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ni Karaindrou
《Elegy of the Uprooting》流离的悲歌
ECM 1952/53 476 5278
地震发生后,这是我个人听得最多的一张CD,只有它才能带给我心灵的安静、、、 也让我想到“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以下文章转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kaufman/3/1273723753/20060929232712/)
相信有看过安哲罗普洛斯的悲伤草原的人,都对安哲罗普洛斯的长镜头美学印象深刻,然而隐藏在长镜头底下的情感,无疑是不言而喻的悲恸以及对历史的控诉,单纯怀抱着理想的男主角,终究也是时代的牺牲者,正如电影大幻影(Grand Illusion)所说的,和平也不过是个大幻影。除了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伊莲妮(Eleni Karaindrou)为电影创作的配乐细腻的刻画出电影里压抑的情绪和史诗般壮阔的格局,伊莲妮的音乐几乎成为安哲罗普洛斯电影的标记,现在这张伊莲妮以悲伤草原的配乐为基底在希腊的现场音乐会录音也要发行了!
本张双片专辑<<流离的悲歌>>是希腊作曲家伊莲妮卡兰德若在ECM的首张音乐会录音。这是首由器乐和人声所组成的大编制作品---总共由110名乐手演出,包括了管弦乐团,合唱团,传统乐器乐团,独奏者,以及作曲家本人的钢琴演奏,另外再加上传奇歌手Maria Farantouri的演唱,所有的演奏都在家乡雅典Megaron的听众面前演出。这也是伊莲妮辉煌的创作生涯中重要的一页,这张<<流离的悲歌>>不仅是张”现场演奏专辑”而已,更是卡兰德若在她自己音乐创作上的重新定位,将她的创作整合成她所说的”情境清唱剧(scenic cantata)”
演出的架构是从<<悲伤草原>>的音乐(2003年为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所写的原创配乐),以及<<特洛伊妇人>>的音乐所构成(为K.X. Myris所改编Euripides的古典剧)。这些曲目都是从首次的希腊音乐会中收录,音乐的雏型由伊莲妮最近三十年的创作重整改编而成,音乐的素材取材自电影<<悲伤草原>>,<<永远的一天>>,<<尤里西斯生命之旅>>,<<鹳鸟踟蹰>>,<<养蜂人>>,<<雾中风景>>以及<<塞瑟岛之旅>>(以上全都是安哲罗普洛斯导演的电影),<<同志,返乡快乐>>( Lefteris Xanthopoulos所执导)和<<罗莎>>( Christoforos Christofis所执导),<<爱情的价值>>( Tonia Marketaki所执导)和Chekhov 的<<海鸥>>。
原本的音乐会曲目是设计在2005年三月的雅典音乐厅中演奏三个晚上---这个计划也因而吸引了超过6000名的听众,谈及到这个音乐会”这像是一个经历色彩声音节奏的旅程,流离失所的情感与伊莲妮卡兰德本身互相关联,由此所激发出深入人心的光辉充斥在整个作品当中”,作曲家自己形容音乐就像”一个新形体”以及”创作这首大型作品<<流离的悲歌>>时,音乐本身就像是已经一直存在着”。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本身整体看来似乎是如此的一致与和谐。
这份音乐会的录音声音质感异常的纯净而且感受出所有演出者的信念无比坚定。其中一些乐手,包括双簧管手Vangelis Christopoulos,法国号手Vangelis Skouras,单黄管手Nikos Guinos,以及小号手Socratis Anthis都已和伊莲妮合作超过二十年,另外像是Camerata管弦乐团和传统乐器乐团也几乎成了伊莲妮的固定班底。对于那些乐手而言,卡兰德若的旋律,就如同安哲罗普洛斯的影像---现在已成为共同语言的一部分;伊莲妮也说道音乐这是他们彼此间的”秘密交流的代码”。
时代杂志曾提到卡兰德若的音乐唱出”爱和失落”,而曲中的旋律即是一种典型希腊的放逐,远行,流离失所,和归乡的情感,评论家Giorgos Charonitis曾表示, 她的音乐从戏剧<<特洛伊妇人>>到<<悲伤草原>>改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Euripides和安哲罗普洛斯本质上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描述比较人性的悲剧而已。伊莲妮说:”当我在创作<<特洛伊妇人>>时,安哲罗普洛斯就请我为<<悲伤草原>>作配乐,我有点震惊因为这也是一个同为流放外地的故事-----一个2500年后的故事。事实上当下企划的主题灵感来自Euripides:”我被逐出家园。”,”告别,流放,这些旋律是我自身经历下的体悟…”
伊莲妮的<<特洛伊妇人>>配乐为K. X. Myris改编Euripides的古希腊悲剧而作, K. X. Myris在1971年于巴黎时曾帮卡兰德若第一部主要作品<< The Great Vigilance >>填词。担任那部早期的作品的歌手便是Maria Farantouri, Maria Farantouri的歌声在当时军国主义的年代中,是一个充满反抗以及希望的伟大声音。
卡兰德若和Farantouri在60年代的学生时期就已经互相认识甚至还曾经一起组过民谣乐团。之后她们在法国再度相逢, Farantouri居留在卡兰德若的住所,伊莲妮回忆道” Maria在我的作曲上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对于<<流离的悲歌>>伊莲妮卡兰德若说道:”我创造一个让新旧的旅人都能参与的新音乐旅程。极具特色的双簧管手Vangelis Christopoulos如今透过Maria和女子合唱团的歌声在专辑中的<Ode of Tears>带来痛苦和流亡的情感”。” Farantouri在<<Rosa>>中与合唱团歌声扣人心弦,并重新诠释伊莲妮为Christofis执导有关梦与革命的电影以及Dassin和Chekho1985年的作品<< Song of the Lake>>所写的歌曲。
伊莲妮卡兰德若出生于希腊山区村庄的Teichio。她在Athens Hellenic Conservatory学习钢琴与乐理,在雅典大学研习历史和考古学,在巴黎钻研民族音乐以及管弦配器编制。从1975年起她已为超过二十部的电影和超过四十部的戏剧以及无数的电视剧作配乐。她通常与希腊导演合作---几乎所有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配乐皆出自她手,而且从1983年起她便组成一个创作工会---她也曾经与Harold Pinter Chris Marker, Jules Dassin, Margarethe von Trotta等人一起共事。
卡兰德若受奖无数,包括<<永远的一天>>赢得希腊的State Music Award,和1994~1996年间的戏剧配乐为她赢得Dmitris Mitropoulos Award,以及在意大利的欧洲电影节的费里尼奖。2002年她从希腊总统的手中获颁Golden Cross of the Order of Honor肯定她的终身成就,2004年<<悲伤草原>>配乐获得欧洲电影奖和奥斯卡奖的提名。
伊莲妮卡兰德若1991年起入门ECM旗下,与制作人Manfred Eicher密切合作为舞台和电影配乐作重新改编发行。她在ECM的电影配乐有<<鹳鸟踟蹰>>,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远的一天>>,<<特洛伊妇人>>,<<悲伤草原>>以及<<流离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