,我们惊异的感到,这个录音那般柔情似水,柔到使人疑问,这是马勒吗?联想到索尔蒂与迪卡合作的50年的最后一次录音,联想到大师几个月后与我们永别的事实,一股别样之情由然而生。正是人将亡其言必善也。
感谢迪卡公司出品的这盒专辑,为我们再一次提供了听出耳油的索尔蒂音色及无可替代的指挥艺术,为我们展现了二十世纪音乐巨人的鸿篇巨制。
mzl兄,这是老朽给某杂志写的文中最未一段,是关于马勒5的。也是老朽的一点浅见。同你一样,听马勒是需要心理定力的。不然心绪久久很压抑。
另谢施兄的版本指引,这真是有朋友相助,事半功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