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爵士HIFI行 [复制链接]

查看: 7510|回复: 33
31#

回复:爵士HIFI行

想起了当年穿西装不剪掉袖口的商标;P ;P ;P
TOP
32#

回复: 爵士HIFI行

原帖由 _oOo_oOo_ 于 2008-6-18 13:40:00 发表
楼主有机会可以听听美国MFSL公司出的碟~~

就听这张吧:



[attachimg]90100[/attachimg]


MFSL的这个版本我没有,24K金片的版本到有,因为我听24K金版的时候,这个版本还没呢.
26.jpg (, 下载次数:55)

jpg(2008/6/18 20:26:53 上传)

26.jpg

TOP
33#

回复: 爵士HIFI行

这张《蓝调咖啡座》在电驴上应该还有资源,楼主有兴趣的话可以下载听听。

我的感觉是,美国MFSL公司近年来推出的专辑也都是别家已经出版的,和JVC的XRCD情况类似,但是这两家翻制的效果却是很大不同,怎么说呐,打个比方,好像同样是把剩汤重新热一下,MFSL是用老火重新煲出了这汤原来没有的滋味,而XRCD只是添加了味精而已。呵呵,纯属个人观点~~
TOP
34#

回复:爵士HIFI行

总的来说,个人对24BIT K2技术所带来的音质改良是持肯定态度的。这同时也意味着,并不绝对化。

此事若想完全掰扯清楚,恐颇费笔墨,还不见得人人共识。

简约地谈下个人的经验,大多情况下,24BIT K2这项技术对CD的声音明亮度、聚焦度上的提高是比较明显的,而音场的宽度和阔度却往往没有同样显著的改善。

若扬声器的灵敏度在90db以上,或高频表现力本身就比较出色的话,有可能在听一些经24BIT/K2处理后的版本中一些如小号、高音SAX、小组弦乐器、口琴等等器乐演奏时,反而会感到“干”、“紧”,从而导致定位与音场关系间某种总体听感上的不协调,或者说原始录音的总体平衡有细微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更怀念制作精良的LP、老版CD声音呈现出的那种“温厚”感了。

个人微末见识,仅供参考印证。
~ so u never know what u're missin’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