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CDM7SE俊俏的身形,华丽的装饰,强劲、靓艳、充满活力的声音,都会使人初次见面就产生好感。
B&W的音箱声音细腻精准,无论高中低档产品都有出色的表现。不过对于我国大多数发烧友来说,中档次的产品或许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这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素质、不太苛刻的搭配要求和尚能接受的价格,并且一般来说中价位的产品具有最高的性价比。B&W这一档次的产品有Preference系列和CDM系列。P系列的三款P6、P5、P4都是座地箱。CDM系列以前见到的只有CDM1、CDM2二款书架箱,其中CDM1的评价相当高,被认为是近年来最令人兴奋的产品。B&W公司在CDM1广受欢迎的情况下,推出新款CDM1 SE和CDM2 SE特别版,使性能得以进一步提高,看来很可能要将CDM系列作为这一价格带的主打产品。因此当我最近见到一款CDM系列的座地箱CDM7SE时,不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CDM7SE从外形上看只是一款较小的中型座地箱,高度为950mm,比P6要低。前障板220mm虽然比P6略宽,但是由于边沿修成圆角,所以视觉上仍然感到纤丽细巧。圆角不只是为了美观,而是要减低声音的绕射。高音单元安装在顶部切去一角后的斜面上和CDM1完全一样。实际上CDM7SE就是将CDM1 SE向下延伸并增加了一只低音单元。我们在初次看到CDM1时或许会感到其造型怪异。的确,B&W许多新推出的高级产品都有奇特的造型,例如Nautilus(鹦鹉螺)、象萨克斯的Emphasis,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艺术的创意,我总担心这种标新立异的外观会分散听音时的注意力。当然,如果完全是出于声音的需要则又当别论。但是当我第一次遇见CDM7SE时就觉得非常顺眼,或许是已经习惯了CDM1的造型,或许是CDM7SE修长的外形比例十分得当,比CDM1 SE要中看。
CDM7SE的形体虽然并不魁伟,低频响应却不差。说明书上给出的指标为40~20000Hz±3dB、30~30000Hz-6dB。这款三单元三分频音箱的分频点设在150和3000Hz。150Hz以下的低频由一只6.5英寸的低音单元负责,单元的盆体呈灰黑色,用手触摸时感到非常坚硬,刚性极好。音箱采用倒相式设计,-6dB时能延伸到30Hz实在不简单。中低频单元是B&W传统的Kevlar编织盆,也是6.5英寸口径,所以分频点可以设计得较低,工作频段涵盖了人声的主要频域,这对重放人声非常有利。这两只单元都装有相位塞,以减弱锥盆引起的相位干扰。高频单元和CDM1SE一样装在顶部斜面,尽可能使高、中、低频的声音相位一致。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能取得更准确的声像定位。
尽管CDM7SE在国内露面不久,但只要查阅一下境外的资料就会发现早有报道。很有意思的是CDM7SE在德国也受到很高的赞誉,德国的《Stereoplay》杂志对CDM7的评价列在P6之上,也比同价位的德高、意力、丹拿还高,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任何国家刊物的评论总是偏向本国的。德国《Audio》杂志更加推崇CDM7SE,根据中性、精确、低频、活生感,空气感等几项评分的总平均为77分,而P6只有67分,美声753为70分,意力211-4π和丹拿Contour1.8MKⅡ为75分,连B&W802S3也不过79分。更令惊讶的是802也只被评为四星级,而CDM7SE由于出众的制作工艺竟然被评为五星级产品!不过仔细想一下这也是合乎情理的,800系列虽然音质无与伦比,但是箱体的外观实在缺乏美感。CDM7SE漂亮的木皮外饰显露较深的木纹,极具质感,尤其是红木色的箱体更显得雍容华贵。侧板的圆角打磨得非常圆顺,前障板和顶板的斜面过渡连接得不露一丝破绽,面网和障板扣合得严丝合缝,工艺真的十二分精湛。一对镀金的双线分音接线柱和800系列一模一样。据说箱内的分频器与众不同,高低频滤波器分别安装在独立的电路板上。这一改进在外面固然看不到,但是厂方的资料称此举能增强分音效果,提高声音的清晰度。那么就让我们来听一听CDM7SE的声音吧。
为了找一台与CDM7SE适配的功放,还走了点弯路。在销售商的试音室里先用一台天龙(DENON)的PMA-2000来推。因为我选用的第一张试音碟是齐豫的专辑《藏爱的女人》(RD-1221),这张由滚石公司录制的CD低音十分充沛,对音箱的低频控制力是个严峻的考验。所以选用这台以UHC-MOS场效应管做输出、驱动强劲、力水充裕的功放,是希望音箱能发出收放自如、绵密致实的声音。但是很遗憾,用PMA-2000推CDM7 SE的效果并不理想。中高频的表现尚可,关键的低频段显得混浊,甚至轰鸣。于是换上PMA-S10,这时低频控制力有所改善,没有明显的轰鸣,声音也更富质感,细腻传神,但是和其望中的音质仍有差距,总觉得低频仍然松散朦胧,高音虽然剔透,却缺乏清晰的层次感,接着又换上Denon AVC-A1。A1虽然是台AV功放,但是它的输出功率每声道高达210W,足以驱动难以伺候的大食音箱。心想用A1来对付CDM7SE应该游刃有余了吧?然而结果并非如此,对低频的控制仍就未臻佳境。这就有点令人纳闷了,问题或许不在功放。记得《Aduio》认为CDM7SE比CDM7和P6更容易推好,适配性极佳。看来还得进一步捉摸,索性将音箱运回家中慢慢来琢磨。
回家将音箱大致就位后,选用我较熟悉脾性的石机和胆机轮番上场,想初步试一下CDM7SE在我家里的表现。结果和销售商的试音室相距不远,中高频尚佳,低频依然浑浊。于是开始搬弄CDM7SE的摆位。先搬走包装纸箱和原来使用的那对音箱,将CDM7SE装上脚钉,将它调整到离后墙1m、离侧墙0.5m的位置再试。这一次开声竟然感到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低频变得收敛起来,起落有致,张弛有度。后来发现对音箱的位置稍作移动倒并不敏感,改善低频控制力的关键是清理现场和四颗细长的脚钉。发烧友可能会发问:怎么搞的,试了半天连先要装上脚钉都不懂!实际上CDM7SE在试音室是装了脚钉的,只不过试音室地面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脚钉穿透地毯后音箱底面和地毯就贴得很近,使脚钉的作用大打折扣。何况试音室面积不大,虽然墙上作了吸音处理,但是这些吸音材料和地毯对高频有较强的吸收效果,对低频的吸收性能并不佳,所以低频出现过量就不足为怪。再加上试音室里同时放置多对音箱,这些闲置的音箱都成了无源幅射器,使声音更显得混杂。家里的听音环境虽然不算理想,没有经过专门的建声设计和处理,混响时间偏长,但好在面积稍大,所以当清除掉可能共振的杂物和空箱,将音箱装上脚钉,离开地面和侧、后墙时,低频就容易得到控制。一旦将低频制服以后,发觉CDM7SE的确非常容易伺候。无论石机、胆机都有不俗的表现,开始时的折腾简直多余。当然对于不同的功放声音也会随之变换不同的韵味,从这种意义上说多试几种搭配也不无裨益。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听,觉得与B&W音箱传统的声音相比,CDM7SE是一款较有个性的音箱。其最大的特点是宽广的频率响应和强劲的低音。前面提到CDM7SE -6dB的频响可达30~30000Hz,我用试机片测试了一下,低端在25Hz就有可闻的极低频,30Hz已经有相当强的量感,高端在20000Hz以上我的耳朵听不见,但在16000Hz时有明显的刺痛感。所以说明书提供的技术指标应该是可信的。在播放音乐时使人感到高低频两极的延伸相当充分,而且有足够的能量。尤其在播放电子合成器和MIDI制作的New Age音乐,如像《绿蓑衣》(雨果 KG 1013 A)等CD,一阵阵的低频迫胸涌来非常过瘾。甚至在我26m2的厅内也不时会感到低频有些过量,但决不是轰鸣。虽然声音还不够清晰,但这与听音环境有关,因为音箱的反应速度很快,并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CDM7 SE非凡的低频重放能力应该归功于全新设计的低音单元。这只单元的锥盆使用Kevlar和纸浆纤维混合压制成型。以前B&W公司只在中频单元采用Kevlar编织盆。德国著名的扬声器制造厂Eton公司则在其昂贵的低音单元中采用质硬而轻的夹层Kevlar音盆,使其能提供巨大的能量、强悍的低频和快速的反应。B&W公司在研制新款鹦鹉螺Nautilus 800系列时,低音单元音盆也采用了Kavlar和纸浆纤维混合材料,使性能得以提升。现在CDM7SE的低音单元同样采用这种材料,低频出类拔萃的表现应该说是理所当然的。
在测试中还发现CDM7SE在中频段的响应相当平坦,不象某些音箱在3000Hz附近有突起的小峰。从听感上讲这些峰有助于增强声音的临场感,但是当乐音的频率刚好重合在这峰点时,会觉得刺耳。例如《彩云追月》(雨果 KG 1002-2)这张CD中的第三首曲“信天游”,笛子的声音常会令人想掩耳卒听。用CDM7SE来放这首曲子,笛子声音要平顺得多。当然有一利也有一弊,临场感和透明度的确欠缺一些,尽管CDM7SE的高频十分亮丽。
CDM7SE的高音单元素质很高,金属振膜闪耀着宝蓝色的微光,外观与800系列的高音单元非常相似。声音纤细,有很强的空气感,音场拓展得又宽又深。在听长笛、萨克斯、铜管乐、打击乐时音色靓绝,弦乐独奏、重奏时也有上佳表现。但是当播放大型编制乐队弦乐组齐奏时,会感到高音粗糙嘈杂。还有,当用较高声压长时间聆听高频分量较重的音乐时,耳朵会感到疲劳,甚至刺耳。这不一定是由于谐波和交调失真,而是音箱的高频能量太强。在测试音箱频响时就感觉在5000~8000Hz这一段的量感稍过。CDM7SE的这种风格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德国音箱,难怪德国刊物对它推崇倍至。不过这也许是因为新箱尚未煲透以及听音环境的高频吸收不够的缘故,此外和功放的搭配也有一定关系。
在我试听过的功放中以音乐传真的A220效果最好。很明显CDM7SE可能正需要这种声底温暖、圆润的功放。A220的输出虽然在8Ω负载时每声道只有50W,但当负载为4Ω时增至100W,而且是纯甲类工作状态,所以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和浓郁的胆味。和CDM7 SE的音色可以互补,组成龙凤佳配。如果认为A220的价格偏高,可以考虑音乐传真的A2和优雅的VA100Ⅱ,在音色搭配上应该比较合适。不过我没有能仔细听过,或许有些想当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CDM7SE的确有很强的适配性,我甚至试过20W的晶体管机,同样能推出相当不错的效果和令人惊叹的低频。当然小功率功放必须要有大电流输出能力。
CDM7SE不仅对器材有很好的适配能力,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也有良好的适应性。但是由于音箱的低频和高频都比较突出,中频显得有些单薄。在重播古典音乐时与从容大度、神定气闲的800系列相比就略嫌浮躁,不够丰润。根据我的推测CDM7SE的设计意图是给它倾注更多的现代风格,使它更擅长表现节奏感强烈的现代音乐作品和音响效果。用作AV系统 的主音箱也是重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理想的选择。据最新的资料介绍CDM系列新款除了CDM1SE,CDM2SE和CDM7SE以外还有CDMCSE,CDMCSE是一款优秀的中置音箱,已被《What Hi-Fi?》评为98年度高度推荐产品。因此用CDM系列组成整套家庭影院音箱系统,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CDM7SE是一款颇具特色,极富魅力的音箱,俊俏的身形,华丽的装饰,强劲、靓艳、充满活力的声音,都会使人初次见面就产生好感,至于是否会引发拥有的念头,就看各自的脾气、性格、爱好、缘份和家境了。
CDM7SE 技术规格:
款式:三路四阶倒相式系统·单元:1×165mm纸浆/Kevlar锥盆低音;1×165mm Kevlar编织锥盆低/中音·1×26mm合金振膜球顶高音·频率响应:40Hz~20kHz±3dB于参考轴线,在30Hz和30kHz -6dB·扩散度:不超过参考轴线响应的2dB,水平40°以上,垂直10°以上·灵敏度:90dB SPL(2.83V,1m)·承载功率:30~150W·谐波失真:2次与3次谐波<1%,45Hz~20kHz(90dB,1m)时测量·阻抗:8Ω(最小4Ω)·分频点:150Hz、3kHz·尺寸:H905mm×W220mm×D290mm·重量:18.5kg
1:货物名称及数量;英国B&W CDM 7SE
2:价格:9500
3:成色:9成
4:物品缺陷及改动:无
5:三包或保修期:无
6:卖家所在地:汕头
7:卖家联系方式:13169035785
8:淘宝连接:
http://store.taobao.com/shop/view_shop-ee7960047ad51f3ee5aba93ea0dd13f3.htm9:运输方式及运费(人民币):货运
技术规格:
款式:三路四阶倒相式系统
•单元:1×165mm纸浆/Kevlar锥盆低音;1×165mm Kevlar编织锥盆低/中音
•1×26mm合金振膜球顶高音
•频率响应:40Hz~20kHz±3dB于参考轴线,在30Hz和30kHz -6dB
•扩散度:不超过参考轴线响应的2dB,水平40°以上,垂直10°以上
•灵敏度:90dB SPL(2.83V,1m)
•承载功率:30~150W
•谐波失真:2次与3次谐波<1%,45Hz~20kHz(90dB,1m)时测量
•阻抗:8Ω(最小4Ω)
•分频点:150Hz、3kHz
•尺寸:H905mm×W220mm×D290mm
•重量:18.5kg
连码行货,成色完美,无包装,无修摩,价格9500元。联系电话13169035785

附件
2008-6-25 18:04
DSCN5399.JPG (70.95 KB)
2008-6-25 18:04
DSCN5400.JPG (68.16 KB)
2008-6-25 18:04
DSCN5395.JPG (70.55 KB)
2008-6-25 18:04
DSCN5397.JPG (78.18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