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南宁出LINN莲KATAN奇达书架箱*已出*!!! [复制链接]

查看: 3793|回复: 21
21#

回复:南宁出LINN莲KATAN奇达书架箱!!!

TOP
22#

回复:南宁出LINN莲KATAN奇达书架箱!!!

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会对特定事物挑剔过头的人,但是对于Linn,我无话可说。  

音响铭器之所以能够能为Hi-End音响迷们传颂且怀念,绝对不是因为某种崭新的技术问世震
慑了众人,也不一定是由于其音质特殊而引起的一时狂热;能够让最挑剔的音响迷们精心保
存、钟爱一生的,无非是那些充满着梦幻色彩,能够将音乐性巧妙地传达,引领着聆乐者回
归音乐基本面的器材。我对Linn的无话可说,就是基于这样的理由 — 回归音乐原点。

以上的那一段话,并不是要告诉各位读者,本文的主角「Katan」是一件多么出类拔萃的器
材,它与可称作是「state-of-the-art」的器材间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以一句简单的广告辞
︰The Only Sound,就可轻易道破Linn所承袭的一贯声音美学,无论是在整体设计或者是音
乐的表现上,Katan汇集了Linn工程师数十年来的心血结晶,将成就直指Hi-End精神的核
心,值得您细细地品味。

昭告天下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有一个重点必须先在这里先行提出。或许您会质疑此举不够严谨,或
许您会认为荒谬不堪,但是我还是得说︰整个长达一个多月的评论过程中,有百分之九十的
时间笔者是将它当成是床头音响来使用的。没错,就是将它塞在书桌的二侧,让它彻头彻尾
地发挥书架型喇叭的独特功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摆设所回放出来
的音乐最好听。加上脚架固然增添了一份气派,但总觉得短少了一些神韵,抽走了些音乐的
灵魂。这不是在开玩笑,至少我在过去的Linn Kan或是以Isobarik设计的SARA上,就不曾感
受到这一点。

易驯服、设计具巧思  

Katan设计的初衷,是要与Classik组合音响进行搭配,形成一组功能与质量兼具、并能够满
足现代生活机能取向的迷你音响系统。因此,Linn不但在Classik这套组合音响上添加了该
公司产品中少见的多功能选项,更为了让Katan这对喇叭在不同的摆设方式下都能够有高水
平表现,特别在箱体结构与高音单体磁铁上下了重帖。先让我们来谈谈这颗钕磁铁高音。使
用钕磁铁的高音单体,多半具有着延伸平顺、通透自然、细节丰富的优点,一般而言需要较
长的Break-In时间才能熟化。而Katan虽说也用上了钕磁铁高音,但在短短的数天内就能够
神奇地达到相当松软滑顺的音质。

几乎没有箱音是Katan另一项奇妙之处,居首功的应该就是它那内收的两侧箱体,不平行的
设计打散了产生谐震因子的可能性,让破坏纯净音质的因素降至最低;而另外一个功臣就是
它设计特殊的低音反射孔。Katan的低音反射孔位置很低,口径也不大,导管由背板向前延
伸顶至前障板,末端处上下╱左右分别以木板和泡绵包覆,乍看之下像是将整个反射导管尾
端封死了的感觉。这种介于密闭式与低音反射式间的设计型态,不仅保留了二者各自的优
点,更能在扰流与谐振防杜上有所加强。

背板上的四组喇叭接驳端子与分音器,也充分展现出Linn工程师的创意与巧思。Katan以二
片(四面)内藏类似电路结构的压克力板,藉由不同的切换模式可在被动式Single-Wired、
被动式Bi-Wired、被动式Bi-Amping间进行转换;若外接上电子分音器之后,喇叭内建之分
音器更可进行自动侦测,自行跳至主动式分音模式。

参考标准  

笔者藉以评断的参考标准包括了几对长期使用的书架型喇叭︰Linn Sara、Rogers LS 3/5A
与Spendor S3/5,搭配扩大机则以Linn Classik音响组合为主。Linn Sara由于体积较大,
加上每支喇叭均使用上二只KEF低音单体,气势与音乐密度上本应超前Katan一些。Rogers  
LS 3/5A与Katan是二种不同调子的产品,在Katan清晰通透度高的强烈对照之下,不禁让笔
者因为3/5A过重的鼻音而感到些许的不耐。而Spendor S3/5的走向就与Katan较为接近,但
声底较厚,密度较高,相形之下细节解析与音乐纹理就少了一些;Katan多了点机动性,
S3/5则拥有了诗意。

令人拜倒的小提琴音色  

让我们先从音色上来探讨。Katan的音色一致而稳定,无论在哪一个频段,它都不会产生突
兀或是不连续的片段感(当然这纯粹是基于听感上所得到的心得而言),重要的是,它在回
放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时,都能有相当水平的表现;而且以一对小喇叭而言,高频与中低频
的延伸表现都相当的好,特别是在回放小提琴演奏时,绝对会让您爱不释手。由欧伊斯特拉
夫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在一般系统中很难表现得出色,一方面要保有小提琴绵
密厚实的质感,又不能发出生硬黯淡无光泽的音色;另一方面既要有丝丝入扣的娇嫩美感,
却又不能让欧伊斯特拉夫宏伟庞大的演奏气势缩水。而Katan在回放这张CD的表现上,不仅
达到一流的水平,更是深深地打动了笔者的心。小提琴味道香纯甜美,每个音域甚至是不同
运弓方式之下所传达出的琴音都充满着水样的光泽,揉弦不仅美得出奇,还能够在清楚交代
之余让人感受到乐句与乐句间呼吸的美感。这样的感觉笔者仅在以LP系统回放此原版唱片时
方曾感受过,若以大型系统搭配上数字讯源后,想要在这一方面胜出,恐怕不容易办到。

中低频表现  

Katan在扩散性上也处理得很好,三度空间感优秀,自然涌出的音乐可以轻易地弥漫在三坪
左右的空间中,声音的流泄是那么地轻松自在,特别是在低频的扩散、延伸与控制上,最是
令人感动。以恩雅「The Memory of Trees」第一轨的电子合成音乐为例,规模不小的中低
频量感,在Katan的呈现下显出良好的秩序感,不急躁、不混乱,场面安定如山;低频由喇
叭下方铺陈而出,放得自然之余,也不失其该有的凝聚力。Katan除了可轻松歌唱外,不飙
不噪耳的平顺高频与结实富活生感的音质架构,配合上几近无箱音困扰的优点,让笔者也能
在小房间中尽情地享受马勒大块文章的精神礼赞。有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Katan在回放古
典音乐时,声音有偏轻的倾向,大音压播放时管弦乐团稍向内缩,音场随之后移,但音质的
均一性和整体平衡感并不因此而被打破。

鲜活生动  

Q度十足的表现,也是笔者愿意将它推荐给各位读者的一个主因。柔软度适中,爽脆兼具弹
跳感的特质,让Katan在表现爵士演奏时独具风情。这样的美,是介于Rogers的极度松软与
Thiel白热化的空气流动感之间,既不会令人感到气氛的不足,但也不至流于滥情。由新爵
士女歌后Diana Krall演唱的「Love Scenes」,一开头牛筋味十足的Double Bass拨奏清晰
毫不含糊,音粒饱满扎实,形体比例适中;人声的气韵转折圆润、唇齿声贴切不过火,引人
入胜的能力为数对参考喇叭之冠。

请开窗  

而这几对小喇叭在表现蔡琴「机遇」这张专辑时各具姿色,气氛营造上也各有胜场。3/5A老
则老以,即使笔者开始怀疑它的单体是否已经疲惫不堪,但在意境的刻划上依旧独领风骚,
尾韵带得长些,残响也因此较为丰富。人声的转折起伏有一种无以明状的美感。Spendor  
S3/5声音最为温润,密度也最高,料多实在,因此钢琴的规模感表现也最好;S3/5唱出的歌
声,有一种泛黄的思古意境,似乎将时间因子也融入了音乐之中。而由Katan流泄出的音
符,宛若一颗颗晶莹剔透、吹弹可破的琉璃,是最能让人融入音乐之中的喇叭。分离度与解
析力居冠,胸腔共鸣转换清楚,但量感较少;在第六轨中,您几乎可以透过Katan,感觉到
演唱者身置草原之中,皎洁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少了原本覆在S3/5上的那片薄纱,顺势地推
开了窗,彷佛蛙声虫鸣就伴随在您的身旁。

搭配之美,尽在于斯。Classik以巧劲驱动着Katan,拨弄着笔者蠢蠢欲动的心长达月余,不
安于室的我曾经多次换上Marantz PM-14SA,甚至Conrad-Johnson前后级,却怎么也带不出
整组Linn轻易掬满的音乐感动。真的要挑剔,可能就是整套系统中少了那么一点的阴影感,
它是有血有肉,但刻划得不如Conrad-Johnson生动,如果光影层次能再浮凸些,是否算是一
种过度的奢求呢?

完美的平衡  

音乐的感受是主观的,而Linn癖性独特更是众所皆知。成为Linn的音乐俘虏是一种幸福,您
不必为了音响性的多寡辗转难眠,更不用在升级的门坎上犹疑不定,一系列Linn的产品肯定
是音乐性的最佳保证,再不然搭配上同源的Naim也是另一种绝佳的选择。天生绝配的
Classik与Katan组合,巧妙地在理性与感性间取得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在提供人们丰富的
音乐生活、带领爱乐者回归音乐原点之际,「只羡鸳鸯不羡仙」或许才是我辈音响迷们的最
终渴望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